页面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反服贸的 郑秀玲 教授 如何 误导 民众

鄭秀玲的學術論文連C級期刊都發表不了,難怪錯誤百出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675138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

(一): 扭曲Joseph Stiglitz 的三條建議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3888460
(二): 扭曲CEPA的影響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682317
(三): 扭曲服貿協議對中國人民來台的規定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3916885
(四): 大公司在很多產業經營不比小公司有利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8893714

>台灣的出版自由會不會被服貿摧毀我不知道,但是最近台北每年辦的國際書展幾乎快成動漫展和舊書清倉大拍賣專櫃這事我倒是曉得. 現在有關人文史地的書籍較具深度的大部分都是大陸學者寫的,不少台灣的教授也買簡體字書來看.有些書的內容批中國政府的言論和力道比台灣人批的還狠.

>意識形態和政治可以把人變成呆子,當唸書唸到可當大學教授的人寫出來的文章竟然只有這種水準,那不是可笑,而是悲哀,因為這種人是負責培 育下一代的. 看完之後我只覺得鄭老師的實務經驗及能力真的需要再加強,理論和現實是有差距的,而鄭老師的文章證明了這點.

>為什麼當我們有了言論自由後,反而發表的言論愈來愈空洞無腦欠思考?塞一堆專有名詞在文章內只是想拿來哄人?內容思想當真不重要?很高興 看見版主的文章,至少很實在,不是空話.

#反服贸 >郝明義、鄭秀玲、張錦華他們說出版業會因印刷和通路受制而受害,然後失去言論自由,這是謝長廷幾年前的"黑龍江鬼話"的翻版,也跟綠營更早的木馬 說(三月十九日呂秀蓮又說了)同其思路。陸資如欲控制,並不需要服貿,而且暗裡動手更方便,這些他們完全不提,非常可恥,其實如果有人建一個網頁 把這些人10年前說的話跟後來發生的事實比較一定很有趣。 可是她們造謠顯然還蠻有用跟蠻多人信的。>完全不是夠格的"學者"。他們又說廣告控制,但撤廣告是金主業主的事,與廣告公司是否受陸資控制完全無 關,這部份就是睜眼說瞎話了。

一个在中共国工作的台湾人的感想。所以两岸民间互动是增进理解的。 >所以我學到很多很重要的新觀念,其中一個,就是一定要把「中國政府」與「大陸民眾」清楚的切割開來。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3888460

>深化兩岸交流,促進相互理解,這條路是台灣唯一的,可行的,和平的救贖之路。 …在服貿爭議中,我發現,連台灣最高學術殿堂,台大經濟系主任的程度,也不過如此。感覺好黑暗。所以,我一點都不奇怪,現在這些抗議的群眾,就像是吵著 「反黑箱」,其實根本是之前毫不關心,突然之間,這麼多事實排山倒海的灌進來,無論是用偏頗的或是真實的,肯定讓很多人難以接受,怎麼這個世界變 成這樣。最基本的,就是抗議服貿的人,連 WTO 也不清楚,連台灣有義務要對大陸開放服務業也不知道,連大陸早已經控制住台灣經濟命脈的這個事實都完完全全沒概念,還在天真的以為說,只要拒絕服貿,就可 以拒絕大陸「以商逼政」。事實上,大陸早就具備「以商逼政」的所有條件了,一樣都不缺。服貿,只是處理最後也最難的一部分,就是台灣的人心。你以 為大陸有錢人蜂擁著要進台灣?對不起,他們真看不上台灣破舊狹小的房子。許多大陸觀光客來到台灣,都下了建國北路交流道,他們還在問「台北到了 沒」,因為他們不相信,這個比福州廈門都還不如的地方,是他們憧憬很久的台北;他們首選紐西蘭,加拿大也不錯,不過加拿大前些日子暫停了來自中國 的投資移民,有 4 萬 5 千名有錢不得了的人,感到難過。他們急著要把小孩送到台灣念書?對不起,請問台灣大學在全球排第幾?一位微軟的技術愛好者,我們的最有價值專家 MVP ,馮同學,上個月剛剛拿到 9 份美國名校的研究生 Offer ,包括 CMU 、 MIT 、加州柏克萊分校、哥倫比亞大學,然後跟我們討論,他覺得聖地牙哥的風景比較美麗。

有研究论文指出,香港和中国大陆签订CEPA自由贸易协定后,其出口跟總體福祉因為CEPA而上升,中國則是受損。这符合我对共匪出卖中共国人民 利益意图收买香港商人的一贯做法的认知匹配。对台湾也想用同样手法。所以台湾学生 #反服贸 不是救台湾,而是救中共国百姓吧。:P

请看台湾裔经济学专业学者的评论,所以我说台湾移民政策极右排外。 >我只要強調鄭秀玲意圖誤導民眾以為服貿後台灣讓大陸人居留很容易,比美國都容易。事實是就算有了服貿開放,台灣還是大陸人最不容易取得居留權的地 方。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3916885

文汇目录:
  1.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一): 扭曲Joseph Stiglitz 的三條建議
  2.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二): 扭曲CEPA(香港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對香港的影響
  3.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三): 扭曲服貿協議對中國人民來台的規定與影響
  4.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四):"大規模經濟"跟"垂直整合的好處"只存在特定產 業
  5. 施俊吉作賊喊抓賊: 反服貿才是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獲利的主因
  6. [評論]施俊吉:央行貶值7% 等於簽FTA
  7. [評論] 姚立明在新聞追追追談的人民抗爭正當性
  8. 黃克威自介
  9. 鄭秀玲PK朱敬一:經濟學家的論文發表大評比
  10. 論文評比: 鄭秀玲PK施俊吉 鄭秀玲還是輸了
  11. 政治干預學術: 台大經濟系主任論文發表慘輸中國清華系主任
  12. [回應] 鄭秀玲:在學術殿堂,良知是最終審判
  13. 如何評斷經濟學商學教授的研究成果?
  14. 減少社會對立:如何找回公正客觀的新聞媒體?
  15. CECA的政府文宣與反文宣
  16. 鄒景雯 星期專訪/前駐WTO大使顏慶章︰簽CECA 必須說清楚講明白
  17. 國片救經濟:三億成本的票房冠軍電影不等於經濟成長
  18. 過度自由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19. 新加坡與台灣的2013 GDP對比: 支出面分析
  20. 新加坡大學生的平均起薪: 64K vs 22K?
  21. 台北與新加坡的房價所得比
  22. 出口才是台灣經濟成長的王道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3888460
Mar 29 Sat 2014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一): 扭曲Joseph Stiglitz 的三條建議

網路上我看 到鄭秀玲的投影片有3個版本和一部YouTube影片,

  1. 2013.07.25 版本 13
  2. Youtube 連結
  3. http://www.slideshare.net/showling/ss-27510526, p.3
  4. http://www.slideshare.net/showling/ii-26369323, p.29

3份投影片還有五分鐘的Youtube影片的主綱都來自諾貝爾獎得主(Joseph Stiglitz)對自由貿易協議(FTA) 的三個觀點。鄭秀玲的4份文件相當一致。也是她論點的主軸。並不是我吹毛求疵只抓到一個小辮子就批評。舉例而言在第二份投影片跟 YouTube影片一開頭,鄭秀玲就提到Joseph Stiglitz對自由貿易協議 (FTA)的三個觀點。

Joseph Stiglitz人格跟智慧都是我相當佩服的。在我心中他絕對可以排進 前五的大經濟學家。第一次看到這份投影片的時候我就感覺他一定有被鄭秀玲以台灣媒體慣用的手法斷章取義。簡言之,我接下來會提供Joseph Stiglitz的原文以及翻譯,大家都可以 拿來客觀比對鄭秀玲的三大提綱。我的結論是鄭秀玲的第一點是大錯,第二是對的,第三點有隱藏重大資訊有誤導之嫌。

我先完全COPY鄭秀玲說什麼。(取自第一份投影片第13頁,YOUTUBE以及其他投影片的順序以及內容 有小不同,但是本質一模一樣。)

投影片第13頁,鄭秀玲說

First, any trade agreement has to be symmetrical.

首先,任何 貿易協議必須是對等的。

Second, no trade agreement should put commercial interests ahead of broader national interests.

第二,貿易 協議不應把商業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

Finally, there must be a commitment to transparency.

最後,談判過程必須透明化。

 

接下來我原封不動COPY Joseph Stiglitz 的相關全文四段並在每一段下面附上我的翻譯,該文章直 接取自鄭秀玲第一份SLIDES LINK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13/07/10/2003566743

有些文句我會加幾個字以便解釋也許有單字翻 譯錯誤。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判斷我沒有扭曲文義來打擊鄭秀玲。


Joseph Stiglitz的第一段

First, any trade agreement has to be symmetrical. If, as part of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the US demands that Japan eliminate its rice subsidies, the US should in turn offer to eliminate its production and water subsidies, not just on rice — which is relatively unimportant in the US — but on other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s well.

翻譯:

首先,任何貿易協議必須是對等的。舉例而言,如果在TPP談判中美國要求日本放棄對稻米的補貼,美國也應該放棄 對稻米生產成本的補貼與灌溉水的補貼。美國該放棄的補貼不是對稻米的補貼,因為稻米並不是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對美國不重要。所以美國也應該放棄對其他農作物的補貼這樣才會對等。

解釋:

懂英文跟懂經濟學的讀者就可以看到作者原意是利益交換的""要對等,不是條文直接要對等。作者幾乎明示反對簽條文 時傻傻只在乎兩邊條文一模一樣的對等。這是一流經濟大師在警告愚蠢的官僚只在乎條文對等是錯的。

但是鄭秀玲如何使用這一段?

鄭秀玲在他第一份投影片的第15頁開始她一共引伸了四點之多。通通都是她自己的意見。 類似的主綱也用在第二份投影片中與她的YOUTUBE中。

2.1輕忽兩岸不對等:協議內容不對等,

2.2輕忽兩岸不對等:經濟規模不對等;

2.3輕忽兩岸不對等:中國企業買遍全世界;

2.4輕忽兩岸不對等:自由環境不對等

這四點都跟Joseph Stiglitz原意不同。第一點甚至直接就是Joseph Stiglitz要批評的條文對等。鐵證如 山,任何人都可以自己看鄭秀玲的第一條"協議內容不對等"就是要求條文要每一條對等。這是明顯的第一大錯誤。至於第二條更好笑,有經濟學常識就會知道這條有錯如果一 定要"經濟規模對等",美國只能跟歐盟簽FTA?美國已經跟很多國家簽FTA。亞洲四小龍經濟最好的新加坡也跟很多國家(包括 巨大的中國)簽了而新加坡簽了經濟只有升沒有跌(可以參見我另一篇的四小龍GDP整 理)。第三條也是不合邏輯與經濟學理論,如果有任何學者證明過這一件事情,請鄭秀玲或是她的學生或是支持者請拿出學術文獻來。美國企業是 世界上最買遍全世 界的大企業了,難道所有國家都不能跟美國簽FTA?第四條也絕對找不到學術理論的支持。如果自由環境不對等也不能簽,美國也不應該跟中南 美國家簽(他們之 間已經簽了)。基本上只能歐洲美國日本互簽囉? 經濟學上這四條全部是錯誤的更明顯客觀的事實是 Joseph Stiglitz沒有說過這四點。

如果要幫鄭 秀玲說話,最好的方式就是說這一段的投影片是研究助理做的。

 

Joseph Stiglitz的第二段

Second, no trade agreement should put commercial interests ahead of broader national interests, especially when non-trade-related issues like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re at stake. For example, the US' trade agreement with Chile impedes Chile's use of capital controls — even though the IMF now recognizes that capital controls can be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of macro-prudential policy.

Other trade agreements have insisted on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deregulation as well, even though the 2008 crisis should have taught the world that the absence of good regulation can jeopardize economic prosperity. The U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hich wields considerable clout with the Off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 has succeeded in foisting on other countries an unbalanc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ime, which as it is designed to fight generic drugs, puts profit ahead of saving lives. Even the US Supreme Court has now said that the US Patent Office went too far in granting patents on genes.

翻譯:

貿易協議不應把商業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尤其是當FTA會影響到金融管制與智慧財產權的情況之下。舉例而言, 美國跟智利的FTA禁止智 利的資本管制措施。可是IMF認定資本管制措施是總體經濟控管的一種良好的金融政策工具。(美國)其他的FTA也堅持要求對手國開放金融業跟解除管制。可是2008年的金融風暴已經教育我們沒有良好的金融業監管會危害 經濟繁榮。美國的製藥業和美國的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聯手成功的壓迫其他國家接受不平衡的智慧財產保護權條款。這些條款會使得對手國一 定要跟美國大藥廠買品牌學名藥而不能跟非原廠買非專利仿製藥,也因此會使得藥廠的利益(超高藥價逼使窮人買不起藥)建立於很多人犧牲了因為使用學名藥救命的機會。美國最高法院現在也已經宣布美國專利局 對於相關專利的頒布太過寬鬆。

解釋:

我贊成貿易協議不應把商業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也不會說鄭秀玲的翻譯有誤因為這段算蠻難翻譯 的。但是鄭秀玲他們忽略了" broader"這個關鍵 字。你如果看完全文,應該會同意Joseph Stiglitz 要表明的原意比較接近商業利益不應該放在廣義的國家利益 之上廣義的國家利益包含了金融管制的好處跟人民無價的生命價值。 簡單說,我可以接受鄭秀玲引用這部分來支持她的一些論述。起碼Joseph Stiglitz確實是說商業利益不應該凌駕國家利益。


Joseph Stiglitz的第三段

Finally, there must be a commitment to transparency, but those engaging in these trade negotiations should be forewarned: The US is committed to a lack of transparency. The USTR's office has been reluctant to reveal its negotiating position even to members of the US Congress; on the basis of what has been leaked, one can understand why. The USTR's office is backtracking on principles — for example, access to generic medicines — that the US Congress had inserted into earlier trade agreements, like that with Peru.

翻譯:

最後,談判過程必須透明化。但是那些(跟美國談判的國家?)需要警覺到 美 國的貿易談判是黑箱作業。美國的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甚至拒絕向美國國會透露談判底線(position)。根據已經外洩的訊息,其實不難理解為什麼會這樣。美國 談判代表辦公室正在逆轉(改變)美國國會先前在FTA中加入的條款(例如跟秘魯簽的FTA)。那一項條款可以讓秘魯的窮人買到非專利仿製藥(相對應於 美國大公司生產的專利品牌藥)。

解釋:

第一句話的意義確實是"談判過程必須透明化。"全段的意思也確實是在強調過程應該要透明化。但是鄭秀玲隱藏了後面長達六行的重點。Joseph Stiglitz要加這一段就是因為美國政府簽訂FTA的 時候也是黑箱。懂英文可以自己看。很多人心中民主最發達最自由的美國簽FTA也 是黑箱也沒有什麼逐條審查!!!

這段話有趣的就是可以同時做為支持或是反對服貿黑箱的論點。反服貿黑箱的 支持論點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確反黑箱作業。支 持服貿黑箱的支持論點是世界上民主最發達的美國簽服貿看起來比台灣還黑箱。其實Joseph Stiglitz文章還有後半段都在批評美國政府的FTA黑箱,把藥廠利益放在窮國人民的生命之上等等。

這 段文章可以用來支持馬政府先前談判的流程符合"慣例"。大多數的國家的談判過程都只有一部分是透明的。馬政府做錯的事是跟中國的 ECFA實在是政治敏感性 太高要特別處理。比方說台灣人民也沒有反"新加坡跟台灣的服貿黑箱"。合約已經簽了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已經簽了,也幾乎沒有人知道內容 也不關心。但是跟中國 就引燃大規模示威。所以很明顯的人民反對的根源是跟"中國"簽協議。


總結這三點。

第一點鄭秀玲完全曲解Joseph Stiglitz的意思。她把她自己的四點塞到Joseph Stiglitz的嘴裡。甚至鄭秀玲好歹也是留美博士居然連第一段的意思都看反了誤以為Joseph Stiglitz贊成條文要對等實在是不可思 議。

第二點我同意沒意見。但是客觀讀完全文,請注意Joseph Stiglitz在講的FTA是美國跟其他各國,並不是台灣中國間的FTA

第三點鄭秀玲明顯有刻意隱藏資訊。她沒有告訴大家美國政府簽訂FTA的時候也是黑箱所以Joseph Stiglitz才要特別提到反黑箱我不會說鄭秀玲這點有錯,但是她有隱瞞一半的重點吧? 馬政府簽服貿的過程與美國的實務類似,只是馬政府這麼做明顯是一個政治錯誤的決定,或是說民進黨實在是運作民意成功的太厲害了。

看完這三段,你覺得鄭秀玲這樣的人 有在客觀分析嗎? 這樣 的人有學術道德嗎?

 



    甩不完    甩不完 寄信給 甩不完 于 2014/04/01 08:14
    甩不完   

    重點在於自ECFA至今的服貿,整個過程皆無法源依據。服貿若通過,那台灣還算法治國家嗎?
    我懂經濟學不懂法律。所以我同意把我文章最後關於合法的字眼改掉。我猜其他專家應該會跟您有不同的見解。本文的主旨探討的是鄭秀玲怎麼引用翻譯諾貝爾獎得 主的言論。跟ECFA與服貿的合法性沒有直接關係。

    #2 Alan    于 2014/04/01 09:09
    Alan   

    — which is relatively unimportant in the US — but on other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s well.
    "因為美國對稻米的補貼方式不是直接價格補貼。"同時,美國也應該放棄對其他農作物的補貼。

    原文應是說稻米並非美國的重要農作物,應該放棄其他農作物的補貼才對?

    感謝指出錯誤,我忽然發現確實原意是指稻米對美國不重要,美國出口玉米小麥黃豆等等,非常感謝!

    #3 BobChao    于 2014/04/01 15:21
    BobChao   

    謝謝提供資訊,第一點看起來錯很大。
    不過第三點我覺得那樣引似乎也不算真的「隱藏資訊」耶?因原文

    "Finally, there must be a commitment to transparency, but those engaging in these trade negotiations should be forewarned..."

    的意思便是

    「最後,(談判)必須透明化。打算簽署(與美國間)貿易協定的國家必須警覺到:...」

    後半段描述美國黑箱的問題,事實上我覺得沒有必要引用 -- 或說不是爭點所以有沒有引用沒有差別。引了的話是「要透明,而米國過程也不透明實在真害」,不引是「要透明」。即使整段引用,似乎也沒辦法作為支持服貿黑 箱的論點 -- 支持服貿黑箱完全不該引這句,拿「美國的過程也黑箱」當論點即可(而一定有很多其他事實),引這句反而變成不顧 context 了。

    舉例:若今天某人說 -- 「大家做事要講理,像那個某某某說不過人就出手實在真害」,我們一定不可能引用這個句子來支持出手。

    所以後半句不會是重點吧,即使他把整句放進投影片裡也不太會影響「看了支持」跟「看了不支持」的狀況。

    (討論討論,我支持學運,但這段討論自己倒覺得與該部分立場沒什麼關係)
    我同意原文的意思是反黑箱我也這麼說。我想反黑箱變成大約三分之一反服貿的人的主要動機。而很多人會以為別國都很透明只有馬政府硬幹。但是事實是最民主的 美國更黑,所以台灣人如果知道美國都這麼黑,我想很多人不會這麼憤怒反服貿了。 也因為這件事情所以我了解了一些相關法律。美國變成FTA黑箱就是因為FTA一項爭議大不容易過關,所以美國有特殊法案不給國會逐條審查。這樣好不好? 真的是利弊各半。

    #4 U Soe Win    于 2014/04/03 23:15

    中時A14 《熱門話題》電影產業不怕簽服貿 http://ppt.cc/YPUG   

    #5 U Soe Win    于 2014/04/04 22:30
    U Soe Win   

    這已經不只是學運跟服貿
    而是關係到台人言論自由
    台灣的出版自由到底會不會被服貿摧毀?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32583/   

    #6 U Soe Win    于 2014/04/05 00:12
    U Soe Win   

    巴克萊:服貿是登陸利基 應把握;歐洲商會:反服貿學運遲遲無法獲解決不利吸引外資
    http://ppt.cc/U6G~

    #7 jean    于 2014/04/05 00:43
    jean   

    台灣的出版自由會不會被服貿摧毀我不知道,但是最近台北每年辦的國際書展幾乎快成動漫展和舊書清倉大拍賣專櫃這事我倒是曉得.
    現在有關人文史地的書籍較具深度的大部分都是大陸學者寫的,不少台灣的教授也買簡體字書來看.有些書的內容批中國政府的言論和力道比台灣人批的還狠.
    意識形態和政治可以把人變成呆子,當唸書唸到可當大學教授的人寫出來的文章竟然只有這種水準,那不是可笑,而是悲哀,因為這種人是負責培育下一代的.
    看完之後我只覺得鄭老師的實務經驗及能力真的需要再加強,理論和現實是有差距的,而鄭老師的文章證明了這點.
    為什麼當我們有了言論自由後,反而發表的言論愈來愈空洞無腦欠思考?塞一堆專有名詞在文章內只是想拿來哄人?內容思想當真不重要?很高興看見版主的文章, 至少很實在,不是空話.
    謝謝您的誇獎。雖然我沒念過台大經濟系,我跟台大經濟系的很深一直都很了解台大經濟系。老一輩的經濟系學者有好好做學術研究的很少。有一些只過自己的生 活,有一些就像政客一般。台大經濟系裏其實有不少不錯的中年跟年輕學者。只是我想他們不方便跟系主任唱反調或是不關心政治。看到這樣的情形,既然 我運氣比較好可以在國外工作不用擔心台灣老學者的臉色,就讓我更覺得應該站出來讓一般人知道經濟學到底怎麼看待自由貿易協定或是服貿。其實大方向 上是很簡單的,自由貿易協定顧名思義就是兩國在交易做生意,很多理論或是統計研究都證明了一定可以找到互惠的條款使兩方的經濟都得利。通常就是強 的產業可以到對方經營賺更多,弱的產業的市場會讓給對方。從國家觀點看會賺更多,但是從公司或是個人觀點看會有人受害。有得有失,不可能只有得或 是像鄭秀玲說的一面倒的壞。

    悄悄话

    #9 Lu Alex    于 2014/04/07 19:01

    寫得不錯,我是剛看了鄭秀玲的那篇服貿資料,覺得有些問題而想查Joseph Stiglitz的論點,有這麼單純嗎?搜尋就看到你這篇,我剛好也想寫關於服貿的一些文章,能否借我引用你對Joseph Stiglitz論點的翻譯與解釋?這樣我可以多花些時間撰寫我想表達的內容上,感謝歐
    歡迎引用!! 謝謝!

    #10 SCFtw2    于 2014/04/08 01:33
    SCFtw2   

    很有收穫,謝謝!

    郝明義鄭秀玲張錦華他們說出版業會因印刷和通路受制而受害,然後失去言論自由,這是謝長廷幾年前的"黑龍江鬼話"的翻版,也跟綠營更早的木馬說(三月十九 日呂秀蓮又說了)同其思路。陸資如欲控制,並不需要服貿,而且暗裡動手更方便,這些他們完全不提,非常可恥,完全不是夠格的"學者"。他們又說廣 告控制,但撤廣告是金主業主的事,與廣告公司是否受陸資控制完全無關,這部份就是睜眼說瞎話了。
    其實如果有人建一個網頁把這些人10年前說的話跟後來發生的事實比較一定很有趣。

    可是她們造謠顯然還蠻有用跟蠻多人信的。

    #11 全面皆贏還是全盤都輸    于 2014/04/09 22:01
    全面皆贏還是全盤都輸   

    很高興看到您的論點, 其實我有用力去讀服貿協議的本文及附件,鄭教授的"大作",連在Taipei Times上Joseph Stiglitz的文章我也努力讀了,與您的看法大致相同. 另外,我有看到Wikipedia上有關Joseph Stiglitz的介紹, 說他是"He is known for his critical 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globalization, free-market economists (whom he calls "free market fundamentalists"(他以他對全球化/自由市場經濟學家的苛評著稱(那些經濟學家他稱之為"自由市場基本教義派")...我的感覺是,他是 自由市場的保守派,就算FTA是利大於弊他也期期認為不可,因此懸格甚高,把透明化都當成是必要條件, 請問是否如此呢?
    另外,對於發工作證給大陸高階管理階層及專業人員,我始終沒看到有所謂的600萬可來台灣,只看到附件一中"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人員係指被其他世界貿易組織 會員的法人僱用滿一年...負責人...", 請問究竟在哪裡有看到資格上須具備多少錢的條文呢? 謝謝!
    我同意您或是WIKI對Stiglitz的評語。其實我也算是反自由市場派的。我很支持新加坡式的國家經濟主義。這就要談到自由市場的利與弊更細節等等。 簡單的說從不管台灣或是新加坡的觀點,我會建議開放FTA然後我們準備配套措施用政府的力量來謀求台灣或是新加坡全體人民的最大福利。

    Stiglitz真的很善良,他的考量常常甚至不是"全體美國人的服址"而是全球人民的服址。如果這樣來看,很多政策,像是美國跟別國的FTA到底該不該 簽結果論就不一樣了。

    他提到的TPP跟新加坡也有關。原文提到美國利用FTA欺負窮國圖利金融業或是藥廠。如果新加坡要對付美國的政治壓力,我們可以用政府主權基金去買美國各 大銀行跟各大藥廠的股票來減輕對新加坡的不利影響。(新加坡的主權基金一直有投資這兩大類股)。同時可以再新加坡國內提出配套方案。比方說新加坡 其實本來就很靠金融業賺錢。藥方面,政府可以補貼幫助窮人取得需要的藥物等等。

    透明化與否又是另外的議題,這牽涉到官員比較會為人民著想還是民代會為人民著想?這真的不一定。而且越依賴國會審查就會使得法案通過變得很慢。這也是為什 麼美國會在FTA上限制國會的權利。

    至於六百萬是真的。我有印象在政府的附件中看到20萬美金限制那一條。這門檻也許是低了一些。

    #12 全面皆贏還是全盤都輸 于 2014/04/09 22:18
    全面皆贏還是全盤都輸

    另外對於經濟部評估"估計將使我國總體實質 GDP 增加 9,700 萬至 1.34 億美元,增加率介於 0.025~0.034%之間。",為什麼服務業增加的4億美元不會反映在GDP上,而且真的只有這麼少嗎? Thanks.
    關於1-4億美金這個大小,我沒看到細節很難做專業水準的評論。細節的意思就是他們怎麼估算開放後對每一個產業產值與投資的影響?怎麼估算對就業增加或減 少的影響等等?其實學術上現在官員中的管中閔主委在台灣可以算是估計經濟成長的頂級學者了。不過經濟部不歸他管就是了。

    回到這個問題上,其實我看服貿協定的感覺就是不是很多東西本來就像是開放一樣了嗎? 甚至如果在台灣投資某些產業真的很好賺,大陸有錢人或是大陸公司可以在海外設個子公司然後透過子公司就進來投資了。台商去大陸也是一樣。 在商言商,如果不拐彎進來投資,那大概代表投資那一項產業的獲利不大。 如果是這樣,服貿不管好壞應該的影響沒有大家爭吵得那麼大。 也許除了有多少大陸人會借由投資名義來台灣工作這一條吧?

    最後我是不知道那四億的數字從何而來。如果服務業有增加四億美金,根據我的經濟學知識告訴我那會算入GDP中的消費那一項裡頭。

    #13 全面都贏還是全盤皆輸    于 2014/04/10 20:24
    全面都贏還是全盤皆輸   

    ---一位台灣人在中國微軟的看法
    大紀元電子報「透過服貿入台,中共官媒高調承認」 - 這是今天的人氣轉貼。

    首先,這種類似的新聞,我在中國大陸,一天不知道要看多少則。每次我坐大陸國內線,空姐就會奉上「環球時報」,這是立場極為偏左的媒體,連大陸朋友都看不 下去。你去關注他們總編胡錫進的微博,就知道這位老兄是什麼貨色。大紀元電子報,背後就是法輪功∼對,就是被中共宣布成邪教的那個法輪功,所以他 們恨共產黨是恨的要死,如果你去香港,應該可以在街頭拿到一堆法輪功的宣傳物。所以,這事情就是,一個恨死共產黨的媒體,引用並過度詮釋一個舔菊 的媒體的報導,然後,台灣人很當做一回事,拼命轉發。

    你或許會說,為什麼我在大陸,天天看到這些報導,我不生氣?是不是我他媽賣台?是不是我是漢奸?

    首先,我想說的是,如果你今天才知道大陸媒體有這種報導,那你根本不配在這裡談什麼兩岸關係,你該做的,是虛心的學習,弄清楚兩岸關係到今天的來龍去脈。 蔣經國時期,李登輝時期,陳水扁時期,直到現在馬英九時期的兩岸關係。你還要找懶人包?那你根本不配談公民責任。

    現在的國際事實就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球上最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宣布對台灣擁有主權,而受到全球 95% 以上的國家支持 ,包括你覺得是靠山的美國,喜歡台灣的日本,還有來自星星的韓國。

    既然這是國際普遍公認的事實,中共的官方媒體這樣寫,基本上就不能算錯,那有什麼氣好生的?你看的不舒服,是因為台灣的媒體、台灣的政客,沒有肩膀沒有 種,把這些事實講出來提醒你。這十年以來,台灣民眾就是受到一遍一遍的催眠,聽著床邊故事集,以為台灣人可以自己決定前途,台灣人可以選擇要或不 要跟中國統一,台灣人可以一高興就「走出去」 ….

    很遺憾的,除非付出極為高昂的代價,我要說,極為高昂。如果你受不了昨夜 60 幾位學生掛彩,覺得那「好血腥、好暴力」,如果你覺得,死了一個下士,這麼的難以承受,那麼,你真的接受不了這麼高昂的代價,遠超過你的想像。

    我看到很多朋友說,這是「台灣人要站起來的時刻」,但站起來之前,我只說一句,你對於台灣未來前途的看法,跟你父母一樣嗎?跟你巷口賣早餐的伯伯一樣嗎?

    那些對 22K 心存不滿的年輕人們,如果面子跟肚子,兩種只能選一種,你是要面子,還是要肚子?

    我想大多數人一定同意: 台灣人不願意只要肚子飽飽,而失去主權;台灣人也不願意窮的只剩下主權。

    那這事情可就難辦了:今天最有希望讓你賺的很爽的人,就是最想要剝奪你的主權的人。

    對,我必須讓你很清醒的認識,全球所有的市場,沒有一個比得上中國大陸,可以讓你用相對最少的成本,賺到你感到很滿意的收入。更何況,你的英文又不怎麼 樣。

    於是, 許多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每天都必須接受「中國台灣」的國籍,每天都看著簡體字,打開電視,看著由八路軍把日本人趕跑的各種抗日神劇,偶爾提到 1949 年以前的「民國時期」 …. 甚至對於未曾到過台灣一遊的人們來說,他們完完全全不知道,原來台灣掛著是中華民國 103 年的月曆。

    這是他們所受的教育,就像是我們小時候看的課本,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只是他們教另外一種版本。當然我們後來的課本改了,但是他們的沒改。所以,現在的大陸 民眾,有什麼樣的意識型態,是他們無法改變的,你去抱怨他們,根本不公平。因為他們沒有讀過你讀的課本。

    當然我說意識型態無法改變,其實是不對的。互聯網讓大陸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政府在這點上的確挺帶種,雖然屏蔽了部分國外的網站,雖然設立了網 路監管的各種機制,但你想想,十幾億人口在網路上交換想法、交換各地發生的事情,足以讓共產黨各種想要運用公權力屏蔽事實的努力,顧此失彼。於 是,逐漸的,大陸的網路上出現兩種極端的人群,一種叫做「公知」,公共知識分子也。一種叫做「五毛」,起源來自,部分中共宣傳機關聘用網路寫手, 回一條微博,五毛人民幣。

    公知,發現並檢討目前中國大陸在體制上的各種缺陷並攻擊之,偶爾引用並傳播美國或台灣的先進典範,例如台灣可以常常上街散步,總統可以直選等等。

    五毛,除了謾罵之外的,其賢者,認為現在的問題都是在改革開放中劇烈進步所不可避免的,需要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快刀斬亂麻的解決問題,推動建設,偶爾 引用並傳播世界或台灣的糟糕案例,例如台灣選了總統又吵著要罷免,學生進攻行政院等等。

    我在大陸幾年,我微博就玩了幾年。所以我兩邊的關注的對象,關注我的對象,完全是不同的兩群人。常常我覺得我就像個 Router ,在兩個 Subnet 之間翻譯封包,傳遞不同觀念的解讀。這種事情我幹了到今天第六年。

    所以我比較深刻的理解,兩岸的人們,雖然都說中文,雖然都用差不多的字體,但由於教育背景、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以致於政治制度,你以為你聽的懂他們在說什 麼,事實上,你完全不懂。兩岸的距離,遠遠比你想像中的更遠。

    所以我學到很多很重要的新觀念,其中一個,就是一定要把「中國政府」與「大陸民眾」清楚的切割開來。 中國政府 = 中國共產黨,其實也正在逐漸面臨改革的壓力,包括當前整肅貪官污吏的動作不可謂不大;而大陸民眾,尤其是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中上層白領,他們是會思考的, 他們對當前的體制也並不是十分滿意,但他們普遍都愛國,希望中國強大。

    其中一部分大陸朋友拜近年來兩岸開放交流之賜,有機會來到台灣,開始了解他們教科書與官媒宣傳之外的台灣,網路上開始了「保護中華民族最後一塊淨土」的呼 聲,「公知」的舵手之一,青年作家韓寒,寫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太平洋之風」,另一位知名「公知」媒體人李承鵬,為文稱讚台灣的垃圾分類與乾淨街 道;許多人開始了解,如果他們不喜歡眼前的日子,為什麼要台灣人民去過跟他們一樣的日子?許多人也同意,改變台灣現況,對中國也不是很有利。許多 人更站在傳統文化與習俗的保護角度,認為最好現在別去染指這個保存了中華文化的諾亞方舟。 深化兩岸交流,促進相互理解,這條路是台灣唯一的,可行的,和平的救贖之路。

    有大陸的朋友翻牆看到我 FB 的文章,很驚訝的問我說,這些台灣人都不知道嗎?

    我很誠實的跟他們說,是的, 大多數的台灣人都不知道,現在的中國已經有多強大。台灣媒體一向都沒有全球觀,對於中國在區域影響力的崛起,基本是毫無概念。對於中國與巴基斯坦鐵哥們的 關係以牽制印度,對於中國在中亞諸國的拉攏要構建 21 世紀的新絲路,對於中國與俄羅斯背靠背的隱性聯盟與歐盟加美國的勢力抗衡,對於越南的收編以擴大在東亞國協的影響力(而歐巴馬缺席),對於日本的實質性經 濟封鎖造成日本整體性經濟衰退,甚至是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在這個地球上最大的債主 …. 對於這些全球經濟激烈競合的現況,連大學生都沒有自己的想法。現在,在服貿爭議中,我發現,連台灣最高學術殿堂,台大經濟系主任的程度,也不過如此。感覺 好黑暗。

    所以,我一點都不奇怪,現在這些抗議的群眾,就像是吵著「反黑箱」,其實根本是之前毫不關心,突然之間,這麼多事實排山倒海的灌進來,無論是用偏頗的或是 真實的,肯定讓很多人難以接受,怎麼這個世界變成這樣。

    最基本的,就是抗議服貿的人,連 WTO 也不清楚,連台灣有義務要對大陸開放服務業也不知道,連大陸早已經控制住台灣經濟命脈的這個事實都完完全全沒概念,還在天真的以為說,只要拒絕服貿,就可 以拒絕大陸「以商逼政」。

    事實上,大陸早就具備「以商逼政」的所有條件了,一樣都不缺。服貿,只是處理最後也最難的一部分,就是台灣的人心。

    這樣你可以發現,台灣民眾多天真可愛,局勢已經到了如此,竟然他們還想把時鐘撥回去。如果你又要說這是馬英九賣國什麼的,請自行去搜索,陳水扁執政時期, 台灣對大陸的貿易數字增長情形。

    不簽服貿,中國大陸根本就一點都不會痛!我必須要說,我還是要說,可愛的台灣朋友們,大陸民眾如果需要高品質的手機,他不必買 HTC ,他可以買三星 Note3 ,現在他們還可以買小米,但總是搶不到,因為聽說台灣人也在搶;他們不一定要喝 85 度 C ,因為他們有 COSTA ;他們不一定要去 7-11 或全家,因為他們有羅森 …. 族繁不及被載。總之我要告訴你的一點,台灣沒有一樣是大陸不可或缺的東西。如果有,別的國家的生意人,會用最快速度跑步上前,奉上更好的替代品,取悅中國 市場。

    因為這是一個 GDP 年成長率 7% 的,有著 13 億人口的偉大(又可怕)的市場。

    那麼是不是我們就該投降?就該等著直到掛上五星旗的那一天?

    我還是希望,兩岸不會走上這種令人不愉快的結局,除非,中國的政治體制,轉變的跟台灣一樣,除非 …. 這也可以列很多項,但都是我們單方面的美好願望。

    我們只能說, 現在的中南海,很好,他並不急於用武力或激進的力量去處理這件事情。於是我們有點時間,可以去改變一些事情,這才是台灣應該要集中全力聚焦的唯一活路。

    如果我們天真的以為打上一仗,就像是八二三砲戰一樣,讓中共的軍事力量止步於台灣海峽。但是,現在連美國最天真的軍事專家,都不會做出這麼樂觀的推測。

    我只想跟你分享,為什麼我這些與你不同的想法,是根基於什麼樣的背景知識,又來自於什麼樣不同的生活體驗。

    於是,我用跟你不同的眼光去看待 ECFA ,去看待服貿協議。

    你以為大陸有錢人蜂擁著要進台灣?對不起,他們真看不上台灣破舊狹小的房子。許多大陸觀光客來到台灣,都下了建國北路交流道,他們還在問「台北到了沒」, 因為他們不相信,這個比福州廈門都還不如的地方,是他們憧憬很久的台北;他們首選紐西蘭,加拿大也不錯,不過加拿大前些日子暫停了來自中國的投資 移民,有 4 萬 5 千名有錢不得了的人,感到難過。他們急著要把小孩送到台灣念書?對不起,請問台灣大學在全球排第幾?一位微軟的技術愛好者,我們的最有價值專家 MVP ,馮同學,上個月剛剛拿到 9 份美國名校的研究生 Offer ,包括 CMU 、 MIT 、加州柏克萊分校、哥倫比亞大學,然後跟我們討論,他覺得聖地牙哥的風景比較美麗。

    美國名校早就展開了中國優秀學生的競爭,他們希望把最好的人才留在美國。

    微軟中國校園招聘,有來自這些全球名校的 MBA ,他們的起跑點是 Level 61 。我有許多台灣微軟的同事,你們應該知道這代表什麼意義。而這些年輕人才不到 26 歲。

    我希望我的朋友們,是基於一些事實來去看待服貿問題,不是激情,不是衝撞,而是經過思考後的智慧,與無比的彈性。 當這個世界容不得你說「不要」的時候,你該做的,不是躺在地下耍賴,而是必須要思考,應對的策略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答案,但是我在中國大陸工作,我每天都在觀察、學習、思考,讓自己找到生存的路,也希望,如果有可能,影響更多的台灣人,一起找 到,我們共同的活路。

    #14 SayNoToIdiotBall    于 2014/04/12 11:57
    SayNoToIdiotBall   

    為什麼支持服務貿易協定,也不該讓他草率通過?
    2014/03/18 埃西亞商會
    http://ethias.blogspot.tw/2014/03/httphomepage.html   
    我本文的主旨是鄭秀玲不客觀跟她的行為完全不符合她系主任的身分。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過程應該如何制訂是一個複雜的經濟學+政治學+法律的議題。不是這邊 討論的完。跟本文有關的是鄭秀玲刻意隱瞞美國的自由貿易審查沒有逐條審查。

    "草率通過"這種詞就是像鄭秀玲的投影片一樣充滿主觀判斷。什麼樣的程度可稱草率? 你覺得草率別人未必同意。那美國簽約的方式叫做草率嗎? 台灣跟非中國簽約的過程算不算草率?

    #15 攻劍    于 2014/04/12 17:09
    攻劍   

    我看完懶人包第一件事就是逐頁逐條去查條文及背後法源是否真有其事
    因為我去年7月看的服貿條文內容絕對沒有放寬移民
    不過 現在大學生好像都不去看服貿原文了...

    移民疑慮早在幾年前我就關心過了,不過那時是因為身邊一堆外勞都取得台灣國籍了,TMD薪水還比我高!? 當時非常緊張 就去移民署等網站仔細看過了

    呼 只有依親取得台灣國籍會簡單一些,其他都是非常難的方法,不擔心她們大量湧入

    *****以下與懶人包無關 與此次爭議有關****

    今年底前我打算去找家公司 研習研習去大陸當台幹 因為
    我在大陸當工程師的薪水比台灣多30~60%左右 = =+
    當年是因為要照顧父親所以沒去
    她們還沒來搶我們工作 我就先要去搶他們的飯碗了

    *****************************************

    我本身是反學運的 我個人看來 只是一場為了選票的鬧劇罷了
    唯一的好處是
    各陣營人民彼此間看看大家的論點 多溝通溝通

    上面 全面都贏還是全盤皆輸 網友回覆中提到的一些論點 很有意思
    如果不是這幾天 激烈的筆戰,雙方互相引用世界上經濟學研究的論文 數據
    我可能還無法第一時間明白這位網友的各項論述

    *************************

    另外 我認為反對黨拖延服貿 只是要拖到這項協議的效用在2016大選後才發酵,以免目前民調優勢被翻盤...由此可見連反對黨都認為服貿利大於弊

    有此推斷是因為條文細項公佈以來10個月,反對黨連逐條審查要改哪些條文都沒想清楚,或著說--根本沒打算改條文,只是要拖到下次大選再通過
    如果服貿推經濟有用就說是己方的政績,如果經濟倒退就說是另一黨簽的...
    非常感謝分享。您的看法與我一致。看到這次服貿事件這麼多人沒有經濟學的常識,容易被煽動跟盲從,所以我才花時間開始寫這些文章。

    您的文間也讓我想到其實大多的台灣人也不知道早年新加坡也有電子業跟有靠電子業賺一些錢。隨著國際貿易競爭,新加坡電子業大多都被台灣南韓給打到倒閉了。 可是新加坡仍然可以有低失業率跟高所得並沒有因此受到開放的不利影響。當然新加坡有新加坡的配套措施,台灣的ECFA鬧大了後政府會更小心的做配 套。

    我也完全同意民進黨只會惡意拖延根本無意好好審查讓這法案過關。所以我也相信最後結果很可能會拖到選舉前當題材來炒作。

    #16 raylin    于 2014/04/13 12:41
    raylin   

    好想認識你,一針見血,謝謝你的用心,真希望更多人看到你的文章!
    我只是個無名小卒做我覺得對的事情。感謝您的肯定。歡迎轉貼轉寄。

    #17 訪客    于 2014/04/13 16:14
    訪客   

    感謝你的公允文章!
    謝謝肯定!

    #18 Pininfarina Fans    Pininfarina Fans 于 2014/04/21 19:55
    Pininfarina Fans   

    在台灣用真正的專業角度討論公共議題 是很痛苦的事...
    如果是法律人 聽到現在那些學運人士聒聒叫法律追訴是政治追殺
    那怎樣 法律不辦嗎?
    所以 法律人大概跟隨經濟人的腳步 痛苦也來了

    清末有人硬說自己是耶穌的弟弟 洋人傻眼
    當時梵蒂岡的教宗不知有沒有從椅子上滑下來?
    但....很多中國人深信不疑
    因為他的宗教理論 起乩神諭等等等等....不能不謂專業 另類的專業

    台灣人 可能依然較習慣那位中國人的 專業 手法唄...
    只不過那種專業手法 帶給真正的專業人士是痛苦吧?
    所以說 綠營讓專家恐懼 ^^!!

    是啊~ 我完全同意。這一個月來我如果好好寫些解釋經濟學的東西大概都只有幾十個人看。

    看看這邊比較熱門的文章就知道大眾的口味是什麼,大部分的人好像對於真相不是很有興趣。有興趣的是找自己喜歡讀的東西來讀。

    #19 凡人    凡人 于 2014/04/25 21:00
    凡人   

    如果用反向思考
    反服貌的是最開放的一群
    不反服貌的是最保守的一群
    這種觀點成立嗎?
    台灣與星加坡政府預算的分配請問你有比較過嗎?
    台灣與星加坡的教育請問你有比較過嗎?
    一個人可以賺多少錢是現在的數據,但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更值得我們研究。
    你可明說你想說什麼?

    第一你可以說你觀點的支持理由,不然就是你自己主觀判斷
    第二我不知道你要我比台灣跟新加坡預算分配的那一部分?教育我更熟,你要我比什麼? 有機會我本來就會慢慢比教育制度。
    我有一篇"新加坡大學生的平均起薪: 64K vs 22K?"算是有一點觀係

    "一個人可以賺多少錢是現在的數據,但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更值得我們研究。 "
    我不確定你暗示什麼? 這是我心裡想的要解釋關於新加坡經濟發展的背後原因,但是也許我們心裏想的事情是不同。

    #20 Isaac Yang    于 2014/04/26 02:01

    我直接問你,你覺得服貿協議在質上有對等?
    光是印刷跟書籍零售通路,
    你覺得兩邊人民享有的言論跟出版自由有對等嗎?
    誠品去年為了大陸市場,在台不願上架中國自由派法學家袁紅冰的新作
    你覺得這有對等?
    你確定台灣的言論出版自由不會受到中資印刷廠跟書籍通路商的影響?
    我不能理解你特地開一個blog攻擊鄭秀玲老師的的動機,
    你可以直接跟鄭老師辯論,相信兩位學者的對談應該很有看頭。

    第二點,你把鄭秀玲教授的跟史迪葛里茲教授的論述重打一次幹嘛?
    你同不同意他們的觀點很重要嗎?
    Who cares?

    至於第三點,史迪葛里茲教授既然也抨擊美國簽署貿易協定過程的黑箱
    那鄭秀玲教授拿來引用有何不對?

    林向愷教授跟鄭教授是同立場,難道你也要特地寫一篇來抨擊林教授的學經歷?
    你不能因為要簽服貿就要逼中國跟你有一樣的言論自由。台灣的言論自由過了頭,為什麼別國一定要跟你一樣? 換言之開放言論自由對中國而言是他們不想要的。現在談生意,台灣應該做的是類似說好啊,你不給我賣書,應該多開放點什麼給我吧? 你堅持言論自由一樣就很難談了。

    回到談台灣自己的言論自由會不會受到影響,這比較有道理有意義。樓下訪客幫我回一部分,我關於印刷業與通路業學術派的看法在"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四)" 中。我曾想過專文討論,不過我在搜尋時看到一位網友寫很好所以沒寫。有空我去找出來轉貼。

    我只是無名小卒,那麼多人找她辯論她都不肯他怎肯跟我辯? 他有跟支持服冒的人辯過嗎? 我蠻期待的。 我網路上都沒看到。 印象中她被媒體說落跑兩次,是嗎?

    第二點真的顯現你的偏見。諾貝爾獎得主沒說過的話台大經濟系主任可以這樣栽贓啊? 照你這種邏輯,我可以寫一篇說20個諾貝爾獎得主支持服貿嗎?

    第三點的是因為一開始的時候很多學生反服貿就是反黑箱。你可以看清楚我的原文,我沒有說鄭秀玲不對,我說她隱瞞了後半。我只說她第一點有錯。

    林向愷不是系主任囉! 還有啊 林向愷比較狡猾,混政治的嘛! 他沒有在網路上放論文發表狀況。 不然我想過拿陳博志 林向愷 都數數。 我也有比鄭秀玲跟施俊吉啊?
    "論文評比: 鄭秀玲PK施俊吉 鄭秀玲還是輸了"

    你可能不知道學術界的生態,國際上要有什麼互動(請人演講啦人家請你啦 審期刊啦辦會意啦),你碰到不認識的很容易第一步就是去看看他的學經歷才決定要不要邀她或是要不要參加某些事情。這件事本身是沒有政治跟攻擊性的。你做的 好別人看到都很羨慕跟尊敬那個學者。就像朱院士一樣。

    #21 訪客    于 2014/04/26 10:21
    訪客   

    *** 看了上面 Isaac Yang 的留言,實在忍不住要越俎代庖。

    我直接問你,你覺得服貿協議在質上有對等?
    光是印刷跟書籍零售通路,
    你覺得兩邊人民享有的言論跟出版自由有對等嗎?
    誠品去年為了大陸市場,在台不願上架中國自由派法學家袁紅冰的新作
    你覺得這有對等?
    你確定台灣的言論出版自由不會受到中資印刷廠跟書籍通路商的影響?

    *** 台灣的言論自由這麼不堪一擊?因為要大陸的通路,所以臺灣的言論自由就會消失?誠品不上架,我們就沒有言論自由?誠品不賣,就沒有其它地方買?如果台灣的 言論自由這麼沒有市場,我們倒是要反省,我們的言論自由到底帶給我們什麼。


    我不能理解你特地開一個blog攻擊鄭秀玲老師的的動機,
    你可以直接跟鄭老師辯論,相信兩位學者的對談應該很有看頭。

    *** 應該是鄭不會願意站出來辯吧!服貿議題一開始發酵,台灣經濟學會就辦研討會,邀雙方人馬參加,但鄭就是不參加,她只關起門自己找同立場的人辦服貿研討會!

    第二點,你把鄭秀玲教授的跟史迪葛里茲教授的論述重打一次幹嘛?
    你同不同意他們的觀點很重要嗎?
    Who cares?

    *** I care! Everyone should care! 因為她的論述是有問題的;利用諾貝爾獎的名氣,卻將內容扭曲、張冠李戴!還讓人以為她講的都是有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理背書!

    至於第三點,史迪葛里茲教授既然也抨擊美國簽署貿易協定過程的黑箱
    那鄭秀玲教授拿來引用有何不對?

    *** 這裡的重點在於請她了解,即使是民主模範的美國,要做到完全沒黑箱也是非常困難,因此請不要把「不要黑箱」當作神主牌、當作好像沒做到就罪該萬死!請考慮 現實面!學生攻佔國會,多少被她這種黑箱論所煽動。

    林向愷教授跟鄭教授是同立場,難道你也要特地寫一篇來抨擊林教授的學經歷?

    *** 立場有什麼關係?重點不在立場,而在你如何為你的立場辯護!你如果是個台大教授,甚至是系主任,但做出的懶人包卻缺乏嚴謹的專業態度,充滿誤導的言論,濫 用社會對「台大系主任」的信任,將「台大系主任」的名器用於服務特定政治意識型態,這就是千不該萬不該了。
    非常感謝幫我回了大半我想說的話。

    #22 Isaac Yang    于 2014/04/26 12:22
    Isaac Yang   

    * 台灣的言論自由這麼不堪一擊?因為要大陸的通路,所以臺灣的言論自由就會消失?
    請看旺中案,如果你聽不懂,我也懶得多講

    對了,黃克威你說年代不能看,難道我們要看東森跟中天? 還是中央社?

    *服貿議題一開始發酵,台灣經濟學會就辦研討會,邀雙方人馬參加,但鄭就是不參加,她只關起門自己找同立場的人辦服貿研討會!

    證據提出來,或是您大可以直接找藍媒開記者會對於鄭教授提出訴求
    我相信記者們會讓鄭教授沒有逃避的機會

    第三點
    政府被炮的好像不只是黑箱吼?
    事前不能問,
    事後不能改,
    產業評估報告除了中經院那份外拿不出來
    (那份也就是拿個model出來,設計好數字出來說跟你利大於弊)
    多少教授,業者對於特定產業(文化/醫療/資安....etc)所受到的威脅感到憂心
    政府只用一句會嚴格把關或是中資持股不能超過50%
    (這對讀過財金的人都知道是笑話,要對公司有實質影響力根本不需要控股到51%)
    阿 嚴格把關這個例子 經濟部前幾天才堅持說順豐是港資而非中資
    你真的相信政府能做到嚴格把關?
    阿,反正你是信了。

    而且我看了兩遍還是完全看不出,你說的鄭秀玲教授扭曲在哪
    (我個人覺得這論述法超牽強)
    怎不親筆寫一封信給史迪格里茲教授告訴他
    有學者錯誤引用他的文章並且以政治之名汙染學術,請他站出來
    卻只敢在這裡攻擊鄭秀玲教授

    我不太想再浪費時間跟一個學經歷好一點的唐湘龍辯論
    有種直接開記者會站出來把你的論述當面跟鄭秀玲教授對談,
    而不是只是躲在網路或是E-mail後去攻擊
    有良心的知識份子。


    你是鄭秀玲的學生嗎? 鄭秀玲上課教學生辯論要直接栽贓對手沒說的話嗎?
    我沒說過
    "黃克威你說年代不能看"
    也沒說過
    "你真的相信政府能做到嚴格把關?阿,反正你是信了。"
    你去找出來啊!

    我看過新聞她不肯辯論有兩次,一次在這裡
    "出爾反爾 鄭秀玲不辯服貿" 工商時報
    http://ctee.com.tw/LiveNews/Content.aspx?nid=20140324004536-260401&ch=ex
    請注意她連上三立 三立 三立 辯論都不肯喔!

    至於諾貝爾獎得主的話
    如果你是經濟系的學生你應該要好好反省了
    那第一條不叫扭曲啊?
    史迪格里茲沒說過鄭四條,而且他反對你們到今天都還在說的服貿條文要對等。

    沒寫信給史迪格里茲是家醜不要外揚。你真覺得史迪格里茲會同意鄭四條嗎? 有人寫給史迪格里茲難看的一定是鄭秀玲不是我啊! 你清醒一點吧!

    你要跟我辯換像樣一點的論述吧?

    我在網路上不太算躲吧?
    我有名有姓有學經歷跟工作,比起大多網民已經光明正大多了。這邊留言給我的不管支持還是反對我,我都不知道是誰。PTT或是痞客幫上不具本名的文章占大多 數,比起來我已經不算躲了吧?

    #23 訪客    于 2014/04/26 14:10
    訪客   

    Isaac Yang, 你不相信台灣經濟學會找過她談服貿、她不出來?看來你這麼擁護她,是她的學生?若是,妳直接問她有沒有這件事吧。我當然知道有,才這麼說的。唉呀,看來你 真的是局外人。

    旺中案,很好的例子啊。你看,該案成立了嗎?如果今天有服貿,難道就會讓該案成立?不會!服貿並沒有條文,讓旺中案因此可以更容易成立。這說明了,台灣自 己有能力抵抗我們不喜歡的聲音。那麼我們到底怕服貿再怕什麼?

    再退一步看,即使旺中案成立,我們真的就沒有不一樣的聲音了嗎?旺中的聲音就變成主流了嗎?以國民黨的資產以及以前對媒體的控制,都尚不足以掌控媒體言 論,更何況是我們大家緊盯著的親中媒體?我們到底在怕什麼?對我們自己這麼沒信心?
    我也同意本來想回類似的意見 現在留言多只能簡短回覆 有機會多交流

    #24 凡人    凡人 于 2014/04/26 21:42
    凡人   

    你也是經濟學者,建議你可以對Joseph Stiglitz的觀點或自己的觀點整理一份資料。
    讓大家清楚你的論述,不然對於我這種不是很專業的,我看你文章的標題會認為是"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一): 扭曲Joseph Stiglitz 的三條建議 "但鄭秀玲講的還是沒錯只是引證錯誤。

    例如:你認為鄭秀玲第一點是大錯,你的解讀是"質"要對等,你就應該比照她,將她的15頁,用你認為的"質"的對等論述一下,為什麼這些文字的不同會是質 的相同。
    (1)跨境交付
    台灣對中國開放承諾:沒有限制
    中國對台灣開放承諾:批發服務不作承諾;零售服務除郵購外,不作承諾。
    (3)商業據點呈現:
    台灣對中國開放承諾:以獨資、合資、合夥及設立分公司等形式
    中國對台灣開放承諾:大陸來台可以獨資,臺灣到大陸服務提供者的出資比例不得超過65%。

    社會就是這樣,政治人物也許是錯但錯的很真,專家也許是對但對的很假。我想這就是,政治是高明的騙術的原因。
    我有想過,但是我不像彭明輝退休了可以整天寫,也不想像鄭秀玲一樣完全用主觀推斷。

    很簡單的說法是中國的市場很大。台灣的市場很小。想像他如果開放一個台灣有優勢的市場/產業 台灣就可以賺12億人口的錢, 台灣只有2350萬人口。對應的我們可以在至少3-5個產業讓利還有賺吧?
    另一例是比方說你也看到我另一篇新文章中有提到金融業可以賺多少錢了? 中國在金融業的開放上跟我們也是一樣條文不對等。但是賺的是台灣,還賺很多。因為台灣金融市場小又過度競爭進來開銀行不好賺。

    他們的經濟學上的理念跟我可能比較一致,就是傾向保護主義+國家管制下的自由市場主義。電子商務上他們成功了,所以他們可以很成功的培植自己的電子商務業 而沒有成為美國電子商務公司的"殖民地",中國不太願意開放電子商務相關產業不是針對台灣是他們一貫的經濟政策。台灣可以去討這部分的讓利,多討 一項多賺一項大錢當然多多益善。但是你不能說條文沒對等就好像中國在佔台灣便宜。

    你說的那些比例我印象中每個產業都不同吧? 我當然同意條文上是不對等,但是重點不在條文的對等。 有機會我多寫

    #25 流    于 2014/04/26 23:31
    流   

    試著回答凡人
    首先鄭秀玲沒提到的是,台灣和大陸都是WTO會員, 很多項目是本來在一定時限內都要開放的,也就是說很多服貿的項目是在WTO的規章裡面,應該要開放的項目,在這個問題上,台灣是屬於不守法的一方。
    第二Joseph Stiglitz的論述是說,所有的"質"考慮後要對等 如果我這個項目有利多 那在另外一個項目損失一些是可以接受的 只看單一、二項目就說台灣損失 質不對等 這論點不是Joseph Stiglitz的原意 也不是FTA的本質
    很多朋友是反服貿的,他們連鄭秀玲的ptt都不看了,因為立場太偏,立論基礎不是那麼的強。不是掛著台大經濟系主任的title,就代表說論點是經過認證 的。

    #26 訪客    于 2014/04/26 23:35
    訪客   

    to 凡人:我的看法是,如果她連文獻都能夠曲解、錯誤引用,那麼我對她的學術誠實性及分析能力就要存疑,對她的分析內容,就要保持高度懷疑的態度。

    你提到 Stiglize 的對等:我對他的文章的解讀,是認為他是從道德(而非實務運作)的角度,告訴美國,不要在訂約時欺負其它國家。他舉的例子是:你若要對方國家放棄對XX的 補貼,那麼我們美國也要自己放棄對類似性質的XX的補貼,否則我們美國就是佔了其它國家的便宜。注意,這是一種抽象的論述,他要講的是,要禮尚往 來,不要不公平地佔人便宜。Stiglize 是個對全球化很有意見的經濟學者,對第三世界國家有很多的同情,甚至因為對國際貿易有不同於 World Bank 的意見,而被World Bank 炒魷魚(一說他自己離職)。所以,他做這種道德呼籲,一點不意外。

    但 Stligliz 的論述,可以只依循字面的意思,將它簡化,變成兩邊的條文都要有相同的映照才是合理的條約嗎?這樣想未免太天真了,我不認為是Stigliz 的本意。貿易協定本來就是一種以物易物,我把我認為不重要的給你,向你交換對我來講重要的東西。我給你A(我們一同開放A市場),但我要你的B(我其實真 的想要的是B市場),這才是貿易談判的常態,也因此在談判時,我對於A市場和B市場的著力將不相同。也許我願意在A吃虧一點(因為對我整體影響不 大),但我在B就要加強要回。這就是大家說的,有失才有得,不可能好處盡拿。

    好吧,如果你還是要高舉鄭的「對等」說法,那麼以下是政府的官方回應,參考看看。同樣的,盡信不如不信,保持自己的判斷。

    以下摘自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6372

    *************************************

    鄭教授投書內容係主張服貿協議開放「不對等」,故要求重新談判。惟觀察其細節,無非係從我方開放內容逐一點名陸方是否相對開放,若發現有未開放的就認為 「不對等」,再者係以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之FTA有重複納入WTO承諾為例,質疑我方在服貿協議中吃虧。

      首先,本部已在10月25日的新聞稿中,說明鄭教授之說法確有部分未基於事實。其次,鄭教授沒說(或者也沒核對過)的一件事是,陸方有多少對我方已開 放的內容,我方並未「對等」開放?在服貿協議中,若單以行業論,至少就包括會計審計和簿記、建築設計和集中工程服務、房地產服務及商標代理服務, 若以其相對內容論,諸如陸方開放我經營演出場所可持多數股權,而我方僅限制陸資持有少數股權,陸方開放我設立獨資醫院,我方僅開放合資捐助的財團 法人醫院且董事席次不得超過1/3,這些又該如何計算?事實上,貿易談判本就有取有給,一味要求大陸對我讓利的思想並不實際,且鄭教授所舉「附帶 於礦業之服務」及「郵寄名單編輯」,均係我方已在WTO承諾開放之項目(其中附帶於礦業之服務係現行已開放項目),我方在考量雙方承諾數目不差距 太大的情況下納入,確係於雙方均無損之作法。

      鄭教授以中國大陸與他國簽署FTA有納入陸方WTO承諾為例,認為我方簽署的服貿協議不對等,惟鄭教授倘仔細比對,即可發現服貿協議中陸方承諾開放的 內容,大多數在這些FTA找不到。事實上,陸方在FTA中重複納入其WTO承諾,說穿了就是一種「美化帳面」的手法,鄭教授未探究事實,一味以自 身觀點指責政府,誤導大眾,殊為可惜。」

    *************************************
    謝謝分享 有時間我多回應

    #27 SL    于 2014/04/27 00:05
    SL   

    真是要謝謝教授開這篇好文, 敝人英文差除非不得不讀, 不然還不認識Joseph Stiglitz是誰到底說什麼,
    他的原文我的解讀是:
    1. 地理上(供給): 利益對等, 每個國家因地理不同而優勢不同, 需要同等交換
    2. 人文上(需求): 國界對等, 每個國家因發展差異造成人民需求不同, 不能犧牲人民利益(這是非常崇高的人權和人道思想)
    3. 國家利益黑箱: 美國政府黑手可以用任何國家安全或利益為由, 迴避民意機關的監督
    請教授指導, 謝謝!
    我本來蠻想好好寫一篇討論Stiglitz跟克魯曼為什麼反FTA,但是內容就更接近真經濟學。

    其實貿易的本質就如上面一位網友說的,開放交流後,兩國可以專注生產自己擅長的產業賣到對方的市場。如此一來雙方互惠。 Stiglitz第一條不深奧。根據我上述的說法兩國當然不可以說日本美國完全取消稻米的補貼就叫作對等公平。因為美國又不產稻米美國產小麥黃豆玉米等 等。 我猜他提這一點可能有美國利用FTA騙某些比台灣更落後的國家簽類似條款。 比方先前熱門的美牛,美國出口牛肉,他逼買牛肉的國家簽牛肉上的對等條文,被逼的那一國卻沒有對應的去要求美國開放某個市場吧?

    2.3.他的意思很接近你的意思。那3就跟美國政治實務有關。就是說逐條審查會怎樣? 國會議員也可能被大公司遊說後幫公司說話不幫人民想。更糟的是不同的國會議員被不同公司遊說後立場對立就跟台灣一樣吵不完永遠不要簽了。所以美國才有黑箱 條款。但是有黑箱條款還是有黑箱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案為何? 我目前也沒有好答案

    #28 SL    于 2014/04/27 00:46
    SL   

    #20
    既然鄭主任可以拿自己工作和學歷, 還有其他學者的言論, 作為自己自由言論的背書, 版主做了類似的事但卻沒有廣泛曝光上電視, 有何不妥?
    既然擔心自己的言論自由有被侵害的危險, 你的言論有保護他人言論自由的精神嗎?
    民主是互相尊重的高等人權, 版主和唐湘龍有何關聯? 自己激動半天又說別人"害自己"浪費時間, 仍有很多專業網友和你談專業是真的很尊重你,
    既然版主舉證鄭主任引用有誤, 請舉證說明鄭主任沒有引用錯誤, 所以國外學者該怎麼連絡應該由你處理, 這也是鄭主任先把人端出來, 和你支持鄭主任的提議, 如果自己都不做, 別人不是你免費的佣人,
    你開出很多命令, 包括讓學者Joseph Stiglitz站出來, 讓你不要浪費時間嗎? 這是版主和學者的責任?
    和你意見不同就變成"攻擊", 這就是你的言論自由, 只有你有, 反對你觀點的人就算攻擊就不該有,
    請拿出足以服人的經濟專業或法律專業, 這裡有水準的網友多的是不包括在下, 會洗耳恭聽給妳鼓鼓掌,
    不是別人有問題就是證明自己沒問題, 這是你邏輯的大問題, 每個有問題的人或事都不能證明你對, 所以你講這麼多現象和你的專業毫無相關, 不能證明你和你支持的鄭主任能脫離版主專業的評斷,
    謝謝分享意見!

    #29 凡人    凡人 于 2014/04/28 12:52
    凡人   

    感謝版主、流與26訪客的回覆,
    基本上我的看法是
    版主證明了鄭秀玲錯,不代表服貿對
    澄清了Joseph Stiglitz的觀點,也不代表服貿對

    應該是要
    1.澄清Joseph Stiglitz的觀點
    2.證明鄭秀玲錯
    3.證明服貿對

    我很欣賞流說的「台灣和大陸都是WTO會員, 很多項目是本來在一定時限內都要開放的,也就是說很多服貿的項目是在WTO的規章裡面,應該要開放的項目」

    所以希望政府或有人能整理一份報告,說明那些本來就是WTO要開放的項目。然後不在WTO開放項目的條文就要用「事情的決定,必定是當下最佳的選擇」的原 則,來逐條的說明,為什麼這些條文是當下最佳選擇,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選擇,這中間的權衡是什麼。這樣就可以慢慢解除大家的疑慮。將所有的討論回歸 到以服貿條文為主體來討論,而不必架構在一些學者的文章中討論。

    例如很多條文上都是選擇福建為開放區域,而不是台商聚集的上海蘇州。這些政府都應該要說明,為什麼這是簽訂條約時最佳的選擇。
    基本上我同意您的意見。有機會我會整理服貿的好處與我的建議。法律部分就非我所長就暫不評論。

    至於最後部分,我個人猜測那是中國大陸的要求與策略。不知道您知不知道中國有福建平潭經濟特區。福建在中國算是落後的省分。所以他們已經開始投資大舉開發 福建,當然除了經濟發展外因為福建離台灣近,把福建建設起來作為交流的大口岸所以也符合他們長期統一的目標。對中國而言,只開放福建是一石多鳥, 可以藉台灣資金人才之力幫忙開發福建。

    對台灣"經濟上"也未必是不好的因為把一個本來的三線城市省分發展起來你可以想像有多大的商機。假設有一個中台雙方勢均力敵的市場,因為中國超大,所以只 開放一個省份換台灣的市場台灣也未必賠(福建就有3700萬人)。當然如果馬政府可以爭取到不只可以在福建做某些生意,對台灣會更好跟多多益善。 被限在福建當然比沒限制對台灣來的差。

    #30 strangelady    strangelady 于 2014/04/28 17:28
    strangelady   

    #29
    敝人有些觀點尚請您和版主賜教:
    1. JS學者針對美國以自由貿易談判為由, 形成"表面公平正義"的國際霸凌現象, 來發表自由貿易所應真正傳達, 人類互助共榮精神的看法
    2. 由於JS學者之言論有深刻之人權與人道思想, 此為"科學最終的美好藝術境界",故為鄭主任所引用
    3. 服貿沒有對錯, 只有好不好的問題, 因為"跨國"之間, 所有法律或科學問題都會變成"政治上的感覺"問題,
    敝人對服貿的看法是"不會好",但"不簽會更糟", 這次事件結果應該是"簽不成":
    1. 臺灣的經濟規模過小, 國家又弱, 在國際上"不可能"簽到完全好條件的條約
    2. 臺灣對條約細節若有和他國不同意見, 通常只有"簽和不簽"的選擇
    3. 台灣和大經濟體不簽的下場, 就是"國際霸凌"
    目前美國中國正聯手霸凌日本(日本在中國眼裡永遠是政治感覺最差的國家,所以沒太多互惠利益可談), 美國和歐盟正聯手霸凌俄羅斯, 猜猜中國會如何和其他國聯手?
    敝人閱讀服貿條文後的看法:
    1. 中國奇怪的限制通常和其"在地法令"有關, 比如"思想和資訊管制"等
    2. 照JS學者的言論, 鄭教授的對等根本是台灣獲利, 中國每個省除了海南島外都比台灣大, 照"市場面積"來說台灣早就撈到, 中國也沒有利用"表面公平正義"限制台灣到新疆去,
    3. 服貿對於台灣投資中國沒有意義, 這在20年前中國早就開始讓利給台灣企業, 中國目前經濟成長狀況比20年前好太多, 物價租金人事等"成本暴漲", 現在去設公司的台灣企業為時已晚, 再等服貿過更"不會"是商人思維,
    4. 服貿其實是中國讓利給"台灣上班族", 除了讓辛苦經營的小資企業可以"出售解套"(中國人主要買"台灣註冊登記"的品牌, 最終還是著眼在"自己本家"的大市場), 中國老闆在臺灣也不敢不遵守勞基法, 中國企業在先進國家購併"守法"效果良好, 反觀明碁在臺灣陽奉陰違的法律惡習還敢帶到德國被告很慘
    5. 服貿確實是統戰大術, 臺灣自己走到騎虎難下的地步, 中國法令一改, 旅遊業遊覽車和聚集101大樓一樓廣場的陸客群幾乎銷聲匿跡, 臺灣市場在中國眼裡小到不關痛癢, 唯有政治和戰略因素才會百般配合"美國"
    鄭主任還是不能把理性的經濟科學和感性的政治社會學混為一談, 這很不專業!
    敝人看完服貿條文一直等行業相關人士發表意見, 很難等的重要原因, 可能中國法律算是一種know-how, 國家法律外又有各省法律, 了解法律是商業活動的基本條件, 沒有商人願意好心把花大錢繳的學費, 免費在網路開課分享,
    這些中國政治上控制商業活動的法律, 才是外人不解服貿之謎
    您說的就很好有很精闢的見解。有些部分我也有些想法我會再好好回應。不過我讀完您的意見後,真的是大部分都蠻同意的。

    #31 SL    于 2014/04/28 18:04
    SL   

    (補充#30)
    大概在5年前, 敝人涉獵過中國企業來台設點的參訪活動, 決定不來臺灣的原因:
    1. 買台灣品牌不如買歐洲品牌, 表面上中國消費者特別迷信歐洲品牌, 實際上中國企業高層希望洗錢移民到國外, 所以不可能在國外雇用太多大陸員工起自己的底
    2. 台灣學校不夠好, 北京上海有各國高檔國際學校, 光上海數量就是台灣的至少2倍, 讀臺灣學校回中國則有銜接問題
    3. 臺北房子貴又爛, 居住空間狹小又沒香港國際化和便利
    很多台灣人很有自信, 自以為比中國人高人一等, 談到22K水平卻又悲憤, 台灣人已經發展出自己特有的經濟文化, 這在經濟史上應該可以寫出一個有台灣特色的數學模型
    是啊~各位都蠻了解中國的。所以其實改善台灣的一個藥方是想辦法增進人民,大學生甚至更年輕一代的國際觀。像我的新加坡同事都蠻愛看台灣新聞的,因為很有 綜藝性跟娛樂性。但是他們也常說看多了台灣新聞就會開始跟國際新聞脫節所以還是要跟新加坡的新聞輪著看.有些反中的情緒是跟不了解中國的發展狀況 很有關係的。

    #32 Lazywind    于 2014/04/28 20:01
    Lazywind   

    29樓的凡人兄所出的一些問題,我想我可以做些補充:

    1. 關於服貿協議與WTO開放項目的關係,可參考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6194103067045/746966715323111/

    那有一個「GATS_服貿承諾表之比較_交大科法非懶人包_.xlsx 版本紀錄」下載。

    從該表可以看到,台灣其實承諾不少一般所稱的WTO minus(低於WTO待遇標準)的項目予大陸。換句話說,台灣並沒有遵守WTO的規定,如果要根據WTO標準,台灣開放的程度要更大(這也是何以有些大 陸人對反服貿運動竊喜的原因),但台灣方面在與大陸談判時加上了不少限制。

    2. 至於有一部分大陸承諾開放地區限於福建方面,我的瞭解是當初兩方會談時,我方要求開放更多的地區,但是大陸方面也在與很多國家談FTA,不希望開放太多, 引起其他國家要求比較辦理。不過,兩方也同意在服貿協議實施後,可以在後續協議再繼續談。

    謝謝Lazywind兄再次幫忙分享資訊與解答。

    #33 SL    于 2014/04/30 17:42
    SL   

    #30
    這留言是來打我自己的臉, 因為寫完就發現不夠嚴謹有誤,
    中國人在義大利雇用非常多的非法中國外勞, 原因:
    1. 義大利是外銷服飾大國, 非常多複雜的衣料綴珠等手工成本高昂, 在15年前就有不肖義大利商人雇用中國非法勞工在工廠工作(中國人手工比其他非法外勞細)
    2. 後來中國崛起, 中國人直接殺到義大利買下工廠, 也接收原來就有的中國非法外勞, 做出正港義大利製造, 但義大利人不會買的款, 完全回銷中國,
    3. 中國在義大利的工廠產生群聚效應, 因提供薪資很低, 請不到義大利工人, 幾乎完全是只會說中文的非法外勞, 外勞們因語言不通不敢亂跑, 很安分只想賺錢寄回老家, 因為工廠賺很多錢繳很多稅, 提供義大利政府很多財源來做失業給付等社會救濟, 所以形成義大利人靠中國人繳稅, 養義大利政府的奇妙現象
    反觀在20年前有台灣商人在義大利購買衣服洗標, 送到香港加工縫到大陸貨上, 被義大利政府發現提告, 有台商看到義大利政府公告此台灣商人, 入境義大利要被拘捕法辦,
    這就是中國商人利害的地方, "互利共榮"的生意法則不敗
    謝謝分享這些資訊,看起來這跟妳先前的三點好像不矛盾。像我還沒去過義大利,對他們了解有限。看起來這些都很合理,只要有利可圖,商人會想出聰明的方法作 貿易(套利)賺錢。

    #34 SL    于 2014/05/01 01:36
    SL   

    教授好!
    由於敝人在#30留言覺得中國商人在海外比台灣商人守法, 故舉一個中國商人不守法的特殊例子,
    在下超宅, 多數資訊來自聊天或看書, 如果您需要行業資訊, 可以透過本地或當地"政府的商業部門"或"產業公會",這些資訊才會可靠
    這幾天比較忙所以回覆緩慢。謝謝提供資訊。您的意思是可以透過google該國的政府或產業公會取得資訊嗎? 下一次我寫文章會試試這樣找資訊。我的學術研究上也可能會有用。

    #35 訪客    于 2014/05/05 09:53
    訪客   

    我沒看到本文以前,也自已找到原文得到相同的看法,鄭教授這种誤導实在想不通,這原文的title就很容知道這文的本意,是鄭教授太不相信大家会看原文, 还是連這一点基本學術要求都不能守住,更可憐的是那些被誤導的學子们,原作的本意是批判有三個他理想道德原則,但大家都不会去遵守在国際貿易談判 上,所以這是三個都在实际上不能存在的原則,在国际談判的利益現实中,所以服貿談判是符合一個国际現实常態的談判。另外还有一個同級的誤導是黃國 昌所提倡的師法美国的TPA來加大立法的審查权在貿易談判上,但事实上,美國对外貿易談判有二个制度,TPA或是所謂fast track在美国都被批評是行政USTR利用來減低国会審查权的一個制度,国会不該去同意去使用,但黃國昌不知道是不懂,还是故意不談,反而大力說明這是 美国国会使用審查权的制度,

    悄悄话

    #37 感謝闢謠    感謝闢謠 寄信給 感謝闢謠 于 2014/05/14 15:37
    感謝闢謠   

    就我認知的黑箱是指,兩岸協議目前臺灣立法院無法源依據可以作最終表決,跟其他國家的FTA不一樣。美國國會是有這種權限的,他們的議員可以最終表決、有 否決並退回重簽的權限。這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您在指責別人誤導群眾的時候,自己的文章又有合理化黑箱的誤導文字,這………
    美國議員無法得知簽訂的談判過程,人家就已經很不爽了,臺灣立法院對於服貿完全沒有表決的法源依據,請問這是何解?

    #38 戰神是騙人的    于 2014/06/05 17:39
    戰神是騙人的   

    一堆人在說服貿沒有法源依據,其實都被戰神呼嚨了,服貿依據的是兩岸關係條例,問題就出在依據的法源不是戰神認定的「應有」的國與國締約條例。可惜的是兩 岸關係條例的套在服貿上,有關係過於重大之閒,所以被認為要經國會表決,但真要講法源「兩岸」憲法架構下,「國內事務」要經國會表決才真的沒有法 源,所以當初民進黨當權時,才有底氣出台兩岸關係條例草案時,相關條文連進國會備查都不一定需要。所有的死結就卡在兩岸是否為國與國之關係上。那 是一個國民黨死命蓋棺認定中華民國在台灣,綠營拼命掀的台獨牌的數十年扯皮大戲。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682317
Mar 31 Mon 2014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二): 扭曲CEPA(香港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對香港的影響

鄭秀玲在許多投影片與演說場合中都提到香港的自由貿易協定(CEPA)會對香港 不利。她推論因此台灣在通過服貿之後會有一樣的不利影響。我們先來看看她說的原文。

2013.07.25 版本投影片的26頁鄭秀玲提到

"香港是前車之鑑,香港和中國簽署CEPA 後,專業服務人才外流到中國,香港本地增加的是低薪、低技術、低穩定性、高替代性、高流動性的低階低薪服務工作,中階經理與 專業僱員的實質薪資不是倒退,就是停滯不前。這種慘況恐將在台灣重演。"

同樣的話在 http://www.slideshare.net/showling/ss-27510526 的第14頁與 http://www.slideshare.net/showling/iii-26848824 的34頁都有提到。

現在我們就看看客觀數據告訴我們什麼? 首先是介紹一下CEPA的時間點。CEPA自2004年一月一日開始實行。不過由於是逐步開放,所以會使得效果很長期。如果要用嚴謹的經濟學的統計分析來 研究相當困難甚至不可能。以下我們先用金融界分析師的方法來看 看香港的經濟表現。最後我再補充學術研究能怎麼做? 鄭秀玲身為台大經濟系主任居然什麼統計數字都沒有拿出來就直接做出上述錯誤的結論,真不知道她的學術良心何在?

其實好好研究CEPA對香港的影響對於台灣的ECFA確實很重要。因為這樣有助於我們了解CEPA的利弊得失。到底哪一個產業的從業人 員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這樣我們才能理性的改進ECFA跟服貿以興利除弊。

總 結而言,(1)過去10-15年香港的經濟表現總體而言還是很好,沒有證據說CEPA傷害香港經濟。(2) 香港專業或高階人才外流中國沒有事實根據。(3) 香港通膨嚴重,所以實質薪資上升不多但是名目薪資上升很多。(4) 有跡象顯示香港貧富差距擴大。(5) CEPA對各產業影響值得深究。可以給台灣當作借鏡。香港過去製造業萎縮但是服務業擴張。

(1)CEPA後香港的總體經濟表現

可以參見我另一篇文章總結亞洲四小龍在近15年來的八項經濟指標。
亞洲四小龍 2000-2014 的經濟表現
在 這八項指標中,香港大多數是第二名,甚至有幾項排名第一。跟鄭秀玲上述評論直接有關的失業率呈現下降走勢。三項所得相關指標香港也表 現不錯呈上揚趨勢。反 而是台灣的經濟指標八項幾乎每一樣都墊底。而且趨勢對台灣也不利。從總體經濟指標來看,對中國最封閉的台灣表現最差。而且香港表現很 好。所以八項指標不支 持CEPA對香港經濟不利。從八項指標來看反而可能是有助香港經濟的發展。

(2)CEPA後香港各產業的就業狀況

世界 各國都會把詳細的經濟統計數字公布在網路上。香港也不例 外。我們可以找到客觀證據來驗證鄭秀玲說的對不對。我 找到的是香港厚達500頁的統計年報。其中第二章 提供非常詳細的就業與薪資統計數字。任何人都可以查證我以下的評論。除了這份統計資料香港政府還公布各式各樣的失業 率圖表。結果都相當一致的顯示過去十年香港失業率是下降走勢。

Hong Kong Annual Digest of Statistics,
http://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p30.jsp?productCode=B1010003

 

這個表格直接反駁了鄭 秀玲的"香港是前車之鑑,香港和中國簽署 CEPA後,專業服務人才外流到中國,香港本地增加的是低薪、低技術、低穩定性、高替代性、高流動性的低階低薪 服務工作," 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工藝及相關人員"與"裝配 員"是減少的,其他全部都是增加。尤其高階的"經理及行政人員"與"專業人員"都是增加。香港統計資料還有提供 2011-2012,趨勢一致,有興趣的人可自行查原文。

真要幫反服貿說 話,也應該說CEPA有可能使工作機會兩極化因為最低階的非技術工人也變多了。有可能某些工人因為製造業關廠只能做更低階的藍領(非技術 工人)工作。

在香港的統計資 料中,表 2.5跟2.6也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資訊。表2.5告訴我們"香港雇主"減少了不少。也就是說中小企業有可能減少。表2.6是各行各業的從 業人數,大致上顯 示是製造業減少很多。其他行業大多持平或是增長。表2.6也告訴我們這樣分析的一個盲點。我們不應該把所有香港的經濟變化都歸因於 CEPA,也有可能是同 時期的其他原因造成上述的現象。歐美新加坡香港等富有國家都有從製造業轉型服務業為主的趨勢,所以製造業的減少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最 起碼,我目前為止 已經證明鄭秀玲可以說是信口開河。她應該拿出統計數據或是客觀證據來支持她所宣稱的每一件事情,這才是一個有良知的經濟學家該做的事情。

其他表格 2.7-2.11其實也提供不少有用的資訊,例如香港各產業公司大小與從業人數的變化。如果鄭秀玲宣稱服貿會讓某些台灣產業的公司破產, 她至少要研究一下 香港當作佐證。我不知道她是偷懶沒做功課還是發現香港的客觀數據跟她想說的相反?所以我們只看到她空口說白話,沒看到任何經濟數據跟經濟 理論當做證明。

(3)CEPA後香港的各產業的薪資狀況

表2.13告訴我們香港各行各業 的六年來的平均實質薪資其實大多是上升的,更不要說名目薪資上漲更多(10%-40%)。實質薪資上升不多跟通膨有關。這情況跟 台灣的名目薪資不漲大不相同。這就是鄭秀玲所謂的慘況嗎? 實 質薪資上漲有限代表香港人在香港的生活改善有限。但是名目薪資上升這麼多還是可以讓本來薪水就比台灣高的香港人更可以到台灣當消 費大爺!這比起台灣來一點都不慘

在表2.14的 統計還細分成最低階的員工跟中階員工,大致來說就是製造業薪水不好,服務業尤其房地產相關業薪水很好。

表2.15跟鄭秀玲的後半段話直接有關,鄭秀玲說"中階經理與專業僱員的實質薪資不是倒退,就是停滯不前。這 種慘況恐將在台灣重演。"" 我們來看看事實如何?

其中甲類代表是一般認知中的平均薪水變動。乙類代表的是同一公司同一工作 的薪水變動。甲類的統計結果比較接近鄭秀玲的結論。實質薪資有三個產業下降(約3-7%),一個持平,一個上升。跟總平均類似的是五個產業的 名目薪資都上升約 10-25%。 這是鄭秀玲所謂的慘況 嗎? 如果我們用乙類統計數字來計算只有製造業的實質薪資算是下降,三個上升,一個產業持平。這代表其實經理人加薪幅度是高過通膨率的! 甲類的統計結果可能是因為新增加的經理人職位薪水較低造成的。這狀況比台灣好多了! 台灣是名目薪水跟物價都沒漲。而 且不要忘了這些是薪水比較高的人群,所以用通膨率來算實質薪資有盲點。比方說你薪水300萬台幣,你可能只花180萬台幣。如果通貨 膨脹率跟你的薪水成長 率一樣多,其實甚至是得利的。比方說兩項都成長50%,那薪水變成450萬支出變成270萬存款也會多50%變成180萬。更不要說 如果這些人有拿存款買 房子買股票,那報酬率更會高過通膨率使得總財富上升。

(4) 經濟學上如何研究CEPA對香港的影響?

如果只講統計分析,以我粗淺的知識或說:不可能用嚴謹的統計方法得到因果 答案。原 因很簡單。CEPA是單一國家單一事件。2004年CEPA開始施行後,會影響往後多年的經濟。然而2005年有別的重大經濟事件會發 生。更難處理的是 CEPA是逐年漸進開放,因此我們幾乎無法獨立出CEPA對香港經濟的影響。舉例而言,2006年的經濟數字會受到CEPA跟2005年 的其他經濟因素的 影響,所以單靠統計是不可能得到答案的。

唯一的辦法是依靠經濟理論模型加上資料佐證來推估。我不是研究這方面的學 者所以知識相當有限,比起經濟碩士也多不了多少。但是任何一個經濟學家都知道要找答案可以做文獻探討,看看該領域的專家學者的研究結論是 什麼? 我搜尋半天真的只找到一篇論文他 們的結論是"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ong Kong improves its exports to China and gains in welfare at China's expense." 中文翻譯是香港的出口跟總體福祉因為CEPA而上升中 國則是受損。坦白說,我沒有讀這篇文章的內容,我只看了摘要而轉述結論。所以我也不確定這個結果在學術上對不對? 但是這些證據至少比鄭秀玲的憑空放話客觀有證據力多了! 如果有人找到其他類似研究可以提供給我加入這部分。

Reference: "An Assessment of the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Between China and Hong Kong" by Hung-Gay Fung and Jian Zhang, Chinese Economy,40(2) 2007, 36-50.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3916885
Mar 29 Sat 2014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三): 扭曲服貿協議對中國人民來台的規定與影響

鄭秀玲反服貿的一大理由是中國人民會大量長期待在台灣。相關說法充斥她的投影片 與演說。我就舉以下兩份文件為例
  1. 2013.07.25 版本
  2. 跟下面網址的第四份投影片
    http://taiwanlovetaiwan.blogspot.tw/2013/12/showling.html

鄭秀玲說

在第一份投影片24頁中她提到

"我法規明定中國企業投資台灣只要二十萬美元以上,即可申請二人來台,且 每增加投 資五十萬美元,則可申請增加一人,最多不得超過七人。跟各國的技術移民限制相較,台灣的限制明顯寬鬆。表面上只有「負責人」、「高級經理 人員」及「專家」 等可來台,但有許多漏洞可鑽。由於無專長限制,加以總居留期間無上限,將成變相移民管道。"

在第二份文件14頁她更直接省略條款直接結論,

"這次協議,我方對自然人的移動相當寬鬆。開放中國員工跨國企業調動內部人員來台初 次可停留三年,展延次數無限制。有許多漏洞可鑽。加以總居留期間無上 限,將成變相移民管道。將導致大量中國人長期居留在台灣,搶食我就業機會。"

我的討論

(1) 光是比對這兩個版本你就可 以看到他如何扭曲真相。第二份比較新的投影片乾脆把20萬美金等限制都忽略不提。

(2) 她的第一份版本是真實的條款但是接下來的推論嚴重錯誤與扭曲事實。在第 一份投影片中的第25頁她跟技術移民比較做一個表格,使得一般人看起來覺得台灣的條款最寬鬆。以下是鄭秀玲的投影片。

(2-1) 首先,台灣政府開放的是工作證,不是移民。就算我同意 鄭秀玲說那些人會永遠待在台灣。跟別國比較的時候也應該比較的是持有工作證的外國人,不是技術移民。我住過美國跟新加 坡在這兩個地方要取得工作證比服貿條款寬 鬆太多了!基本上只要找到工作,公司就會幫你辦工作證。所以對於有專業技能的大陸留學生移民美國新加坡是很容易的事情。

(2-2) 就算要跟移民比較,也該跟一般工作移民比較。她還加碼扭曲跟最困 難的直接移民條款比較,而不是跟一般靠工作取得的移民比較。在美國,我認識很多大陸教授變美國 公民,如果是研究醫療產業符合美國國家利益,可以很快就變公民。其他專業人士例如教授工程師也可以在3-5年拿到綠卡,要變公民有點難跟 久但是不需要高額財產。大陸人移民美國還可以靠依親。更不要說相當開放的新加坡走在馬路上你可以看到超過10%以上的大陸人。我任職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大陸學生很多都有"綠卡"。 大陸人要移民新加坡不需要交很多錢,也比移民美國容易很多。其實有點國際觀的人就知道,台灣是大陸人最不容易進入的。在這裏,我暫不評論 大陸人進入台灣居留的好壞,我只要強調鄭秀玲意圖誤導民眾以為服貿後台灣讓大陸人居留很容易,比美國都容易。事實是就算有了服貿開放,台 灣還是大陸人最不容易取得居留權的地方。

(2-3) 鄭秀玲接下來更扯了。我 不知道她那裏看到1000萬新幣跟2000萬新幣的數字?事實是150萬新幣。你可以參 見新加坡的網站1 網 站2我願意善意的幫她說那是學生助理抄錯了。新加坡很開放,有很多不同的移民方案,要求有高有低,也許她們去抄到很特殊的 移民條款。根據那個網址,新加坡如果是技術移民,其實只要求月薪2000SGD即可申請。1.5百萬新幣的是創業人士例如王泉仁等等 富豪。

同時,鄭 秀玲的 這個錯誤會讓人懷疑她投影片上其他國家的條款的正確性。比 方說日本只要投資5萬美金就可以移民?(新幣一千萬約等於800萬美金)。新加坡對外國移民比日本開放多了,日本如果只 要五萬不是早塞滿外國人尤其中國人 或台灣人? 英國也有點怪怪的,通常法律條文會有一個明確的數字,怎麼會出現100-1000萬英鎊以上?邏輯上到底是100萬以上還是1000萬以上? 由此你可以看到鄭秀玲的投影片品質之拙劣。

 

(3) 接下來,我可以討論鄭秀玲的推論。在26頁上全部都是沒有根據的推論。

鄭秀玲的第 一點說"由於我國大多允許中國企業可跨境提供服務,因此他們不一定要來我國設立商業據點,在台提供的就業機會將不如預期 的多。"
這句話邏輯上是假設,沒有證據。如果是事實,不是不用擔心勞工失業嗎? 而且鄭秀玲這 句話是默認只要大陸公司有來投資就會創造就業機會不是嗎?

鄭秀玲的第二點說"至 於技術上無法跨境服務,一定要來我國設立商業據點的中國業者,因語言文化相近、資金充裕,將嚴重威脅本地的弱勢產業,如美容 美髮業、汽車維修業等,進而引發倒閉潮,造成大量失業。"
我們就根據她舉的例子來討論。大陸人來開設美 容美髮業、汽車維修業等就一定可以贏台灣企業嗎? 尤其美容美髮我看不出優勢,是台灣比較有優 勢吧? 汽車維修也沒有一定大陸人吧?尤其開車大 多是男性,男性又比較多政治立場綠 營的客戶就不一定會去大陸修車廠了。我相信有大陸人有優勢的產業,但是她既然要反服貿就應該舉像樣一點的例子吧?
鄭秀玲的第 三點又用CEPA 的對香港的影響來危言聳聽。你可以參考我前 一篇文章的詳細討論。學術研究跟香港客觀的統計資料都顯示香港簽自由貿易協定是對香港有利的。


(4) 她27頁上的推論也是完全主觀推論連舉例都沒有。

鄭秀玲說"(1)中國業者若來台與我業者合資而擁有六 千名員工,則並未創造六千個新工作機會。"

這句話本身邏輯就是錯的。重點是陸資有沒有開新店面,新公司據點或是新工廠,而不是資金是否 有台灣合資。
我可以舉俏江南或任何小商家為例。只要有新餐廳就 算背後股東有台灣人,台灣服務生就是新的工作機會!!!

鄭秀玲說"(2) 若中資來台是新設公司,也很可能透過低價傾銷等惡意競爭手法壟斷市場或造成其他本地同業倒閉,如此一來,總就業機會不會增加。"

"也很可能透過低 價傾銷..." 你可以看到是假設語氣。而且如果是法律上所謂的傾銷,我們政府可以判違法加以 罰款。陸資來台未必就會低價競爭。她如果要這樣指控陸資就該舉出具體一點的例 子跟證據。如果陸資是跨國餐飲來台,很可能會走中高價路線,因為台灣低價市場 很競爭本來就不好賺

我 同意如果陸資來台灣開一間公司造成另一間公司倒閉,那麼總工作機會一樣,那有 可能對台灣整體都是不利的。但是陸資來台設立新公司的過程有"投資"會創造就 業機會。比方說開餐廳要裝潢師傅等等的。另一方面,公司競爭會使得價格下降或 產品品質上升,台灣消費者會得利這 部分的好處不能忽略。另外一面就是台灣公司也可以去大陸開公司取代大陸的公司 搶市場。這就是自由貿易好處的一部分。換言之,我同意服貿會對有競爭優勢的一 方比較有利。台灣當然不是所有產業都輸中國也不是都贏,一定有得有失。

鄭秀玲說"(3)更何況大陸 商務部長陳德銘於2010年曾呼籲,陸資登台應等一等,待簽完協議後再說,就是要故意 等我們大幅開放後,再大舉入台。我政府竟然還一直拿此被中國操控後的投資表現,愚弄國 人。"

受過經濟學訓練的人就知道這 段話本身邏輯跟就業機會無關吧? 如果晚點進來大陸公司可以省一點稅負,他們等開放再一起來有什麼不對? 分析這段話的邏輯,鄭秀玲明顯就是 有偏見,直 接假設陸資就是十惡不赦的壞事,鄭秀玲明顯就是在 煽動恐中跟反中的民眾,寫的東西完全不是經濟學。



    訪客    于 2014/04/09 19:32
    訪客   

    就像你說的,取得工作證之後可以無限居留,然後又可以享有健保第六類
    這跟移民有什麼差?他只不過是沒中華民國國籍罷了。

    再說你的第四點,鄭教授的意思是指有六千員工"不一定"會有六千增加的就業機會來否定政府所謂一定增加很多就業機會的論述,你卻舉了俏江南的例子是不是牛 頭不對馬嘴阿。
    原Po喜歡鑽字句,對著一份PPT逐條審查,看到您的第一篇我更是哭笑不得耶。說人家斷章取義,阿她舉的觀念是有錯誤嗎?連多個border也要拿來說 嘴....就像你說的,現在是講求實證的時代,你能定義出廣泛的國家利益是廣泛到哪裡嗎?

    不好意思啦,因為我認為用飛彈對準我們的國家是敵國,所以會想比較多啦
    健保問題跟移民問題政府有解釋:我挑淺綠的蘋果報導附在這裡。你可以想像聯合和中時會有更偏藍營的解釋。

    至於俏江南那一段式舉例說明就算是合資還是可以製造就業機會。我的重點很清楚,合不合資不是重點。有沒有新店面新公司才是重點。

    鄭秀玲如果是學者當然應該講證據她又哪一段話拿出證據? 我第一篇的第一條解釋了她的四條不對稱邏輯上都是錯的,而且諾貝爾獎得主沒說過更是事實。 關於第一條的部分鄭秀玲的觀念就是完全是錯的!!! 你可以好好想想她說的話那一句合邏輯那一句拿出證據? 你去GOOGLE FTA簽署什麼時候說要兩國大小一樣? 兩國自由度一樣? 去找出學術證據來POST在那篇文章下我不會刪。 鄭秀玲如果是記者政客要胡說隨便她。 她假借台大系主任的名義胡說八道就要被公評。 尤其她的學術論文發表極差還敢不斷誤導民眾更是讓人氣憤。

    至於第二段,你可以去看清楚,我一直說她第二點是對的。我沒有說國家利益高於商業利益是錯的。我印象中我還說了兩次那一項是對的。她錯的是第一點。她還隱 瞞了美國FTA也是黑箱作業!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323/35719330/
    經濟部指,我國自2009年起即開放中國企業來台投資,並訂有相關人士來台規定;入出國及移民署則指,依現行規定中國企業來台投資613萬元以上,確實可 申請2名負責人來台;投資達919萬元可申請主管或經理人來台,每次發給停留簽證1年,可攜眷,期滿出境再申請,但主管和專技人員另有學經歷限制 和營業額門檻,並非網友講得這麼容易。 因馬總統承諾不開放陸勞,各部會都以行政解釋方式否認這些中國人士是來台「工作」。以健保為,例衛福部指除負責人是以僱主身分全額自付保費,多數中國人士 來台半年後,是以和失業者同樣類別的「其他地區人口」投保,由政府補助保費500元,每月自付749元就可保健保。
    經濟部強調,2009年開放中資來台投資至今,實際上核准來台的陸籍主管或技術人員含配偶、未成年子女,只有264人,8成以上都隻身來台。衛福部統計, 去年中國經貿人士僅130多人投健保,共繳50多萬元健保費,政府補助30多萬元保費,全年醫療費僅約30萬元。

    #2 訪客    于 2014/04/10 13:43
    訪客   

    你的推論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沒有考慮到, 台灣與中國人都一樣講中文, 所以所有的中國人移到台灣來的效果, 都會比你所用的中美間等等還要大
    你可能沒有看清楚我文章的重點。我的重點是鄭秀玲的投影片誤導民眾不客觀,品質低劣。

    相關的內容說的是中國人移民美國比移民台灣容易。但是鄭秀玲意圖誤導民眾以為服貿開放後,中國人移民台灣比移民其他國家都還容易。

    我文中清清楚楚的寫到"在這裏,我暫不評論大陸人進入台灣居留的好壞,..."。所以你的批評跟我的推論完全無關。我沒有說中國人移到台灣跟移到美國的利 弊得失。我只說鄭秀玲扭曲法規本身跟錯誤百出。她的行為明顯不符合一個台大經濟系系主任該做的事情。

    #3 CADDIE    于 2014/04/13 14:26
    CADDIE   

    感謝大大很用心和專業的分析,辛苦了 ^ ^

    希望也能在主流媒體出現這樣的聲音
    非常感謝您的肯定。歡迎轉貼與轉寄。

    #4 訪客    于 2014/04/13 22:47
    訪客   

    我也要肯定大大,花這麼多時間分析。我只是不敢相信台灣民眾的理盲和濫情會到了連是非對錯都不分的地步。挺不挺服貿是一回事,但拿一個錯誤的數據、以首善 大學專業系主任的身份來誤導民眾,其心可議到令人匪夷所思。
    非常感謝肯定!

    #5 HH    于 2014/04/15 16:05
    HH   

    我也要肯定大大的撰文,一般人面對頂著最高學府主任級的教授說出來的話,都是奉為圭臬,就算覺得不妥,內容斷章取義,也無法有效反駁!大大條理分明,邏輯 清楚,可以分析條文並指陳錯誤之處,令人佩服!
    感恩感恩~~~謝謝!

    #6 hah    于 2014/04/26 16:05
    hah   

    論述嚴謹,可惜主流媒體看不到,你怎麼不投到媒體呢?另外,鄭秀玲老師已經給同學寄信辯解了,基本就是回應你的批評。加油!
    謝謝! 我有兩三篇有投過 蘋果中時聯合 不知道是我寫太長(不過報紙版都有縮到符合他們的規定) 還是我默默無名等理由總之沒有一篇被接受過...然後投一家報紙就要等3-5天放榜,所以有些文章拖很有才POST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也因此我後來就懶得試投報紙了,直接POST比較快。 可能跟在學術界寫文章一樣吧? 作者要有名氣才比較容易被收。

    有些網友有提醒我可以試類似天下等網路管道。放暑假後我有好文章就會去試。

    關於鄭秀玲,也許晚上我會整理一些回應吧? 我的簡短回應已經在那篇文章下方的COMMENT中,我是覺得她顧左右言她。關於學歷與論文發表的回應不長。 我看來覺得默認我的批評 (您覺得她有成功為她自己辯護嗎?) 倒是關於她說Scientometrics是Top5我遲早會寫拿出證據證明那不是本TOP5也不是什麼TOP期刊。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8893714
Apr 07 Mon 2014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四):"大規模經 濟"跟"垂直整合的好處"只存在特定產業

鄭秀玲拿來恐嚇不懂經濟學的民眾與學生的一大方式就是 假設如果中國企業來台灣,中國企業就可以利用資金優勢讓中小企業破產。我先COPY鄭秀玲的說法如下。

2013.07.25 版本 13

例如23頁第三點,

"我們全面開放之 下,中國企業(尤其是其政府操控的國營企業)將夾帶雄厚資金,以「一條龍」型式,整合其上、中、下 游業者來台經營,我數十萬中小企業將全數被打趴,成為此協議的受害者。"

例如23頁第一與第二點,

" 我國服務業約 有93.5萬家,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就占86%;且相較美、日平均每家企業員工15人及8.6人,我國只有4.2人,顯示台灣服務業大都是微型企業。" "台灣與中國的語言共通、 距離又近,經濟規模及勞動條件卻相差甚大,面臨中國龐大資金、低成本的競爭,將對我國的整體就業市場、薪資所得帶來不利影響,衝擊遠 遠大於其他國家。"

例如28頁第二點,

"至於技術上無法跨 境服務,一定要來我國設立商業據點的中國業者,因語言文化相近、資金充裕,將嚴重威脅本地的弱勢產業,如美容美髮業、汽車維修業等, 進而引發倒閉潮,造成大量失業。"

例如29頁第三點,

"我國出版業多為中 小企業,而中國則多為大型國營企業,開放結果,我出版業將立刻面對極不平等的競爭,進而被中方壟斷整個出版產業。政府卻沒有對我廠商 有任何保護,也沒有任何應對措施,無異於協助中方廠商併購或是消滅我出版業,實在十分失職。"

鄭秀玲的類似說法不勝枚舉任 何學過 大一經濟學的讀者應該都還記得傳統經濟學課本中有很多章節在標榜自由市場經濟的種種好處。理論上,在大多數的產業中,自由市場會導致很多 中小企業彼此競爭 與共存。廠商間的競爭會使得價格下降,產品品質上升,消費者會得利。同時廠商的生產過程也因為競爭變得更有效率,也因此自由市場是最好的 市場制度。換言之,在大多數的產業中,大企業沒有特別的優 勢,一條龍(垂直整合)也沒有特別的優勢。要不然你會看到所有的產業 都只有少數寡佔企業跟很多產業都是一條龍的經營方式。

我想縱使鄭秀玲從來沒有發 表學術論文在A級期刊中, 她起碼明白上述自由市場經濟的基本好處。那她為什麼還會直接假設只要中國企業來台灣,靠著資金優勢就可以讓數十萬台灣中小企業都會倒閉? 以前台灣自豪的中小企業體制可以在世界市場上攻城 掠地甚至打敗美日的企業,為什麼反而在自己家的"主場上"變得如此的不堪一擊?

經濟學有很多子領域。筆者可以歸類為產業經濟學 家。我猜很多比較細的產業經濟學的知識鄭秀玲是真的不知道而不是刻意欺騙社會大眾。在產業經濟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確實是"規模經濟""規模經濟"的 定義簡單的說就是在某些特定產業中,大型的企業確實對小型企業有競爭優勢。如果規模經濟夠強,大企業可以吃掉或是打垮所有的小企業而變成 獨佔企業。各式各 樣的規模經濟的成因是產業經濟學家學術研究的議題。尤其是美式企業更是在乎如何創造規模經濟的有利因素跟利用規模經濟來賺更多錢。這是因 為美國自身就有一 個巨大的內需市場。很多美國企業的策略就是靠資本市場籌資快速擴充先拿下美國巨大的國內市場再利用規模經濟稱霸世界。

鄭秀玲提及的一條龍的學術名詞是垂直整合,同樣 的,不是所有產業都適合垂直整合,甚至現代的產業結構通常是偏向專業分工的。本文專注討論大規模經濟,因為垂直整合的利弊得失更艱澀枯 燥。

規模經濟並不存在所有 的產業中,很多產業是對大公司很不利或是沒有利的。想要知道哪些產業適合大企業或是哪些產業適合小企業也很容易,你只要看看那一個產 業在每一個國家內的廠商有幾家就知道答案了,廠商越多就代表對大企業其實是不利的。筆者的專業是資管系,平常教授的科 目環繞軟體業,科技業與電子商務產業競爭,這些產業都是有相當大規模經濟的產業。最極端的例子是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跟微軟的辦公室軟體。 這兩項產品是在全世界都是近乎獨佔,縱使使用者可以說是怨聲載道。

相對的,生活中常見的傳統產業通常是沒有規模經 濟的,比方說鄭秀玲系主任最熟悉的"美容美髮業"就是對大公司不利的產業。因為美容美髮業的客人最在乎的幾個要素有(1)價格(2)造型師的手藝(3)造型師跟客人間的人際關係(4)美容院的硬體設施。除了(4)之外,連鎖髮廊對小髮廊的優勢很少。為什麼呢? 因為造型師可以脫離連鎖髮廊自己開小工作室。所以 要素(2)(3)會一模一樣。 通常(1)也會比較便宜而對小 髮廊有利,因為連鎖店會跟造型師拆帳,所以造型師獨立成立個人工作室後可以給客人更好的價錢。也因此全世界的美容業沒有變成寡佔。反而通 常都是有幾百幾千家小工作室。

另外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沒有規模經濟的產業是餐 廳餐飲 業。因為不同的消費者會喜歡不同的價位區間,不同的裝潢風格,不同國家的料理等等。不光不同消費者的偏好不同,同一個消費者也不會每天去 吃同一家餐廳,同 一個消費者自己就會想要不同類型的餐廳輪著吃。所以餐飲業通常小餐廳是幾千幾萬家的林立。所以縱使是王品也要成立十多個品牌而不是光靠一 個王品牛排打天 下。王品再好也拿不下太多的市場佔有率。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連鎖餐飲是麥當勞,你可以想想麥當勞進入台灣後對台灣人的利弊得失?另一個大型 連鎖是星巴克,同 樣的你也可以台灣開放星巴克後的利弊得失。我相信有些不好吃的台灣小餐廳小咖啡廳確實受到排擠因此倒了,但是不好吃的餐廳被好吃的餐廳取 代是典型的自由市 場的好處。同時台灣的就業機會增加(全職工讀的工作機會多很多), 很多消費者樂呵呵的成為麥當勞星巴克的忠實客戶得到的幸福感。間接好處包括台灣的餐廳受到麥當勞星巴克的刺激而創新出屬於在地風格的類似 餐廳來競爭。最大 壞處其實可能是麥當勞會從台灣賺走一些錢匯回美國母公司,但是麥當勞也會向台灣政府繳一些稅。這些就是自由貿易的利弊得失。

筆 者同意有些產業有大規模效應跟大陸廠商可以利用大規模效應來贏過台灣的中小企業。政府對於這些產業應該漸進開放與引導業者轉行業轉型或是 補貼他們的損害。 對於這些產業的利益受損,相對應的我們政府應該要爭取到大陸對應的合理讓利。雙方互換有優勢的產業開放後互利就是自由貿易的利益的真諦。

有大規模效應的到底是哪些產業呢? 這部分就越來越像是在上枯燥乏味的經濟學的課程 了。筆者簡要的摘錄以下的產業特性。(1)RD或是廣告的成本很重要,換言之RD跟廣告的效果對那個產業的銷售而言很重要。因為大廠商可以 花上億RD跟打廣告,反正他也 會賣數億件產品,平均成本攤下來就很低。比方說HTC一直唉唉叫行銷成本比不過三星,對HTC而言請鋼鐵人代言就像從身上割一大塊肉一樣痛。對三星蘋果 而言花類似的代言費就像零錢掉地上懶得撿。(2)任何其他固定成本,例如要花很多錢建置基地台的電信業或是需要建置配銷貨通路的通路業。(3) 大公司可以靠壓榨供應商取得低價成本的原料。 (4) "網路效應" 。使用很多科技產品的時候,消費者會很關心有多少人已經使 用那個產品,這個特性就稱為網路效應。這是為什麼臉書幾乎是獨占。EBAY或是Yahoo拍賣等拍賣網站在很多國家是獨占。LINE或是微博等產品在很多國家也是擁有超高市占率。 (5) 消費者的偏好一致性要高一點。定義上來 說大多數的消費者只會在乎產品價格或是使用者人數,消費者不會在乎品牌或是產品的設計。餐廳,流行服飾等產業的消費偏好一致性就很低。最 後我要提醒的是有不少規模經濟是有"國界"的。比方說生產鏈與配銷通路都有國界。所以AMAZONWALMART再厲害也只在美國境內厲害

最後,我們可以來看看鄭秀玲提及的產業到底哪些 是有規模經濟。同時大家也不要忘了有些產業台灣才是"大規模"。比方說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台積電跟鴻海都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大規模經濟產業。尤其鴻海更是把"一條龍"經營方式發揮到極致。甚至鴻海可以說是全世界用一條龍這招 用的最好的集團。可是我也奇怪中共怎麼沒有用鄭主任說的潛規則來打壓鴻海?

1.美容美髮: 前文已解釋無規模經濟

2.汽車維修: 筆者不開車所以不了解這個產業的消費者特性。如果消費者只 在乎價格,大型連鎖店應該有優勢。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台灣的汽車維修沒有被大規模連鎖企業寡占?可能大部分客人去原廠修,少部分去小廠修是 因為有地利或是人情的理由吧?

3.印刷業: 小印刷廠林立可以說是規模經濟不大的經濟。除非是高品質高 階列印才對大廠比較有利。我不熟印刷界的實務。據我所知印刷廠生意也是靠人情跟長期合作關係。印刷業也有很高的客製化要求與客製化的交貨 期。這兩點都不利大廠。

4.出版業:就筆者所知,服貿並沒有開放出版業,這是鄭主任的繆誤又一 例。就算是有,出版社的規模經濟有限。證據是出 版社林立。規模經濟主 要來自於通路跟行銷。在網路年代,有更多網路出版通路而使得出版業更多元化。在台灣要靠控制出版社而控制言論自由幾乎不可能。就比方說太 陽花學運學生用PTT跟FB宣傳也是一例。

5.批發零售: 一般而言這是有規模經濟的產業。美國有名的WALMART就是靠規模經濟建立對供應商的議價權取得低價商品,再把成 本優勢反映在價格上嘉惠消費者而賺進大把銀子。台灣近年流行的好市多 家樂福 大潤發等賣場的觀念一模一樣。 簡單的說,批發業與通路業是有規模經濟的產業。

6.出版通路: 出版通路也會有規模效應,尤其是網路書店的規模效應會更明 顯。例子就是美國亞馬遜近七成的市占率。亞馬遜在美國可以花大錢建高品質網站,取得低成本的書籍,在電視上打廣告,甚至於去年宣布正在研 究用無人遙控小飛機送貨(筆者 覺得是行銷手法當玩笑聽聽就好)。 在商言商,博客來有可能打不贏對岸的網路書店。但是如果對岸的網路書店真的因為有政治顧忌所以很多書不能賣,反而會給博客來一個生存的空 間:消費者要買政治相關書籍可 以到博客來買。至於實體書店例如金石堂或是誠品根本就不好賺錢。沒有政治目的的話我相信一家大陸廠商都不會進來台灣因為金石堂跟誠品就已 經在比賽賠錢了。有政治目的來開書店台灣消費者就會進店買書嗎? 這就留給大家自己去猜測與判斷。最後, 誠品的複合式經營是一個有趣的藍海策略,中國市場有可能可 以提供誠品一個廣闊的成長與股價想像空間。

7.金融: 金融業在各國大多是寡占。也證明了金融業有一定的規模經 濟。金融業是重要產業也是"黃 金大錢"產業。所以服貿開放也 小心翼翼的限制條款不少。筆者對條款細節了解有限,因此不多加評論。我肯定有不少我財金所的朋友都很期待大陸開放。有空我會好好研究後再 評論。



    訪客    于 2014/04/25 17:46
    訪客   

    你的論述看似很有道理, 但仔細看卻有許多漏洞, 顯得不符真實世界的運作. 例如印刷出版業的最關鍵行業是哪段? 日本至今都不願開放批零業給外資,原因又為何?
    個人沒時間、也不想打筆戰、逐一替你抓各產業真實運作與你所提的現象哪些重大落差. 只想表達, 書唸太多了, 多去觀察真實商業世界的運作吧, 而非活在經濟學的各種假設前提下思維服貿.商業行為是多變、複雜的. 若服貿是如此的容易以經濟學觀點評論, 商學院所需學習各種觀察角度來思考廠商行為(除經濟學外), 在你眼中不就顯得不入流?
    看了太多篇你對鄭的攻擊, 只會讓人嘲笑你的Schooling too much, 且看事情太過偏頗. 對一個學術研究者而言, 文人如此相輕態度, 顯得狹隘自大並非好事. 保重.
    那為什麼鄭秀玲的論述就符合現實世界的運作呢?
    這也是為什麼我盡量講客觀的東西少主觀判斷。
    我是商學院的博士所以你有些批評可能搞錯了方向了。
    你有空可以說說為什麼我比鄭秀玲偏頗? 我倒很有興趣知道你的客觀證據又何在?

    #2 Isaac Yang    于 2014/04/25 19:31

    關於這句"這也是為什麼我盡量講客觀的東西少主觀判斷。"
    就拿你另一篇來說:

    第一,姚立明是政客講話本來就不客觀。那個節目是年代。我不在台灣也知道年代整天卯起來反馬不比三立少。所以他講話是不客觀再加幾級。

    哇,真客觀。
    第一,我有說"盡量"
    第二,我同意對於姚立明的評斷是我的主觀判斷,你可以忽略,要我澄清也不反對
    第三,請保持你一貫的態度來批評鄭秀玲等人以後說的話

    #3 Isaac Yang    于 2014/04/26 01:37
    Isaac Yang   

    自己先後矛盾,被別人抓到痛腳,再叫別人忽略,好寬大的氣度,
    寬以律己,嚴以待人。
    我慶幸您沒留在台大誤人子弟。
    我敢在這裡這樣轟鄭秀玲就是擺明一點也不想回台大經濟。甚至也冒回不了台大管院的風險。

    我也說了,簡言之那句是可以算我的主觀判斷。我要硬ㄠ說客觀也未必不可。

    我想重點是請用同樣的方法檢視鄭秀玲等人的言論。尤其他們已經是台大教授了不是應該比我還嚴格嗎? 但是他們每次發言是10句主關加1句客觀。

    #4 版大…幸苦了    于 2014/06/06 12:09
    版大…幸苦了   

    鄭秀玲的那篇ppt,我不專修經濟,只是用邏輯推定就很懷擬她立論偏頗了…版大所提出的這些資料適切的讓我了解,為什麼讀她的文章,就是怪在何處。細看一 些訪客的留言……有些人面對政治的激情對立,就急著守住立場,不問命題,不論辨證思維的亂轟一通。內心是還是浮現了這句話「比無知更可怕的是甘於 無知」,在這次的學運演進中,我看到了一堆…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18974542
Apr 24 Thu 2014

施俊吉作賊喊抓賊: 反服貿才是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獲利的主因

施俊吉這些評論其實要有一定的金融專業知識才 會真聽懂。我覺得就算台大財金系的大學生也未必能很快理解判斷他到底說的那些對那些錯。其實有些東西牽涉到貨幣金融實務,說不定他胡說我 不夠熟金融實務也會被呼弄過去了。如果有人可以客觀指證我的錯誤歡迎來信我 會更正。我也怕曾是台大財金好學生的我砸了母系招牌。其實施俊吉拿這煽動人民是一個好招數。一 部分是這牽涉很專業的貨幣金融實務,不多人知道真相。另一方面是反中的群眾聽到被中國賺大錢就覺得被騙。

我拖了幾天才寫,兩三天前央行也已 經有澄清稿,一部分就是有些細節我也不懂所以一直修改我只能就我懂的部分解釋。

這是網友提供希望我評論的一篇網路 文章,來源是一群親綠學者的座談會,影像檔可以看
http://www.ustream.tv/recorded/46224173

PTT上有網友逐字稿:我轉貼於文章最後給大家對照。
http://disp.cc/b/773-7A2u

 

(1) 這個問題有兩個部分,第一是關於清算之後屬於中國銀行(中銀)的1.25兆台幣的部分。

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的角色是清算銀 行,也是說一是要供應人民幣現 鈔,二是要擔任人民幣清算的任務。 簡單說有點像是準央行,也就是台灣的台灣銀行,或是白話一點像是台換鈔機而已。 所以我是很懷疑他們會持有1.25兆台幣。 那我也不懂為什麼央行會說出一個小100倍的125億台幣的數字。 這些可能要在台銀或是央行工作的人才比較有完整正確答案。 有兩個相關疑惑我是沒有答案的。
(1a) 一是我們在上海有台灣銀行擔任對等的清算銀行的角色。 台銀跟中銀難道不會清算彼此多出來的人民幣跟台幣的帳面餘額嗎? 如果有的話就會互相抵銷掉餘額。
(1b) 清算銀行應該像是準央行的角色,中銀用人民幣換來的台幣就像央行外匯儲備的角色,可以隨便像施俊吉說的來用嗎? 會留有那麼多的台幣準備金嗎? 如果台灣銀行回存中銀,中銀應該就不用從香港一直搬錢來了啊? 這應該是一部分解釋為什麼台灣央行說只有125億台幣。
(1c) 我看得懂有錯的部分如下。 現在全世界都想要持有人民幣,因為人民幣會升值而且利息高,這也是台灣人瘋人民幣的主因。台灣人民想要2500億的人民幣,中國就換給你。這應該算中國在 讓利吧? 照施俊吉的算法 (我是覺得真實的實務不是這樣算),中銀如果真的有1.25兆台幣,那也代表了它換給台灣人對 應的2500億的人民幣。那些人民幣的機會成本完全都被施俊吉惡意忽略了。照施俊吉的邏輯,如果中銀直接拿那 2500億人民幣去貸款不就可以直接賺2500*7%=175億人民幣=875億台幣! 所以施俊吉少算了中銀這875億台幣的 機會成本。所以直接按照施俊吉的邏輯來算,中銀還倒賠補貼台灣人民高達3%的人民幣存款帳戶。

(2) 施俊吉最鬼扯的主要部分是那個2500億人民幣由台灣的銀行轉存中銀被中銀賺7%的部分。這其實是兩岸互惠的貨幣直航的結果,也是開放交流的 一大好處。我先解釋銀 行的基本原理才能解釋為什麼這是互惠。

例子一: 最原始基本的銀行的功能就是社會大眾把錢放在銀行(假設1%),然後銀行去找到要借錢的人把錢借給那些人(假設2%)。 那銀行就是賺這1%的利差。

那這個1%跟2%怎麼決定的呢? 最簡單易懂的答案就是市場供需決定的。 那為什麼台灣利率這麼低呢? 最簡單的答案是經濟不好沒有人要借錢投資做生意。 所以銀行的存款大過於放款的業務,利率就會一直降到均衡。 中國相對的有比較多的生意人需要借錢做生意,而有閒錢放銀行的人比較少,所以均衡的利率就會比台灣高。 這是利率決定的一個原因。

沒有開放人民幣存款的時候台灣人錢只能無 奈的放台灣本土銀行拿那1%。 所以馬政府開放人民幣存款直接解救了這些存款戶。 不要忘了沒 有人逼2500億的台灣存款戶去存人民幣,那2500億的民眾自動自發去存就是要賺比較高的利息跟賭人民幣升值(我好像也有 存...)。 所以開放這項業務直接嘉惠了很多台灣人(存那 2500億的台灣人)。 我們先撇開匯率問題。簡化版的 故事如下。
(開放前) (a) 台灣人民賺1% (b) 台灣銀行賺2-1=1% (c) 中國銀行沒得賺
(開放後) (a) 台灣人民賺3% (人民幣定存利率) (b) 台灣的銀行轉存中國銀行利率約4%,所以台灣銀行還是賺4-3=1%。 (c) 然後就看中國銀行拿去中國放款可以幾趴,如果放款利率7%,中國銀行就賺7%-4%=3%。

這個例子中賺的是台灣人民賺約250億台幣(本來1%變3%, 12500*0.02=250) 跟中國銀行賺約375億台幣(3%利差, 12500*0.03=375), 台灣銀行作白工(都賺1%)經 濟學上也很合理,因為台灣的銀行就像台灣的大學一樣太多間了! 台灣的銀行為了競爭搶人民幣的轉存業務所以開出高利率吸金,那3%高利率有點太高了

這 其實是開放交流可以雙方互惠的一個具體例子。中國銀行資金不夠,開放後他們的生意人比較可以借到錢(得利),台灣的人民有較高利息的 存款(得利),中介的 台灣跟中國銀行可以賺點中介費用(得利)。台灣銀行賺比較少是因為台灣銀行的過度競爭。另外就是下面的解釋,台灣銀行沒賺錢就是被反 服貿害的。

(3) 施俊吉第六段說 "那馬 上就問,那台灣為什麼跟中國簽這兩岸這個協議之後..."
這段施俊吉又 恢復他的綜藝咖本色開始完全唬爛。我又必須要解釋外幣存款的基本原理一下。在例子一中,台灣人民存的是台幣。如果台灣人存的是美金怎 麼辦? 最簡化的解釋如下: 想像你抱著30萬台幣現鈔去銀行存美金定存。銀行收了你30萬台幣就要去幫你買1萬美金來。 買來美金後銀行幫你保管美金,你的存摺上多了1萬美金,然後銀行答應一年後給你0.5%利息。同時銀行就要自己想辦法拿1萬 美金去投資賺超過0.5%。 美金不是問題,銀行有無數管道可以把那1萬美金"投資掉"。 運氣好時,銀行會碰到有公司要買美金或是借美金,銀行就快樂的把美金轉手給別人直接賺手續費跟利差。 不然銀行也可以拿美金買各式各樣的金融資產因為美金可以全球用透透。

如 果台灣人民存的是人民幣,銀行就麻煩了。 銀行會抱了滿手的人民幣不知道怎麼辦? 因為人民幣的投資管道很少,基本上就是要回中國才能用。 所以暫時的現狀就是銀行把八成的人民幣存回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賺4%的利息先暫時加減賺。 其他兩成的人民幣簡單說就是有別的台灣公司需要人民幣所以買走或是借走了 (像新加坡國銀星展銀行台灣分行應該就有很多辦法可以把人民幣用掉不用回存吧?)。 或是說銀行想出"新花樣"(新金融商品如寶島債)把人民幣花掉。 這 兩成的業務都是新增的銀行業績,而且報酬率也可能很高所以其實台灣銀行還是有多賺。

(4) 我第一次看的施俊吉的評語時最傻眼的是施俊吉第六段說 "服貿裡有沒有說那 你怎辦?要怎麼解決人民幣回流機制?沒。完全沒有(z>b麻~)。所 以服貿重談,至少我跟你講得這個東西要重談。"

我乍看都被唬到愣住了? 蛤? 不是明明有嗎? 如果我沒理解錯誤(<=我被唬到現在都懷疑自己),這八成資金卡在台 灣就是因為服貿不通過!!! 服貿裡明明有相關條款啊? 如果我沒說錯,施俊吉這就是典型的作賊喊抓賊!這招梭哈中的偷雞還蠻有用的。

服 貿協議 關於金融業在PDF檔的第36頁有(1) 銀行相關條款與 (2) 證券公司的下列兩項條款
1.允許臺資金融機構以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方式投資大陸資本市場。
2.為臺資證券公司申請大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進一步提供便利,允許臺資 證券公司申請QFII資格時,按照集團管理的證券資產規模計算。

服 貿中所有關於台灣銀行可以去中國設分行跟證券公司這兩條就是讓台灣金控可以有很大的一個管道把人民幣拿來在中國用掉。 台灣的金控在服貿後可以在中國開分行放款人民幣給台商,金控在中國可以用人民幣投資股票債券,金控可以從事各項其他如期貨產險等金融業務。 這其實是賺大錢的重要條款。 我個人猜測甚至可以說所有金融業相關條款就是台灣從服貿可以賺到最多的部分。 這個施俊吉唬爛事件可以詳細解釋了這部分。 所以如果服貿過闗之後,那2500億的人民幣就不用轉存在中國銀行台北分行。 台灣的銀行業者可以直接去中國開分行貸款給台商。 還可以靠上面兩條拿人民幣去買中國好公司的股票。 可以用人民幣在中國從事各項金融業務。 如果台灣金控可以在中國隨意投資那2500億人民幣,他們賺的不會只有7%。 因為照反中民眾說的中國官員那麼黑,台灣金控就有很多辦法去中國搞官商勾結內線交易啦賺27%一年都可能。 所以讓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賺400億的不是馬政府,是民 進黨的政治打手跟學運學生。是他們擋下服貿把應該給台灣銀行賺的400億推給了中國銀行。施俊吉居然還作賊喊抓賊?

這一部分也反映了如果服貿多拖一天,台灣 銀行就少賺一天的利差錢中 國銀行就多賺一天的錢。

(5) 施俊吉第七段,最後那段 " 因為他有第三個危險。就是將來如果中資進來台灣,,人家會說:你要用陸資併購我敏感的企業會造成「國家安全問題」,結果要來併購的中國的這個資本家他說:我不從中國帶人民幣來,我到你台北以後借錢,買你台灣的企業可 以不可以?這是台灣的資金吧,你說可以!"
這唬爛到 誇張。股市菜籃族都知道 "陸資" 與否的重點不是用人民幣還是用台幣來買公司。 是出錢的那個人或是公司是不是"大陸籍"。 台灣一般甚至嚴格到如果大陸公司透過第三地的公司(例如香港子公司)來台投資還是算陸資。 施俊吉你靠送水果盒當上金管會主委的嗎? 這樣你也說"可以喔"? 照你這種邏輯,台幣買股票就不算外資陸資,那台灣股市那來的"外資"啊? 你用美金直接下單買台股給我看啊? 阿土伯當金管會主委都比這種人懂金融強多了。難怪施俊吉只能當五個月金管會主委就下台。

(6) 然後施俊吉還說 "那一兆兩千五百億可以買到台灣多少的美容院或者其他總量大一點的企業?"。
金管會的業務就是對每一個行業的投資有陸資+外資的上限,還有總額的限制。 他再笨也知道這一點,他這樣說基本上是侮辱聽眾,他把聽眾當笨蛋來騙。 而且好公司股價早都被炒高,額度也被美資跟已經進來的陸資用掉大部分。 那 些新來的陸資不會像他危言聳聽的大舉買台股台灣公司。 中國銀行的放款對象很可能是台灣公司,也可能是台灣籍的跨國公司例如康師傅旺旺等等。 然後陸資進來會買那麼多美容院嗎? 施俊吉你要不要去數數看中國在香港買了幾家美容院再回來說陸資會買美容院? 施俊吉你 不要整天跟鄭秀玲混,混到只認識美容院這行業。 奇怪了,我學半輩子產業經濟學,產經學者通常都關心IT,電子商務,金融啦之類的大錢產業,我從沒看到有人這麼愛講美髮業! 我這輩子也沒討論過這麼多次美髮業。 這些綠營的教授到底是洗頭時那根腦血管去塞到了啊? (關於大公司在美髮業沒有優勢參見 鄭秀 玲如何誤導民眾(四):"大規模經濟"只存在特定產業)

(7) 施俊吉最後說 "那 他如果再辦聯貸,找十家一人出一份,一兆兩千五百億發揮的槓桿可以到12兆"。
我只能說他擺明繼續把聽眾當金融呆瓜唬。 聯貸的意思如下。 台積電那一流的超大公司要借錢時可能是幾十幾百億,所以數 量大到單一銀行也不願意獨自承擔風險。 所以會由一家銀行"作莊"辦聯貸找一堆銀行一起借給台積電,有銭大家賺,台積電賴帳時大家一起倒楣,從銀行觀點可以分散風險。 這就是聯貸。 換句話說,想像你開了一間公 司,你有本事去借到一億。 那你跟一家銀行借額度是一億,跟十家銀行借聯貸也是一億。 沒有什麼槓桿變成10倍這回 事。

所以我的結論是只 當過五個月的 "不適任的金管會前主委"在騙一群盲從的傻蛋。
(關於施俊吉的論文發表參見: 論 文評比: 鄭秀玲PK施俊吉 鄭秀玲還是輸了)

============

附註:

PTT網友逐字稿全文:

去年全台灣最會賺錢的金控是富邦金,他賺了326.9億。但是明年最會賺錢的銀行或是金融機構,絕對不是富邦。而是 一家才剛剛到台灣大概3年的銀行,而且他還是分行。他叫做「中國銀行台北分行」。他 在哪裡?他在信義區的松仁路,他總共只有三層樓,他真正雇用的員工大概不到50個。但是我預計他一年後大概賺的錢可超過400億。怎麼來這 400億?富邦的326.9億還多喔!怎麼來這些東西

首先,中國是有資本管制的。他有流到境外去,流不回去。你不能帶、你不能把人民幣超出 一個限量匯回中國去,他要控制人民幣的回流。第二個,中國控制利率。貸款利率有上限,可能是3%到 3.5%,存款利率有上限3%。貸款利率現在在市場上由於非常的競爭,大家都想要借到錢所以可能6%~7%,所以他的利差 有3個%。

好、來,這兩個前提假設之下。台灣跟中國簽了一個兩 岸貨幣清單協議,然後就開放了台灣人可以存款存人民幣,結果這開放後你知道多少存款嗎?2500億人民幣的存款,這 2500億阿,必須是台灣人拿新台幣去匯兌先換成人民幣,然後才存在這個銀行。所以你要跟誰換這個人民幣?各個銀行最終都要跟「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換,而這2500億的人民幣等於一兆多的台幣就在「中國銀行台北分 行」的手上,他有等值於2500億人民幣的新台幣在這個台北分行。
 
好,那然後所有的銀行有了這些人民幣以後就存款到人民幣的帳戶,那你存人民幣的帳戶銀行 非常慷慨給你 3個%的利率,他哪來的給你這麼高3個%的利率?如果這些銀行,富邦也好、然後台灣銀行也好、交通銀行、兆豐銀行也好,如果就拿你的人民幣存款到中 國大陸去貸款,那他就可以貸款到7%,所以他當然可以給你3。 那問題是他們收到這個錢啊,是不 能夠匯進中國去做貸款,因為中國管制不准人民幣匯回到中國去,所以這些人民幣到哪裡去?這個協定裏面說:這些人民幣要回存「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所以我變成2500億所有銀行通通回存到台北分 行,「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再把這2500億,拿回到中國去到中國銀行的母行在中國大陸上貸款有7個%。所以「中國銀行 台北分行」就給台灣的銀行3個%、3.5個%甚至最高給到4個%吸收人民幣的存款,但在中國可以貸款到7個%他賺3個%,請問如果你有 2500億的人民幣,是台灣的人轉存在這,你到中國去放貸7個%然後你給4個%的人民幣賺利差3個%,3個%就是多少?2500億的3個%,那人民幣呢現在值台幣大概4.85,你就當作5塊錢來算,這個部分 就是75億人民幣乘以五塊錢就是375億台幣。(光靠台灣人存錢,「中國銀行 台北分行」就可以賺375億台幣,成為台灣最賺錢的銀行。)
 
375億台幣,好,他手上還有因為這因為要得到2500億人民幣,所以跟他匯兌後他 手上持有一兆多的台幣,台灣的利率比較小可能不到1個%,但是一兆多的台幣一年也有125 億,這375億加125億是不是就是500億。所以我說400億不為過。在明年,台灣最賺錢的這個銀行就是「中國 銀行台北分行」。

那馬上就問,那台灣為什麼跟中國簽這兩岸這個協議之後,竟然沒有跟中國談到說我台灣 銀行如果收到這人民幣存款,我在上海有個台灣銀行上海分行,我的錢應該就可以從這個母行匯到分行,去借給我上海的台商麻~中國說:不行!你通通要回到我「中國銀行台北 分行」裡面,所以我最後要告訴你,我說這個政府無能到極點。你同意嗎?同意麻吼~服貿裡有沒有說那你怎辦?要怎麼 解決人民幣回流機制?沒。完全沒有(z>b麻~)。所以服貿重談,至少我跟你講得這個 東西要重談。

因為他有第三個危險。就是將來如果中資進來台灣,人家會說:你要用陸資併購我敏感的 企業會造成「國家安全問題」,結果要來併購的中國的這個資本家他說:我不從中國帶人民幣來, 我到你台北以後借錢,買你台灣的企業可以不可以?這是台灣的資金吧,你說可以!那他跟誰借錢?他就跟「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的一兆 兩千五百億借錢就好了,那一兆兩千五百億可以買到台灣多少的美容院或者其他總量大一點的企業?那他如果再辦聯貸,找十家一人出一份,一兆兩千五百億發揮的槓桿可以到12兆,台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28 兆而已,那你看看他有多大槓桿的力量?而這家銀行只有三層樓,不到50個人。

所以我說:馬政府真的是混蛋。(歡呼~~~)


     nccukey    nccukey 于 2014/04/26 08:38
    nccukey   

    看了後 聊表欣慰!因為經濟學士的我 ~初看就知道他搞鬼 因果倒置 限於貨銀實務 不敢輕言 翻了很多央行的法令資料跟官方正式評估報告!最後也是得出跟你相同的疑問和答案
    不好意思啦拖了幾天才回。

    #2 nccukey    nccukey 于 2014/04/26 08:54
    nccukey   

    真的造謠一張嘴 澄清跑斷腿!最近台灣 太多這種奇文了~ 還有質疑gdp造假 奇怪質疑的人都有中研院 前官方背景!基本上不是不可質疑 而是論述數字要合理正確!台灣呈現一反智傾向 有篇文章 把一些名詞換掉 不知在講中國還台灣 供您參考謝謝 http://www.time-weekly.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4&id=24474   

    #3 SL    于 2014/04/27 02:47
    SL   

    (以下為原文複製)
    "好,那然後所有的銀行有了這些人民幣以後就存款到人民幣的帳戶,那你存人民幣的帳戶銀行非常慷慨給你 3個%的利率,他哪來的給你這麼高3個%的利率?如果這些銀行,富邦也好、然後台灣銀行也好、交通銀行、兆豐銀行也好,如果就拿你的人民幣存款到中 國大陸去貸款,那他就可以貸款到7%,所以他當然可以給你3"。

    教授, 施某有談到銀行的營業成本喔! 實務上貸款利息收入是銀行的營業收入, 減掉付出的存款利息成本是營業成本, 就會成為營業毛利, 稅捐機關對每個行業都有公定毛利率,

    這篇我看不懂的是, 施某怎麼對中國國營的銀行廟這麼熟: "請問如果你有2500億的人民幣", 如果這"2500"數字是怎麼抓的? 然後就照著"如果"唬爛扯更多延伸的假設數字, 看到後面愚民會以為"如果"是真的吧!
    還有, 施某當中國人是傻子, 到處灑錢亂買公司, 買美容院不需要雇用台灣員工, 不需要洗上千顆頭把投資賺回來? 很多中國員工美感差服務不夠細心, 客人跑掉不會賠?還是說要中國客來場人海戰術飛台灣給洗頭?
    據我所知, 幾個中國著名的買公司案, 有VOLVO, 最近又買義大利遊艇虧損連連的名牌, 目的都是買下建立國際品牌所需的時間和金錢, 保留母公司登記地址, 設計和技術, 回中國設廠以降低成本, 主攻中國國內內需市場(這些品牌在國際競爭算是已經失敗所以虧損連連, 但品牌無形資產和技術價值等智慧財產權仍有很大價值, 沒最終消費品牌如台灣電子業等會直接用山寨或者低價直接掃平)
    台灣的美容院有何價值? 上市上櫃的有幾間? 多數還比金錢豹規模小, 只能說感謝施某支持, 施某不必擔心美容院老闆賤賣吃虧, 大陸客搶就會高高賣, 大家火速開公司讓大陸客來買,
    銀行同業轉存的利息通常比較低, 一般人存大額利息也比較低, 所以也看不懂吸收大額給高利息成本, 然後一筆筆貸出累死沒變的利息收入, 沒貸出的額度還沒收入, 這薄利多銷是超貸"賺關係"的劇情看太多了嗎?
    原來大陸強是玩假的, 業務已死用槍桿子強迫交易, 在施某的商業天堂裡, 大陸人做生意真是簡單,
    謝謝分享 現在留言只能簡短回覆 有機會多交流

    #4 SL    于 2014/04/27 03:27
    SL   

    再補充,
    聯貸案是銀行怕死大家一起分額度, 在抵押品不變下, 聯貸的額度和抵押品有關, 和銀行家數無關,
    向台灣的銀行借錢買台灣公司也有債信和抵押品問題, 基本上國內銀行不貸款給很難討債的外國人, 法人貸款要提供營運計畫和報稅報表等審核, 買公司也要遵照公司法的限制, 施某都沒提到, 台灣真的如入無人之境, 還是施某商業天堂裡陸客永遠是贏家?
    關於台灣的金融業攻陸, 個人是不樂觀, 通常是中國老闆率領台灣經理人攻本地消費市場比較會賺, 那些用台灣頭想中國市場的台灣老闆都賠很慘, 畢竟各省文化差很大法令也有差, 聽說目前全中國業績最強的信用卡團隊是整個中信銀團隊跳槽, 薪水一樣但是用人民幣計價,
    如果敝人留言有任何錯誤或該補充處, 敬請惠賜寶貴意見, 畢竟花時間上網就是想動腦和學東西, 感謝感謝!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13691284
Apr 14 Mon 2014

[評論]施俊吉:央行貶值7% 等於簽FTA

昨天又看到一個怪怪的評論,應網友的要求,我盡力解釋經濟學上的觀點。就是那個不知道怎麼當上金管會主委的施 俊吉居然冒出"央行貶值7% 等於簽FTA"。我猜應該鄭秀玲跟陳博志心裏也是OOXX吧?

先簡介一下這位施俊吉是何許人,他是台大經濟系的土博士然後在一些國 立大學當過教授。他對當官很有興趣吧? 所以後來就在綠營執政時期擔任一些公職。最大的官位是金管會主委這 其實是蠻大跟蠻重要的官了當 年報章都說他是大黑馬。我也覺得莫名其妙因為他沒有金融業的背景而且在學術界的表現比鄭秀玲還差 (更正:經過客觀評比後施俊吉論文發表較佳,早年表現在台灣學者中算不差,詳見 "論文評 比: 鄭秀玲PK施俊吉 鄭秀玲還是輸了" )綠營的支持者可能覺得我好像老是罵親綠的學者。我可以平衡一下。繼任施俊吉 的金管會主委也是綠營的經濟學者是胡勝正院士。胡院士的論文發表可是上一流的了對比施俊吉, 讓人不禁懷疑施俊吉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管道才"X"到這個官。台灣的大幸是施俊吉擔任金管會主委並不長: 金管會主委任期是 2006年8月14日—2007年01月25日。我沒打錯 喔,確實是半年不到。同樣是綠營的經濟學者,你問我的話我會說胡院士適任多了。而且其實胡院士是台灣經濟學家中總體經濟 學的真專家。他在總經方面的論文發表量如果我沒搞錯應該是第一名。我也不懂為什麼綠營不請他出來幫 忙說話?他要批評服貿或是ECFA起碼會有點經濟學上的道理。不會像是有些人就像馬戲團的小丑在表 演吐口水。

其實除了砲轟這些民進黨的政治打手外,我倒是真心 比較想慢 慢的把新加坡的好的政策跟台灣錯誤的政策一一比較。只是最近工作變忙,可能要等暑假才能寫更多文章。小離題一下的是大部分的台灣人可能不 知道其實台灣的學 期制跟別國不太一樣。新加坡的大學是五月中放暑假到八月中。然後"寒假"(新加坡只有夏季)是12月中到一月中。美國的寒暑假也類似所以現在進入新加坡大學的學期末也是老 師比較忙的一段時間

回 到主題,再度先COPY原文如下: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6/8610215.shtml

" 施俊吉表示,馬政府指韓國FTA數量較我國為多,對我出口不利,但核心問題不在有無零關稅,而在於產品本身競爭力高低。他解釋,競爭 力即「賣得比人貴,能 賣得比較多」,韓國市場小,其三星手機、歌曲卻都能以品質行銷全世界;若我國成功推動產業升級及結構轉型,無須FTA,照樣能馳騁世 界。

鑑 於TPP和RCEP非短期內可企及,施俊吉指出,短期經濟對策中,以貶值最為合適。若能自台幣兌美元30元降至32元,就能使台灣出 口品價格全面下降 7%,等於與世界各國簽署立即生效的FTA,且美國QE正穩健退場,美元將升值,國人也預期台幣將貶,2月外幣存款暴增9百億,央行 何不衡量情勢,順勢貶 值。"

這段話的前半不算有錯。我會說有一半是對的這 樣的說法起碼是在合理的經濟學邏輯中幫反服貿說話。任何國家都會有一些出口公司是毛利比較高的。毛利的意思就是一樣產品售價100成 本可能只有50。通常 這種公司的產品品質很高,就像蘋果三星的高階手機。消費者在買這些產品的時候在乎品質勝過售價:售價不是主要的考量所以成本差個 5-10%只是影響公司的 獲利,但是沒有致命的影響。換做台灣的公司來比方的話,最成功的就是我們的國寶台積電跟聯發科。如果有人有辦法幫台灣變出很多間台積電聯發科,台灣人很快就跟新加坡人一樣有錢了。

施 俊吉錯的那一半就是台灣也有很多出口公司的毛利是很低的,其中包括鴻海廣達等所有代工或是其他"低毛利製造業"。這是台灣目 前經濟結構的弱點也是一個辛苦 工作薪水賺不多的原因。這些公司東西賣100成本就90。所以任何影響成本的因素都很重要。台灣這種公司還蠻多的。怎麼幫這 些公司升級確實也可以算是政府 的責任,可是不管藍綠我好像沒看過好的政策來做產業升級?所以如果韓國公司免關稅,台灣出口競爭者要5-10%的關稅,對毛 利低而且出口到大陸的台灣廠商 的影響就不小了。

施俊吉的第二段可以說是"笑話"。

第一,先講降匯率跟FTA不一樣在哪裡。FTA 是跟不一樣的國家把每一件產品的關稅降成0。所以不同國家跟同一個國家中不同產品原來會有不同的關稅稅率。簽了FTA後降的稅率也不同。所以沒 辦法用一個匯率貶值達到一樣的效果。

第二,就算有一個辦法讓匯率免成本忽然砰的一下就變成32,台灣全體國 民也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因為所有進口產品價格會上升。比方說如果本來有某種外國商品的售價是100美金。進口商花了100 美金買了某件商品後在台灣定價至少要3000才合成本如果貶值至32,該進口產品在 台灣訂價就要至少3200。所以用台幣貶值促進出口會有效果,但是代價是全體國民買進口品的代價變高。而台灣有不少產品是一 定要進口的,其中包括石油我 會解釋降匯率像是一種保護主義的措施。在某些情況下有用(像是先前的日本對美金80比1的時候)但是不可常用

第 三,跟第二點有關的是,如果我們先於韓國跟某國簽了FTA,那在韓國跟該國簽約前我們都會有成本優勢。但是降匯率刺激出口沒 有這種效果。因為如果有必要, 韓國也可以貶值把我們貶值的好處抵掉。這就像是前一陣子日本的安倍經濟學把亞洲各國的匯率都帶下來類似。換言之,就是韓國可 以跟我們匯率競貶結果是買家得 利。

第四,要讓匯率從30變成32也不是沒有成本的。央行要印出大量的台幣 換取美金才能壓低匯率。這會使得本國的貨幣供給額上升或是利率下降。這有可能造成通貨膨脹使得窮人受害。

其實這個問題也牽涉到一個國家"最適"或是"最佳"的匯率到底應該是多 少? 這跟FTA不直接有關。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台幣對美金1比30是最好的,那你要人為硬ㄠ到132 就會讓台灣的利益受損。這個最適的匯率直接上來說應該和FTA沒有關係至 於台灣的最佳匯率到底該是多少,我的答案是一個有點耍賴的答案: 就相信彭淮南總裁吧! 他能得10A不是沒有道理的。沒有證據說台灣的匯率政策不好。我也很尊敬張宗謀董事長,但是在要不要貶值救出口這件事情上我比較認同彭淮南總裁。

至 於經濟學術上關於匯率到底是怎麼決定的跟最佳匯率政策是什麼? 就我粗淺的知識知道"這真的很複雜",這會有一門課花3-6個星期教你5-10個不同的理論因為匯率牽涉到進出口市場,金融利率市場,國際熱錢投資資金流 動等等。似乎理論上沒有定論(先聲明我不是研究總經的這方面也只是學生跟喜歡投資的投資人。)。各國的匯率政策也不一樣。歐 美很多先進國家真的用自由市場 決定匯率。央行完全不干預(想干預也做不到因為外匯交易量太大了)。亞洲四小龍的政策都不太一樣。香港(中國也類似)採取盯 死美金。新加坡跟台灣有點類 似。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對於匯率有一個不告訴大家的浮動區間,當匯率超出區間時金融局會進場干預讓匯率回到區間內。跟別國不 同的是新加坡基本上就是靠匯率 來調整利率與貨幣供給。不像其他國家央行會 調整利率跟存款準備率來影響匯率或是經濟成長新 加坡基本上就是靠突然把匯率調高調低來代替利率的變化。我也不懂為什麼? 但是我相信新加坡官員這招應該是有適合新加坡的道理台 灣就介於新加坡跟美國中間,我們的央行在需要的時候會進場干預匯率。台灣其實已經有適度的壓低台幣匯率了要 不然我們就不會有這麼高的外匯存底而 南韓似乎外匯干預程度比較低比較願意容忍匯率大幅波動跟外資自由進出。這些政策到底誰是最好的? 我也很好奇也沒看過比較專業的答案。



     Pininfarina Fans    Pininfarina Fans 于 2014/04/16 07:07
    Pininfarina Fans   

    "央行貶值7% 等於簽FTA"?
    O MY GOD~~
    Orz...
    I 服了 HE~~
    他還當過金管會主委哩。有時真的不知道這些人是真的經濟知識不好還是覺得說那樣的話比較容易引起支持者的共鳴?

    #2 Pininfarina Fans    Pininfarina Fans 于 2014/04/17 12:10
    Pininfarina Fans   

    國民黨讓人民不爽

    民進黨讓專家恐懼...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18277585
Apr 23 Wed 2014

[評論] 姚立明在新聞追追追談的人民抗爭正當性

有網友在我 "政治干預學術: 台大經濟系主任論文發表慘輸中國清華系主任"
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我的回應長到了應該改成一篇文章。所以我就寫了這一篇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那位網友提到的看法如下

"分享一下我對文中黑箱的 看法。在 面對與中國之間的任何交流,只要套上統獨等相關疑慮問題,絕對就會陷入無限迴圈,但不可諱言,我們中國的關係是特別的,引述 姚立明 的話:「簽完服貿,中國將會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我接下來兩個命題,各位覺得可以相容嗎?第一、中國是政治上最大的敵人。第二、 中國是軍事上最大的敵 人。(但是服貿簽下去以後)中國成為台灣最大的經濟夥伴,將來不會有問題嗎?」。這句話,難然不完全100%完全對,但至少至少有 1%的可能性。哪怕是這 麼1%,我們不應該因為是美國的「黑箱審查貿易協定」or國際慣例都是這樣,我們就也要跟黑箱,面對這1%的可能性,難道不該透明、 僅慎一點嗎?"

姚立明的原畫面可以在下面網址找到

http://www.ptt.cc/bbs/FuMouDiscuss/M.1396061376.A.132.html

我的回應如下:


第一,"簽完服貿,中國將會是台灣最 大的貿易夥伴"這句話是錯的。"中國+香港"已經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好 幾年了。台灣這幾年來跟中共關係沒什麼不好啊? 不好的時候反而是陳水扁執政的八年兩邊互相大小聲。或是換句話說中國當成台灣最大的經濟夥伴不如許多人心中想的可怕,因為這件事情已經一陣子了。證據是政府的統計資料如下。

  • 我國對主要國家(地區)出口金額及年增率 (Excel)
  • 我國自主要國家(地區)進口金額及年增率 (Excel)

從出口來說,從資料表的第一年 2003年就是最大貿易夥伴,對香港中國的出口是第二大的美國的兩倍。當然很多出口是中間原料類的產品。從進口來說,中國加香港自從 2013年起取代日本成為我們第一大進口來。而且從2005年起中國加香港就一直是我們第二大進口國。甚至可以說不簽ECFA中國都已經是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了。

第二,因為台獨而反服貿的人就老實 說,那是你的價值觀,我尊重你的價值觀,我們也不用浪費時間在經濟議題上打轉。反正那些人逢中必反。所以問題不是什麼黑箱也不是什麼產業 賺賠或是那條款有問題。這樣有什麼好討論的? 經濟學不是拿來討論價值觀的選擇。經濟學是討論ECFA或是服貿對於經濟成長,產業發展,貧富不均 等等的影響。喜不 喜歡看到中國人出現在台灣或是支持台獨或是統一等等就像是宗教信仰一樣,是自己個人的價值觀。旁人不容易影響更不是政府政策容易影響的

第三,所以"第一、中國是政治上最大的敵人。"
這兩點對支持台獨的人而言是對的。台 灣大概是20%多支持台獨吧? 10%弱支持統一,其他是維持現狀賺錢重要。所以這兩句話對其他七八成的人而言也不太 對。對台灣少數支持統一來說的人更是相反大錯的論點。


我們就討論那七成支持維持現狀賺錢重 要的人的想法。 "中國是政治上最大的敵人"就變的很奇怪的說法了,馬英九執政八年就是維持現狀加上增加與大陸的交流,"中國是政治上最大的敵人"是鄭秀玲式的危言聳聽。 這七八年來對中國增加的開放對台灣到底有什麼"政治"害處? 中國在政治上是民進黨最大的敵人還蠻說的通的。

基本上我不反對中國軍事威脅這句話 本身的意思。 甚至中國幾乎是台灣軍事上唯一的敵人。 中國長期希望統一,所以如果跟中國的目標相反的時候中國有可能動武。 這威脅永遠會存在,不簽服貿也存在。 鎖國不簽服貿等等就能減輕軍事威脅嗎? 中國比台灣大這麼多,不靠美國根本不用比。 美國人很現實自私自利要保護台灣只會在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情狀下。 當台灣越窮越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美國人一定管都不管。 從戰略這方面來想,台灣因為小,唯一的出路似乎是走類似瑞士新加坡的路線。 就是想辦法讓西方列強的有錢人跟政客甚至中國的有錢人跟政客把錢放在台灣,也把企業的資產與總部設在台灣。 只有這種情況下,才會讓中國更不願意對台灣動武,因為那會傷到他們自己高層跟有錢人的財產 同樣的,西方列強才會更加願意保護台灣,不然的話一樣,他們的有錢人跟大企業的資產會化為烏有。 也只有這種情況下他們才可能願意花昂貴的軍費保護台灣。  回到什麼是對七成民眾好的政策上。所以重 點應該是反省三通之後所有的交流對台灣到底是不是有經濟上的好處? 有的話增加開放方向上就是對的。 細節上我相信服貿條款當然有可以批評跟不完美的地方。 只是大部分的人都是理盲靠直覺不講理談經濟上的影響就是了。

其實有時候就算支持台獨的人也應該想清楚。如果台灣經濟上能一直領先中國,統一就越遙遠。統一最容易發生的情形 是中國變的比台灣有錢不少而且生活方式跟台灣差不多。當然這不會在十年內發生。但是因為支持台獨而讓台灣的經濟越來越差反而才是把自 己往統一的路上推。


     Pininfarina Fans    Pininfarina Fans 于 2014/04/23 19:17
    Pininfarina Fans   

    現在的台灣有點像清末
    洋人是來亡大清國的 政府還是得跟洋人打交道 還是得洋化
    當時中國人想閉關的很多 問題是閉關閉不了 洋人有槍有砲有船有艦
    閉不了 只好罵辦洋務的官員是漢奸
    耍嘴皮子那是一定要的
    清國對外戰爭一敗二敗三連敗連連敗
    北京官場和熱血學子當然也是要罵政府無能的
    問題是:跟不上時代的他們也正是此也敗彼也敗
    敗個沒完的原因之一
    沒啥進步
    唯一有進步的是:台灣媒體用21世紀的科技重演19世紀的嘴皮老秀
    證明麗史課本讀半天 也沒啥用^^
    對啊~~ 感謝支持與分享! 謝謝!

    #2 Do    于 2014/04/23 20:47
    Do   

    在美國國力衰弱失去老大地位之前,美國不會不管台灣的,因為美國想利用台灣來對付大陸,兩岸鬥的越凶,他越高興。這樣中國才不會搶他的位置。
    維持現在,兩岸互鬥,最符合美國的利益,統一不合美國的利益。
    這基本上我同意,
    我那段話的重點是美國只管自己國家利益
    對美國有利的時侯(短期是不可能)
    美國要逼台灣統一也是可能的。

    #3 Do    于 2014/04/23 20:49
    Do   

    美国是中共最好的朋友,是民主斗士最大的敌人
    http://jianshu.io/p/501757ccdd30   
    經濟學上通常假設人是自私的
    人會為了自利來做決策跟選擇
    所以文中很多事都可以這麼解釋
    謝謝分享

    #4 Pininfarina Fans    Pininfarina Fans 于 2014/04/24 15:38
    Pininfarina Fans   

    有明治維新的日本當對照組
    證明大清國政府&人民遠遠跟不上時代
    沒用
    現在的台灣有突飛猛進的韓國當對照組
    照樣沒用

    公共議題不可能理性討論
    要洪秀全之流的神棍猛玩信我者才正確
    除了不會天父天兄上身口吐神諭
    本質原理一點沒變
    台灣人玩民主 竟然玩到倒退兩百年回到19世紀
    竟還洋洋得意呱呱叫這是甚麼公民力量 ^^!!


    現在看起來在台灣
    "公共議題不可能理性討論"
    已經成為常態

    所以我才會有感而發寫媒體中立跟民主妨礙經濟那兩篇文章
    除了那兩個方面外似乎是沒有解藥
    台灣只會繼續爛下去

    #5 訪客    于 2014/04/25 23:12
    訪客   

    「第四,所以"第一、中國是政治上最大的敵人。第二、中國是軍事上最大的敵人。"
    這兩點對支持台獨的人而言是對的。台灣大概是20%多支持台獨吧? 10%弱支持統一,其他是維持現狀賺錢重要。所以這兩句話對其他七八成的人而言也不太對。對台灣少數支持統一來說的人更是相反大錯的論點。」
    中國是政治/軍事上最大的敵人是客觀的事實 (歷年來臺灣政府在國際政治上受到最大的阻撓就是來自中國,中國用導彈對準臺灣、公開表示不排除武力統一等都是已知的事實),不管支持臺獨支持統一這個事 實都不會改變。所謂「最大」,就是跟其它國家比起來最大,不然你能舉出比中國更大的政治或軍事上的敵人出來嗎?所以關於這個討論你的邏輯完全不 通。

    「回到什麼是對七成民眾好的政策上。所以重點應該是反省三通之後所有的交流對台灣到底是不是有經濟上的好處? 有的話增加開放方向上就是對的。」
    這裡最大的問題是就算有經濟上的好處,是否好處可以 (某種程度上均分) 到七成民眾身上?如果不行的話,增加開放的方向還是不對。這裡也是一個邏輯上嚴重的錯誤。

    「我猜中國長期當然想統一,短期就未必了。他們的最高領導可能也是希望維持現狀增加交流就好,經濟發展最重要。他們也不會想要給自己添無謂的麻煩。中國已 經有香港各式各樣的問題,有自己經濟發展體質的問題,習近平如果真的想打貪污的話那是更難更大的問題。」
    關於這段,政治甚至戰略、權謀完全非你本行,就不要亂猜了。

    我是從你評臺大系主任那篇文章過來的,那篇文章你發文回文都有憑有據,邏輯完整,為何這篇文章邏輯卻如此漏洞百出令人失望?希望你能再好好想想,期待能看 到和評臺大系主任文同等水準的回應。
    您說的第一點批評有道理,我會更正

    第二點我也同意,我這篇文章原本來自於回應,所以比較不嚴謹不夠完整。這點我不覺得我是犯錯只是偷懶打太短。您如果有空看我其他文章就知道,我說過問題在 於怎麼重分配跟補貼損失的產業。邏輯跟學理上如果"台灣的總體的餅變大"政府應該找得到一種重分配的方式使大家都變得更好。

    關於中國短期那部分,不過這也是為什麼我用詞就是用"我猜"。甚至不是"我覺得",或是像我有些時候是更肯定的語氣。而且那段也不是我分析的重點。

    您的邏輯相當不錯,謝謝指教!我現在想想做些改正。

    #6 訪客    于 2014/04/28 01:44
    訪客   

    「邏輯跟學理上如果"台灣的總體的餅變大"政府應該找得到一種重分配的方式使大家都變得更好。」
    學理上也許政府應該找得到一種重分配的方法,但邏輯上我看不出來政府找得到的必然性 (我姑且將「應該」視為應當這麼做,且一定能這麼做)。而實務上從各國日益惡化的貧富差距更可看出,政府要不是找不到有效重分配的方法,就是方法存在但政 府不願意或無法有效執行。
    因此回到原命題上:「有經濟上的好處,增加開放 (把餅做大) 就是對的方向。」考慮到經濟的好處並不保證一定能均分到大多數人上,除非你能說服別人「把餅做大就算只有少數人得利」在任何情況都優於「不把餅做大」,不 然原命題不為真。
    "台灣的總體的餅變大"政府應該找得到一種重分配的方式使大家都變得更好" 這件事情不是我發明的,在中高級的經濟學中有相關的數學模型證明,也是為什麼開放FTA的理論基礎。邏輯的話就是假設/舉例而言,如果只有金融業一年多賺 500億,但是其他10個產業各賠40億。那金融業就應該補貼每一個產業41-49億,這樣就大家都會因為FTA變得更好。現實也沒有離這個超級 簡化的例子很遠,這例子也點出了一部分的問題,目前沒有管道來讓金融等賺大錢的產業把錢分給其他損失的產業。所以我同意你說的"政府要不是找不到 有效重分配的方法,就是方法存在但政府不願意或無法有效執行"。我在別的文章也有提到這個看法。

    關於您的第二段,把餅做大跟把利益均分也是FTA在經濟課本中常提到。他是兩階段兩件可以分開討論的事情。大部分的經濟學實證研究跟理論都證明餅會變大, 分配也會變得比較不均,所以你的問題或是癥結是第二階段的分配不均。換個說法就是,人民該反對的是關於開放後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反對簽約本身。

    我可以理解你的論點。你像是說分配一定不均所以餅變大也不好。我的意思比較像是說該檢討的是利益分配的部分而不是簽約的那一步。其實我記得胡勝正院士對服 貿的批評也類似,就是分配不均的部分。我會整理胡院士吳聰敏教授跟我自己的看法後再跟大家分享。

    #7 objection    于 2014/04/29 14:00
    objection   

    我花了一個下午看完您的文章,當初是因為鄭系主任的關係而連結過來的,本來我有點不解為何要以人廢言,但是仔細思考過後又可以理解(例如我本身是醫療人 員,若是遇到其他醫療人員從事直銷等等行業時,把自己的專業身分拿出來用會讓我感到非常不恥,因為他的專業會讓民眾更相信他,這樣會造成民眾的誤 解),其實即便是鄭女士是個學術成就上非常好的人,說出沒有依據的話誤導民眾仍然該被打屁股!

    我自己的父親是台商(而且是國民黨忠實支持者),回家和他談到服貿議題想聽他的意見,他只告訴我他們的確會受益,但是政府應該想辦法從受益者身上拿回一部 分的利益回饋到受損害的人。這其實也是我討厭政府不斷說明利大於弊,卻不好好跟人民解釋利給了誰,弊又會在誰身上呢?等到弊發生情形嚴重時的補救 措施呢?(那句結婚後不高興還可以離婚的話更是令人暈倒,總統的幕僚都在睡覺嗎?),為什麼一件好事卻要做得零零落落,當人民對政府失去信任後要 再找回來就很難了(君不見陳前總統執政後兩年跛腳得如此厲害!)

    雖然我認同服貿利大於弊這件事情,但是有些事情仍然想不通,或許版主可以與我討論?此次服貿開放有兩項最為爭議處:印刷與電信。電信太難懂,我目前沒研 究,印刷的部分倒是可以用常理之心來思考,尤其是曾經看過一份報導,內容說讀者文摘本要出版一名作者的小說,內容提及法輪功,於是印刷廠所在地的 中國大陸拒絕印刷此書,要他們去昂貴的他國印書,最後讀者文章就沒有出版此書了(http://ppt.cc/rtbT)。

    當然我們清楚知道如果這是哈利波特第七集,出版商就算是高百倍價碼的印刷廠他也願意去印(所以是大家最愛說的競爭力問題囉?可憐的草莓族都被說沒有競爭力 哈哈),不過這不是我討論的重點先略過不談了。我們談當開放印刷後可能會發生的情形(當然是我個人的思考猜測):情況一是陸資來台後(雖然有持股 50%以下的限制,但是當三方持股時,擁有49%的那個人不就是掌控者嗎?),採取低價措施,不論賺錢賠錢(當然背後有誰撐腰很清楚),久了之後 中小型的印刷工廠禁不起低價競爭恐怕都必須關門,屆時能選的印刷廠沒幾間,該印什麼書,書裡的內容那些該印出來那些不該印出來就不是出版者可以決 定的了;情況二是聽說台灣市場很小早就飽和,陸資沒事幹嘛來?當然是台灣印刷業者過去設廠,可是在中國大陸印刷業是要領證的,要不要發證照給你由 他決定,甚至發了之後等你廠房都蓋了做了兩年,要不要續證也是她決定的(看看google最後也是只能退出中國大陸http://ppt.cc /9azY),如若對方續證的條件就是你在台灣的印刷廠不准再印xxx的書呢?

    我的腦袋或許不夠清楚且背景知識不足,但是怎麼想都覺得似乎有些危險,不知版主是怎麼想這個問題的呢?
    您的醫療人員的例子非常好。我就是那樣的感覺。有趣的是綠營學問好的幾位,像我前一篇提及的胡勝正院士,感覺上就嘴巴閉比較緊少評論。可能學術成就跟良心 不喜歡撒謊有點正相關吧?

    您的留言比較長所以我反而後回,原來印刷業的討論是這邊開始的~~ ;) 關於印刷業我一部分的說法在下方的回覆中。

    我也簡短提及電信業。我算不太暫成開放的。其實所有民用通訊協定都是很容易突破的。甚至網路的訊號是非常開放的。電影中的駭客有點誇大,但是誇大的部分是 他們破解東西的速度。要傾入帳號監聽(網路)等其實是很容易跟有很多辦法。像我印象中前一陣子有一個很聰明的駭客只是在網咖截聽別人登入FB就可 以直接拿到那個人的ID帳號(因為FB自己沒設計好)...美國也都不喜歡買任何華為的東西也禁止華為買美國的電信設備公司3COM。 所以除非有WTO法律類的問題,否則如果我是官員這部分基本上是不用討論的因為一點也不想開放。另外就是大部分的電信網路都是特許事業=保障獲利,所以開 放在經濟上除非可以換到很多好處,否則我的直覺上是開放給中國好處不明。

    至於您的低價印刷廠的例子。第一是如果用掠奪性定價在大多數國家都是違法的,我不是法律專家,但我相信台灣有這一條,應該在公平交易法之中吧? 第二是我先前說的印刷廠是小本生意(進入障礙低就是說很容易就可以開),綠營連電視台跟報紙都可以辦得有聲有色,又怎麼會搞不出小小的印刷廠? 第三關於中國要領證會限制言論自由等等我相信。首先是我前面舉利的綠營印刷廠就不會去。 很有種的台灣印刷廠也不會去。 一個好例子就是演藝人員囉, 有的人就因為意識形態不會去大陸發展,有的就會把意識形態藏起來還是去大陸賺錢。 綠營要辦活動的時候還是很多演藝圈的去挺 (當然就比較少了,有些為了賺大陸錢的就只敢躲家裡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才挺)。 如果中國真要對印刷業動手,結局類似如此吧? 我是覺得不會啦因為印刷真的是小產業不好賺,如果我分析的正確,中共不能靠印刷業封鎖言論自由,就更不會投資印刷業。

    其實要影響言論自由還是靠影響報紙跟電視新聞比較有效吧? 另外一條我的論點就是好像年輕人真的不太看書了...會認真還去買書的人應該也不容易被封阻他取得知識的管道(有網路等其他管道)。 倒是電視新聞的影響力真的還是蠻大的。

    #8 SL    于 2014/04/29 17:22
    SL   

    #7
    就敝人實務上對中國印刷業的粗淺了解:
    1. 中國的印刷業多在福建, 以國際貿易形式報價攬客, 在福建最大的原因, 是距海近運送出口方便(故傢俱成衣等接單出口為主行業也在東南沿海一帶)
    2. 美國大出版社Random House等原文高價出版物, 幾乎已交由中國印刷
    3. 交中國工廠生產有在業主不知情下, 超量流出轉賣惡習, 故客戶多有提防, 工廠對可能出問題之商品, 怕內控不佳流出也不敢接單, 怕惹麻煩
    臺灣印刷業的現況:
    1. 政府或民間等大量通常走"最低價"之標案路線
    2. 常要包含基本的設計能力免費設計
    3. 沒有接單歐美精裝書的設備能力
    4. 同等級報價比中國高(規模小, 很多家庭式, 人力成本等費用比中國高)
    如果中國有更好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有天臺灣設計利用雲端傳到中國生產, 臺灣印刷廠根本沒有存活空間,
    如果法輪功可以因為"錢"而放棄傳達理念, 和西方世界一堆殉道的聖者差遠, 也沒辦法和已經殉道的道友交代, 我認為是其他國廠商不想顯示自己懼怕中國報復, 以非常高的報價和其他嚴格的交貨條件刁難, 漂亮的拒接客戶,
    我覺得檯面上的都不會有大問題, 目前流行網路雲端"免費備份"的服務, 服務者主機位置, 公司股權結構都待查詢, 貪小便宜讓有心人整碗端去的風險不小, 這需要鄭主任的專業教導民眾如何提防,
    也許臺灣苟延殘喘的印刷業, 可以因政治因素靠法輪功的需要而獲得比較多營收, 但是市場太小, 沒國際競爭能力, 一般中國商人的興趣應該不大
    我倒是一直都懷疑開放印刷業真會影響言論自由。像我那篇大規模效應的文章有提及,如果不是高階的印刷(那些精裝書),應該是對大公司不利所以才會小印刷廠 林立。其實我有一個不熟的姨丈就是經營"規模小的家庭式印刷廠"...其實這種小廠賺很少,毛利低,如果對手到大陸生產再寄過來郵寄也抵掉不少人 工便宜的優勢。更重要的是這種小印刷業的"客製化的要求"會使得家庭小廠有優勢,小廠可以配合客戶各式各樣奇怪的要求,小廠可以有彈性的時間交貨 (通常都很趕) 小廠跟小客戶通都是老朋友了等等的...

    我關於這方面本來更想作的事情是去看看大陸有沒有在香港買投資印刷廠 香港的印刷廠因為CEPA少了嗎? 大方向上我反而覺得香港這幾年越來越朝台灣的民主路前進而不是朝中國的極權制前進。可惜我最近忙沒空整理資料,不然應該算是一種客觀證據。

    #9 objection    于 2014/04/29 18:27
    objection   

    感謝SL的回答,先澄清一下,讀者文摘本來打算出版的書是一名澳洲人寫的小說,小說內容有提到一小段法輪功,但是作者是否為法輪功我不清楚(報導沒提)。

    不過我覺得SL的回答比較偏向於"經濟"的考量,老實說,如果今天跟印尼簽這個協議,然後印尼也用很低的印刷價格來與我國的印刷廠競爭,我並不覺得會有我 提出來的那些後續問題,因為印尼的印刷廠除了想賺錢不會有其他"政治上"的考量。或許是我被害妄想症過度解讀,總是擔心言論自由受到影響。這其實 不是一個服務貿易協定的問題,而是跟"誰"進行服務貿易協定的問題。

    父親在大陸的所見所聞還是影響了我許多,畢竟那是一個"人治"高過法治的國家,短期內或許他們會讓我們嚐甜頭,誰知長期的影響為何呢?
    (不好意思我先回了這條留言才回您長的那篇。所以有些話也許重覆或是順序反過來。)

    真要說言論自由會受到影響,我覺得通路比印刷重要。印刷業並不好賺也不是大產業。"進入障礙"也低。如果只是要印政治性書籍也不需要什麼貴的機器。假設出 版業跟通路業都跟現在一樣,但是印刷業真的被中國買走很多間,難道民進黨跟辜寬敏那一類的人不能自己開小印刷廠印嗎? 我真的覺得就算中國想用類似策略來箝制台灣的言論自由,想用壟斷印刷廠是相當不聰明的策略。朝控制通路還好一點。

    而且我另一篇文章也有提及,不管通路尤其印刷業都沒法控制網路言論自由跟電子書的銷售。

    我可以了解很多人恐中或是反中,對於綠營質疑的幾個產業,我個人覺得網路電信業才比較危險,電子書籍通路有可能會輸但是言論自由未必受到影響(小書籍通路 網站還是可以存在, 誠品應該還會存在,也會有別的實體書店存在,還有電子書),印刷應該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印刷業是小廠林立的產業。 美容美髮業會洗頭+洗腦更是大笑話。

    #10 訪客    于 2014/04/29 21:25
    訪客   

    #9
    (請教授原諒, 貴版變成網友交流園地)
    感謝您的客氣! 在下舉個例子, 如果韓國人以自由貿易為由, 到世界各國廣設所愛之"香肉店", 提供給韓國僑民打牙祭, 誰受得了?世界各國可能比較想逼韓國立法, 嚴格查禁狗肉吧!
    在下會用"經濟"的考量, 是周圍接觸中國的親友都是如此, 比如說最近退休回來的永久榮譽深圳台商會長黃明智, 他是熟人的近親, 在中國30年平安也賺到錢, 多年前唯一被綁架差點沒命, 是因為不肖臺灣員工聯合中國當地人幹的,
    中國有中國的法令, 中國就算實行大家看不順眼的集權, 要到對方的地盤獲利該尊重對方, 實在不解法輪功人士可以到全世界傳教, 為何仍要跑到中國的道理? 想要投資賺錢想要利用他人降低成本, 入境隨俗而已,
    中國很多工廠規模都很大, 投資工廠者通常都是手上握有客戶, 或者自己本身就是客戶, 或者購入自己客戶的股票變大股東, 才到中國和中國官方談設廠條件, 就會有一定官方入股的比例, 在這種情況下, 大印刷廠的股權結構必然不單純, 做生意要熟讀法律, 還要察顏觀色看風向, 賠光投資至少能保命,
    敝人接觸中國次數甚少, 但有接觸過官方背景的人, 台灣人和中國人最大的不同, 就是台灣人非常容易被看穿, 因為常用"本位主義"(自己的人生經驗)想像其他人之故, 中國人通常會觀察一陣子, 再用腦袋裡的資料庫反應,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治", 法律還給了專門術語"自由心證', 當法律罰則有彈性時, 不同的法官選擇就不見得相同, 只是集權國家更明顯而已, 我們在西方人眼裡也是很人治, 所以西方投資撤掉後, 寧可搬到更便宜的中國, 所以"人治"不會是最重要的考量, 而是實質能拿到的條件和拿多久?
    長遠看來中國人會被我們洗腦, 資本主義本來就是一種迷幻藥, 嘗到自由的空氣通常會回不去, 一定會民主化, 只是說民主的過程中不能被利用泛政治化搞民粹, 很多落後地區民主國家的社會結構, 是我們要小心的,
    當年越南就是南越利用民主貪汙, 北越裝清高扯進和尚, 造成越南後來的南海血淚難民,可怕!
    您舉例的印尼, 其實非常排華, 當年中共利用印尼華僑想要赤化印尼, 最後流血鎮壓結束, 所以接這種政治印刷生意的可能不大,
    臺灣在憲法上依法捍衛宗教和言論自由, 但是要台灣為法輪功犧牲國家利益不簽條約, 這就不是整體國家對國民應有負責任的行為, 在台灣的商業活動, 本來就受台灣法律管轄, 任何"貿易法規", 都無法動到台灣憲法維護言論自由的精神, 如果把中國的影響力過於解讀, 早該武力犯台, 何必冒著開放經濟民主化人民思想的風險, 配合美國用"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的要求呢!

    歡迎分享資訊,我也學到不少有趣的新知。我想大致來說,在中國作生意要能跟政府官員打交道特別重要。在美國感覺就還好。

    那些窮國我會解釋成人民可以說是民智未開又開始用民主,所以特別容易被影響利用,選出無能的政府。然後就永遠卡在未開發或是開發中國家無法翻身。

    #11 SL    于 2014/04/29 21:42
    SL   

    鄭主任也許是因為有"同情法輪功"的淵源, 才會擔心不知美容院之"中資股權比例"如何下, 把"項上人頭"交給人家料理的風險吧?
    這是鄭主任的服貿重點行業之謎, 教授多次提及, 大家仍不知奧妙所在啊!

    #12 SL    于 2014/04/29 21:59
    SL   

    教授, 中國出版的藝術相關精裝書籍, 很多書的封面就貼上好幾種布, 在歐洲還有貼絨布的, 台灣的出版業沒有特殊上膠整平機器, 也沒有高檔手工書的接案技術和設計能力啊! 在國外一本單書破台幣兩萬元的市場還是有的, 很多書像藝術品啊!
    謝謝分享這兩則資訊。只是我沒有看懂這些高端印刷的需求跟言論自由的關係? 歡迎繼續分享與討論~

    #13 SL    于 2014/04/29 22:02
    SL   

    對不起, 更正#12筆誤中國出版為"中國印刷"(中國沒出版高檔書的能力, 只能代工)

    #14 objection    于 2014/04/30 14:38
    objection   

    感謝版主回應,的確比我自己胡思亂想的清晰許多囉!電信類的開放問題我可能還得要自己多做功課才行。

    我覺得這個社會有點像爆掉的壓力鍋,失去對政府的信任後,現在對任何事情都會不爽,一不爽就要翻天覆地了。但是必須承認此次學運讓我接觸平常不常接觸的議 題,人民的確該學會理性討論,並且監督政府。也覺得政府不該像老派的爸媽,只會說我都是為你好,聽我的就對了,各種政策應該都要詳列優劣,以及應 對措施。當然這有點太過理想主義了,只希望若有機會教育下一代,應該教導他們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藍綠等意識形態左右(會說下一代是因為這 一代大概沒救了哈哈)。
    是啊~ 我覺得一個根源確實是人民對政府不信任。如果可以改善政府常務官的素質,我想對臺灣經濟是有很大的幫助。像電信業的條款也似乎一直沒人澄清是誰訂的? 可能真的是商業司那些公務員吧?

    我也覺得獨立思考很重要但是不容易培養。很多人的思考會受父母 教授 跟媒體的影響。這真的要從教育作起。 我也老了一陣子,臺灣教育又一直改,我也很好奇臺灣各級教育在這方面作得如何?

    #15 SL    于 2014/05/01 02:09
    SL   

    教授好!
    印刷業歸中央和地方商業法律管轄, 言論自由歸憲法管轄, 憲法限制言論自由, 印刷業才會受影響, 印刷業和言論自由因為憲法才會有商業關連啊!
    中國印刷業因應"低"言論自由的環境, 主要從事高端印刷接單出口, 台灣印刷業主要應付單位和總預算都低, 需求"配合度高"的國內市場, 目前國內暢銷書多為工具書或財經類或言小類, 已知中國和台灣的印刷業型態完全不同, 中國人沒辦法伺候台灣客戶, 台灣客戶的需求也和"敏感政治"沒太多關連, 所以在獲利微薄的小市場, 如何用商業模式來影響言論自由呢?
    總而言之鄭主任的服貿邏輯超越法律管轄權和行業習慣, 在下本來就看不懂, #12敘述只說明市場差異比較前半段, 沒頭沒腦請見諒!
    不會沒頭沒腦,您的言論都很有深度,有機會多交流!

    #16 訪客    于 2014/06/10 23:50
    訪客   

    保持實質獨立比名目獨立重要多了
    可惜許多台獨份子只會把朋友變敵人...

    #17 123    于 2014/06/11 21:12
    123   

    出版自由與通路限制不完全是一回事
    憲法保障人民有出版自由
    反對的人到底清不清楚出版自由?
    至於通路限制
    就如同版主所言
    還有公平交易法啊!


黃克威自介

Wealth of Nations
新加坡的2013家庭平均收入約為2百萬台幣一年。台灣則約為1百萬多一點。
但是不多台灣人知道為什麼新加坡能有這樣的經濟成就,也不多人知道台灣這幾年來所得不增,經濟不振的原因。
慢慢的我希望用真正經濟學的思維一件件的解釋與探討這些差異的原因。
希望能有更多台灣人能學到經濟學的思考方式找出對台灣最好的未來的路。

昵称:
    黃克威
分类:
    视觉设计
好友:
    共5位 (看全部)
性别:
    男
地区:
    亚洲及大洋洲
自我介绍:
    台大電機系學士畢業 台大財金所碩士畢業 紐約大學管理科學博士 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675138
Mar 31 Mon 2014

鄭秀玲PK朱敬一:經濟學家的論文發表 大評比

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討論了如何評斷經濟學者的研究論文發表的好壞,我們就舉台灣 本 土兩位目前最有名的經濟學家為例來看看他們是那個等級的"咖"。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讀者能體認到不是所有教授都是你想像中的"專家"。 在台灣的經濟 學界跟商學界能在國際上發表到好期刊的教授其實並不多。以 後如果你 看到不分藍綠有任何教授當官或是在報紙上發表評論,你都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去看看那個教授的研究做的如何?他在學術界是被認可的專家嗎?台 大或是中研院有很 多論文發表很好讓人尊敬的真專家,也有很多博士畢業後就偶爾勉強擠一點時間出來做一點學術研究的假學者。假學者說的不一定有錯但是假學者不能算是一般民眾心中想的專家。假學者的發言不見得比銀行分析 師,財經記者,財金名嘴,政治人物說的正確多少。

經濟商學的學術期刊分等詳見 如 何評斷經濟學商學教授的研究成果? 簡單 說,國科會的論文分等可以在以下連結找到 經 濟學國際學術期刊分等表及其與國內期刊之對應關係(附件二)。 相關表格我會貼在文章的最後給大家參考。這份分類不是唯一的分類。比方我任職的新加 坡國立大學也有類似的分類。我挑這份是希望有個大家可以查證的期刊分類。

先跳到結論,我直接先給大家看評比結果如下。

 

 

朱 敬一院士

鄭 秀玲系主任

博 士畢業

1985

1987

博 士學校

Univ. of Michigan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USNews
Econ. Ranking

#13

#75名 之後
(Rank Not Published)

A++

4

0

A+

9

0

A

2

0

B

18

2

C

2

0

中 文

32

12

英 文Unranked

20

9

總 期刊論文發表量

87

23

Remarks

 朱院士網頁更新至2010

鄭主任網頁更新至2011, 據查證2011後 鄭主任還有3 Scientometrics

*** 學校排行取自2014 USNEWS Graduate Economics Program Ranking。*** A++ includes AER, Econometrica, JPE, and QJE. Marketing Science is counted as A+ for Prof. Chu.

 

首先來看看朱敬一院士。 朱敬一院士可以算是本土經濟學家中論文發表最好最優秀的學者。 台灣還有很多其他在國外大學任教的經濟學家論文發表很好。 但是就像我前文討論的,能在台灣論文發表跟國外一樣好的話更讓人尊敬。

朱敬一院士1985年自名校排名 前十的密西根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返台大經濟系擔任教授。
http://idv.sinica.edu.tw/cyrusweb/
朱 院士的論文發表相當可觀。 根據上面的網址一共有87篇期刊論文與書本章節發表,其中含32篇中文論文。 中文論文在國際上是比較不被計算的。 其他55篇光看就眼睛花了。 我大略數一下A+的期刊數量是13篇,如果有誤差請見諒。 其他B與A期刊的量約20篇之多。 加上先前我提過的在台灣做研究不易,13篇應該是本土學者的歷史紀錄吧? 這怎麼看都是A+頂級學者的論文發表。 朱院士不愧為台灣本土年輕經濟學者的榜樣。

我們再來看看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 系主任鄭秀玲的論文發表狀況。 她的論文發表是取自她的個人網頁與履歷
http://homepage.ntu.edu.tw/~sljang/
http://homepage.ntu.edu.tw/~sljang/Showling%20Jang.pdf‎
這兩份的論文發表成果一樣。 我的分析就是參考她自己的履歷。 當然如果她有論文發表沒有列出來,她的論文成果就會被低估。 換言之,以下對照可以說是客觀的評比朱敬一的履歷PK鄭秀玲的履歷。
鄭 秀玲教授1987年畢業於排名約50名的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這與朱敬一院士的1985年相近所以兩人比較很合理。 鄭教授一直到1992年才返台大經濟系任教。 博士畢業後將約25年來她一共發表了23篇期刊論文,五篇書本的章節文章與一本大學生用的課本。 23篇期刊論文中有12篇是中文只有11篇是英文。 比起朱敬一院士的論文讓我眼花撩亂,要算鄭教 授的論文發表真可以說是一目瞭然。 其實鄭主任也只有 11篇英文期刊論文,就閉著眼睛當她有11篇A+好了她還是輸朱院士兩篇。 PK賽還是進行下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鄭秀玲的11篇論文中,如果我們參考國 科會的期刊分類,其中只有兩篇是B級期刊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and Economics Letters)。 其他有四篇是連C級期刊都不算的unranked. 不過客觀而言,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不是很差的期刊,可以同意多算一篇B。 此外,鄭教授還有5篇Scientometrics。 這本期刊我從來沒聽過。 GOOGLE半天也只知道這不是 商學經濟學的期刊。 起碼客觀來說這不是公認經濟學ABC級期刊。 也許在某個奇奇怪怪的學術領域這是本B期刊?好吧,目前PK結果 實在太難看了,就算那 5篇都是B期刊好了。 我們 評比的結果是朱院士A+的期刊都比鄭主任的B期刊多多了。 兩位知名學者的學術論文發表這麼懸殊,讓人不禁好 奇鄭秀玲系主任一天到底花多少時間在做研究上?


所以評比完了,花了 27年只發3篇B論文的學者要算什麼咖呢?更奇怪的是台大經濟系不少年輕學者就已經有3-5篇A級以上的論文發表,為什麼台大經濟系 要讓連B咖都不算的學者當系主任呢?我是真的不知道答案。

 

***此評比用國科會論文分類***

 附錄二: 直接COPY自鄭秀玲的網頁的論文發表狀況,讀者可以自行對照

1."Emerging Firms in an Emerging Field: An Analysis of Patent Citations in Electronic-paper Display Technology", 2011 , Scientometrics, SSCI & SCI, vol 89:1,  259-272,(Coauthored with Yun-Chen Yu and Tzu-Ya Wang).
2."What Determines How Long An Innovative Spell Will Last?", 2011, Scientometrics, SSCI & SCI, vol. 86:1, 65-76, (Coauthored with Jennifer Chen).
3."Measuring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Parceling out the Effect of Patent Scale and Patent Scope", 2010, Scientometrics, SSCI & SCI, vol. 84:1, 265-275, (Coauthored with Jennifer Chen and Sonya Wen).
4."The Impact of M & A on Company Innovation: Evidence in U.S.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2010, Scientometrics, SSCI & SCI, vol. 84:1, 119-131., (Coauthored with Chih-Hao Lin).
5."How Do Latecomers Catch Up with Forerunners? Analysis of Patents and Patent Citations in the Field of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ies," 2009, Scientometrics, SSCI & SCI, Vol. 79:3, 563-591, (Coauthored with Shihmin Lo and Wen-hau Chang).
6."Persistent Innovation: A Corss-Country Study of Output and Diversity Over Time," 2008,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Vol. 15:4, 323-326, SSCI & ECONLIT, (Coauthored with Yen-Ting Tsai and Jennifer Chen).
7."Public R&D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s at the Project Levels: An Exploration of Taiwan's Public Research Projects," 2005,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Vol. 23:4, 636-646, SSCI & ECONLIT, (Coauthored with Guo-Gang Huang).
8."The Pattern and Externality Effect of Diffusion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The Case of the OECD and Taiwan," 2005,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Vol 17:2, 133-148, SSCI & ECONLIT, (Coauthored with Shau-Chi Dai and Simona Sung).
9."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and Its Impact on Productivity in Taiwan's Electronics Industry," 2005, Asian Economic Journal, Vol. 19:4, 423-443, SSCI & ECONLIT, (Coauthored with Ming-Hung Weng and Yanzhi Wang).
10."The Evaluation of Public Science & Technology Projects in Taiwan," 2005,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and Philosophy, Vol. 17:3, 459-489, TSSCI, (Coauthored with Guo-gung Huang) (In Chinese).
11."Patent Citation and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I.T. Industry," 2005, Academia Economic Papers, Vol. 33:1,103-140, TSSCI, (Coauthored with Shu-Ching Chang) (In Chinese).
12."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Taiwan Banking Industry," 2000, Advances in Pacific Basin Business,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 4, 207-219, (Coauthored with Cheng-Hau Peng).
13."Scale, Diversific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aiwan Banking Industry: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 " 2000,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and Philosophy, Vol. 12:1, 103-148, TSSCI, (Coauthored with Yu-shuo Liou) (In Chinese).
14."The Effects of Bank Mergers," 2000, Monthly Journal of Taiwan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 36:11, 37-48, (Coauthored with Yan-Zhi Wang) (In Chinese).
15."A Risk-Adjusted Cost Function for Banks in Taiwan," 1999, Academia Economic Papers, Vol. 27:2, 247-281, TSSCI, (Coauthored with Chung Hsin Chou) (In Chinese).
16."Risk-Adjusted Efficiency in the Taiwan Banking Industry," 1998, Taiwan Economic Review, Vol. 26:3, 337-366, TSSCI, (Coauthored with Chung Hsin Chou) (In Chinese).
17."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for the Taiwan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Industry," 1998, Taiwan Economic Review, Vol. 26:2, 161-192, TSSCI, (Coauthored with Yu-Ting Lin) (In Chinese).
18."The Cost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SME Banks in Taiwan," 1997, Taiwan Economic Review, Vol. 25:1, 45-72, TSSCI, (Coauthored with C.C. Chen and J.T. Liu) (In Chinese).
19."Efficiency in the Taiwan's SME Banks: 1986-1994," 1997, Academia Economic Papers, Vol. 25:1, 69-95, TSSCI, (Coauthored with J.T. Liu and C.C. Chen) (In Chinese).
20."Economies of Scale and Density for the Taiwan Power Company," 1997,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and Philosophy, Vol. 9:1, 125-159, TSSCI, (Coauthored with H.W. Niu and S.E. Wang) (In Chinese).
21."A Survey on Economies of Scale, Economies of Scope and Efficiency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1996, Taipei Economic Inquiry, Vol. 34:2,111-147, TSSCI, (Coauthored with C.C. Chen) (In Chinese).
22."Constructing a Quality-Adjusted Price Index for Computers in Taiwan," 1996, Taiwan Economic Review, Vol. 24:4, 557-577, TSSCI, (Coauthored with B.J. Liu and S.Z. Yang) (In Chinese).
23."Measurement Methods for Technological Change Embodied in Inputs," 1990, Economics Letters, Vol. 32:4, 325-330, SSCI & ECONLIT, (Coauthored with J.R. Norsworthy).


    訪客    于 2014/04/08 08:10
    訪客   

    接行政工作對很多老師而言都是苦差事
    這我完全同意,所以她如果只是默默的當經濟系主任,全台灣沒有人會批評她。台大經濟的教授跟學生大部分也都會感謝他的貢獻。在我更熟的台大管理學院其他 系,當系主任就很像在輪值日生。在台大經濟系就很奇怪,很容易出現這種政治打手當系主任。證據跟近年歷任系主任如下: 陳博志 (1988-1990), 薛琦 (1990-1993), 張清溪(1993-1998), 劉錦添 (蔡英文姊夫) (1998-2000), 林建甫 (2000-2004), 何志欽 (2004-2006), 周建富 (2006 – 2010), 王泓仁 (2010-2012), 鄭秀玲 (2012-now)。本來以為自從周教授跟王教授後台大經濟終於可以有乾淨中立的學術空間,沒想到又開倒車換一個不會做學術研究只搞政治的系主任。

    #2 訪客    于 2014/04/10 13:34
    訪客   


    我認為經濟學家的好壞是要看政策預測的準確度, 鄧小平說不管黑貓白貓, 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有這麼多發表在一流學術期刊的經濟學者, 台灣為何經濟會16年倒退(拜託不要以什麼開放不夠來搪塞了), 以發表作為評斷標準這種作法, 真的要好好檢討一下了
    這種說法是大錯特錯。學術界有學術界客觀評量的標準,全世界都差不多。只是非學術界的人不知道。在美國經濟博士畢業後,通常優秀的學生是留在學術界當教 授,其次是去華爾街賺大錢。有一部分是去央行等政府機構工作。去華爾街跟去央行工作的話工作的績效就是政策預測。那些人的能力才跟經濟預測有關。 在學術界 就應該研究新的理論,新的方法來探討經濟學上重要的科學議題。不好就是不好。不應該藉著某些頭銜就裝專家騙外行人。

    第二段話我也不同意。台灣很少一流學術期刊的經濟學者,一點也不多。 不少學者不碰政治。 少數願意的那幾位也只能當到經建會主委。 在綠營當過官的有胡勝正院士,在藍營當過官的有管中閔院士。 兩位都是台灣少數論文發表真的很好的學者。 拿他們來跟鄭秀玲PK一樣可以讓鄭秀玲很難看。 但是兩位院士當官又有多大的權能作事情? 權在總統 行政院長跟立委手上。 台灣的官場文化就是少做少錯,少說話少被罵。 當完就算了。

    你提到
    " 台灣為何經濟會16年倒退(拜託不要以什麼開放不夠來搪塞了)"
    更顯出你可能完全沒學過經濟學或是經濟學知識並不是很多。 你可以去看我的四小龍經濟那一篇,台灣經濟是緩慢成長沒有衰退是其一。 第二是台灣是四小龍中最封閉的。 最封閉不是對中國而已,而是指對全世界。 撇開中國人不談不算,台灣還是最少外國人白領來工作的地方。 台灣封閉是事實,封閉對經濟不好我想連鄭秀玲都會同意,她反的是中國她自己都說沒有反服貿只反服貿的簽訂過程。 當然不開放不是經濟不好唯一的主因。 不要忘了馬英九之前做了八年的是陳水扁。 兩黨都有責任。 我其他文章也提到教育政策失靈。 政府的常務官跟一般官員素質普通等等這些都是原因。 只是台灣民眾眼中通常只有藍綠統獨對立,不能看清經濟好壞的真原因也不知道對的路是什麼方向。

    "以發表作為評斷標準這種作法..."
    當然不是完美。 但是重點是鄭秀玲頂著系主任的頭銜就讓不知情的民眾以為她學問很好就該被戳破。 她的學術論文發表事實就是這麼少。 學術上她什麼專家都不是,甚至可以用更難聽的名詞來形容她的"成就"。 不會做學術研究的教授事實上就是懂得比金控的分析師多不了多少,那種教授做經濟預測也沒有比金融分析師多準到哪裡去。

    #3 Lee Roseline    于 2014/04/12 01:47

    分析中肯,太多民眾就是因為她的系主任頭銜,而盲從相信。既然要檢驗別人,自己當然也要經的起檢驗。
    非常感謝肯定!

    #4 天啊    天啊 寄信給 天啊 于 2014/04/13 11:05
    天啊   

    以期刊等級來判斷一個人講話正不正確??
    期刊是學者的工作成果。如果一個人的期刊發表很差,那有幾個可能:那個學者很懶不工作,或是那個學者的學識不好所以不被其他教授認可。

    一個經濟學家評論經濟問題的正確性當然跟她的論文發表多少有關。如果是一個專門研究總體經濟的學者而且還可以發表在頂級期刊,只要他沒有昧著良心撒謊,告 訴大家的結論會是全世界頂尖經濟學家研究的結論。如果一個學者這輩子連C級期刊都很難上,他怎算都不是"學術界的專家"。她講的話只是"常識", 通常那些 評論比金融界分析師(那些銀行的經濟學家)講的還不準確。這部份我不針對鄭秀玲,針對任何一位經濟商學教授。

    本文的目的也是幫一部分讀者釋疑為什麼鄭秀玲系主任的投影片有那麼多錯誤。不一定是她刻意隱撒謊,也可能跟她的論文發表成果有關: 因為她做研究的品質就跟她的投影片一樣。

    另外台大經濟系系主任應該要論文發表有一定的水準,為什麼她論文發表這樣還可以當系主任? 我還整理了續集,拿鄭秀玲的論文發表來跟 中國清華 香港科大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三位系主任相比。大家都可以想像結果還是一樣難看一樣慘。如果沒有報紙要刊登過兩天我就貼出來。

    別的不說,清大系主任是哈佛的 港科大主任是芝加哥的 我們新加坡國大的主任是史丹佛的。這三間加上MIT 普林斯頓是公認的經濟學五大聖殿。另外三間大學的系主任的學歷都很正常。拿RPI的畢業生當系主任,除非她論文發表很好,不然就是其中必有詐。至於這" 詐"是什麼,我想台大社會科學院院長也是經濟系的教授,她心裡知道。

    #5 喔 所以呢?    于 2014/04/13 23:14
    喔 所以呢?   

    感覺你的立場比鄭秀玲更明顯阿?
    "我想今天自由時報的記者可能是菜鳥或是蘋果新挖來的...中國時報的就是老鳥"
    這句話真的很有趣XDD
    可以問一下你怎麼突然從3/29/2014開始狂發文章批評鄭秀玲阿
    該不會連nus 教授的身分也是假冒的吧

    我想我比較明確的立場只有在批鄭秀玲。如果你要說我支持服貿。我也同意。因為那本來就是經濟學上對的事情。自由貿易有得有失,任何學過經濟學的都知道。而 且有很多理論實證都證明自由貿易協定是對簽署雙方都好的。馬政府如果有錯也是一些產業的條款跟補償受損方的方案。

    我的文章尤其是跟鄭秀玲有關的文章盡量客觀講證據。如果是要跟鄭秀玲比的話,我比他客觀多了。我的文章有證據有統計數字,我也有一些話未必跟馬政府的言論 一致(比方說CEPA的影響的一開頭有提到貧富不均,中小企業是有可能倒閉等等)。那鄭秀玲的投影片中只有批評服貿,沒有任何服貿的好處,而且批 評都沒有 證據支持,這是一部份讓我想開始批評她的原因。

    網路的世界有很多都是可以查證的。你可以自己GOOGLE我的英文名字。你看我的文章內容也應該知道就算一般台大經濟系的博士生也未必寫的出來。我的名字 又不好用,有什麼好裝的?

    至於為什麼從3/29/2014開始狂發文章批評鄭秀玲這很正常吧? 很多平凡的小市民本來都在過自己的日子。看到服貿越鬧越大才開始關心服貿。其實回想起來我一直後悔沒有更早開始批評她讓更多人在被她誤導前先看到我的文 章。現在其實都已經晚了,心理學上 人接受了錯誤資訊就不容易承認自己的錯誤。

    我的文章也提到我不光氣鄭秀玲的言論違反經濟學,她常年不做學術研究是事實,不信我你也可以去自己去GOOGLE查證。她只是濫用台大經濟系系主任的名號 來誤導民眾。我等了幾天看看台灣的經濟學家沒幾個敢開口批評她(我到今天還迷惑為什麼?可能還要在台灣經濟學術圈換飯吃吧?),網路上就有 STIGLITZ的原文也沒人看沒人指出她的錯誤。既然我小時候拿了台灣很多獎學金長大後卻又貪圖高薪幫新加坡人做事,我覺得這是我還台灣一些債 的好機 會。

    #6 Lee Roseline    于 2014/04/14 11:23
    Lee Roseline   

    XD這是一貫招式啦,就別跟這些人計較吧!
    不是說別人ROBOT投票,不然就是說假冒身分.這就是這些高喊愛台灣的人,面對意見不同時的一貫方式.
    別浪費寶貴時間回這些人,他們只是看到你學經歷,自慚形穢而已
    再度感謝支持! 我有考慮過要不要寫自己名字。後來還是決定冒著得罪鄭秀玲他們寫自己名字。這樣才比較有公信力一點不會向市政府官員來寫的文章。也可以澄清一點不是所有經 濟學相關的教授都認同鄭秀玲他們的言論。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18955351
Apr 24 Thu 2014

論文評比: 鄭秀玲PK施俊吉 鄭秀玲還是輸了

關於鄭秀玲的論文發表跟別人PK老輸不贏 讓鄭秀玲的支持者相當失望,所以這篇文章換一些比較LOCAL的"學者"上場跟鄭秀玲較量一下。另一半的原因是我想在評論施俊吉的發言時直接 引用這一篇讓大家公評他的論文發表狀況。

施俊吉的論文發表取自他自己的官網
http://www.rchss.sinica.edu.tw/people/bio.php?PID=36

學術期刊發表狀況直接COPY在文 章最下方。其實也是一目了然這個等級的。他1984年畢業。30年來只發表了16篇期刊。其中5篇英文11篇中文。當然因為他後期當官所 以沒寫論文不能怪他。鄭秀玲與朱敬一的論文計算詳見 "鄭秀玲PK朱敬 一:經濟學家的論文發表大評比"

評比結果也讓我大吃一驚。相信我, 我本來是想要讓施俊吉難看的,結果照我的評比,根據我的裁判,施俊吉居 然還是贏了鄭秀玲。客觀來說,在1988-1989前的施俊吉的論文發表狀況以本土學者來說是相當不錯的了! 5年之內他發了5篇英文1篇中文而且4篇英文是有計分的。甚至是2A 1B 1C。也難怪他當時可以從中研院轉進台大經濟系。其實施俊吉早年的表現反而凸顯了鄭秀玲真的是有夠混。施俊吉自1989年之後15年來就再沒寫過英文期刊 了雖然他現在講 話像綜藝咖,但是他的論文發表狀況讓我覺得他是不想寫學術論文了並不是他做不到。因為他認真作研究的時期大概可以有一年一篇C以上的產量 以本土學者來算是確實不錯。90年後沒有不代表他不會,應該是他把事業重心放到政治上了。

可憐的鄭秀玲,只能再等下一場PK 賽了

Journal Papers

  1. 施俊吉,2012,〈有線電視市場結構與經營區調整政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4卷第2期,頁165-191。
  2. 施俊吉,2009,〈電信互連與接續互惠〉,《經濟論文叢刊》,第37卷第1期,頁79-102。
  3. 施俊吉,2006,〈公用事業最低收費標準「基本度」的缺失與改良〉,《經濟論文》,第34卷第2期,頁191-212。
  4. 林欣吾、施俊吉,2000, 〈Coase推測與產品之功能調整策略〉,《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10卷第1期,頁116-126。
  5. 劉孔中、施俊吉、朱雲 鵬,1998,〈論反傾銷制度及其與公平交易法之關係〉,《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8卷第1期,頁37-57。
  6. 施俊吉,1996,〈兩階段重複性賽局〉,《經濟論文叢刊》,第24卷第1期,頁1-27。
  7. 施俊吉,1996,〈勞資協商中議題之選擇與談判均衡〉,《人文社會科學集刊》,第8卷第2期,頁71-90。
  8. 施俊吉,1990,〈以「持久戰」賽局分析公共財供給問題〉,《經濟論文》,第17卷第2期,頁169-179。
  9. 施俊吉,1990,〈多元談判賽局的均衡〉,《人文社會科學集刊》,第3卷第1期,頁191-213。
  10. 施俊吉,1989,〈以對局論分析勞資談判與罷工〉,《經濟論文叢刊》,第16卷第4期,頁523-541。
  11. Jun-ji Shih, 1989, "Edgeworth's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Ramsey Pricing",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21(2), 345-349.
  12. Jun-ji Shih, Chao-cheng Mai, Jung-chao Liu, 1988, "A General Analysis of the Output Effect Under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Economic Journal, 98(389), 149-158.
  13. 施俊吉,1986,〈是誰發現 Ramsey 定價法〉,《經濟論文叢刊》,第14卷第1期,頁203-212。
  14. Chao-cheng Mai, Jun-ji Shih, 1984, "Output Effect of the Labour-Managed Firm Under Price Discrimination", Economic Journal, 94(376), 931-935.
  15. Chao-cheng Mai, Jun-ji Shih, 1982, "Quality Change and Lancaster's New Approach to Consumer Theory", Academia Economic Papers, 10(2), 157-170. (TSSCI)
  16. Chao-cheng Mai, Jun-ji Shih, 1982, "Employment Effect Under Monopsony Wage Discrimination",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49(1), 242-245.


Lazywind    于 2014/04/25 08:03
Lazywind   

施俊吉那兩篇在Economic Journal的論文,是與麥朝成(C. C. Mai)合著的,其中一篇還是麥朝成領銜的。麥朝成在國外學術期刊經常發表論文,有一定的知名度與發表能力,更不用說英文的表達程度,這等於是施俊吉以麥 朝成「掩護」,否則施俊吉很難在A級期刊Economic Journal發表論文。
我完全同意囉。 全世界都一樣,前幾篇論文可能會靠老闆帶。 所以如果要對施俊吉嚴格一點是可以說他只能靠老闆發好期刊。 後來沒了老闆只能發中文。 我想還是讓數字說話就好了。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15586597
Apr 21 Mon 2014

政治干預學術: 台大經濟系主任論文發表慘輸中國清華系主任

台灣的文化上越來越講民主然而過度民主與凡事泛政治 化的惡果已經在各方面顯現。各大學的系主任一職就像是政府首長的縮影。由於過度民主導致台灣系主任的權力縮限不若國外大學系主任大。在台 灣擔任系主任的薪水加給有限、吃力不討好且承擔得罪其他教授的風險,結果導致只有"被輪到"、熱心公益或是別有政治目的的學者才會當此職位。對 比台大管理學院各系與台大經濟系系主一職,台大經濟系似乎加倍容易出現有政治色彩的學者擔任系主任。很多民眾不知情還以為台大經濟系的系 主任學問好又中立。筆者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用客觀證據證明台大經濟系歷任系主 任少有政治中立。現任系主任鄭秀玲的論文發表更比亞洲其他頂尖大學差遠了。

筆者不是反對優秀學者學而優則仕。畢竟學 術論文對實務的直接影響有限。如果有論文發表成果優秀的學者願意為國家社會貢獻所學是美事一樁。相對的,如果有學術水準不佳的學 者假藉系主任的名位誤導社會大眾,光用教授誤國一詞來批評都嫌太溫和。

(新增於 2014/4/28: 關於本文,鄭秀玲系主任於蘋果日報有相關回應, 超連結已附上,對本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一併閱讀。筆者的相關補充可以詳見:[回應] 鄭秀玲:在學術殿堂,良知是最終審判。)

筆者用表格整理了鄭主任對比於中國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三所大學經濟系主 任的論文發表成果。我們先從最客觀的博士畢業學校一比就已經很難看了。其他三位系主任都畢業至經濟學五大名校(US News把除了Stanford外的四所並列第一,前四名另兩所為 MIT 與 Princeton。)然 而鄭主任畢業自大多數人都沒聽過的RPI。筆者客觀的說這是間大約美國50名左右的學校。US News排名是連前75名都未排進,而且75名之後就不排了。

大學

台灣大學

中國
清華大學

新加坡
國立大學

香港
科技大學

 系主任

鄭秀玲

白重恩

Julian Wright

梁兆輝

博士畢業

1987

1993

1996

1987

博士學校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arvard University

Stanford University

Chicago University

US News
經濟所排名

75名之後
無排名

#1經濟
五大名校

#5經濟
五大名校

#1經濟
五大名校

A級期刊

0

7

11

10

B級期刊

2

12

15

5

C級期刊

0

0

3

0

英文其他

12

12

4

9

中文期刊

12

32

0

0

期刊論文
發表總量

26

63

33

24

來源

根據更新至2011網頁與
3
篇近期論文

根據更新至2012網頁

根據更新至2014網頁

根據更新至2007網頁

該表格的 A B C 期刊論文等級分類是按照台灣國科會的經濟學門期刊分類,尤其鄭主任的論文發表可以詳見(鄭秀玲PK朱敬 一:經濟學家的論文發表大評比)。關於鄭主任的論文發表若有人可以舉證我有疏漏,歡迎留言我可以更正。我的表格中有附上另外 三位系主任的網頁可供查證(另外三位系主任的論文發表量皆不少,有小誤差請見諒)。換言之,其實該分類是對台灣的經濟學者有利的分類。然而我們可以看到縱使鄭主任年資最深,但是她的學 術發表成果與其他三位系主任有極大的落差。 而其他三位系主任的論文發表狀況相去不遠。鄭主任的論文發表水準在三所亞洲頂尖大學都未必能升等到副教授更遑論擔任系主任一職。以鄭主任 的學術論文發表成 果擔任台大經濟系主任實在有欠妥當。台大經濟系其實不乏哈佛、芝加哥畢業且論文發表傑出的青中壯年學者,鄭主任要是真心愛台灣,不希望讓 外人誤以為台灣尤 其台大經濟系的學者論文發表都很差,就應該要好好考慮去留,不要讓台大經濟系的年輕教授在華人學術圈中抬不起頭來。

撇開台灣政治,真要評斷另外三位名校系主任的論文發表請參見(如何評斷經濟 學商學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國外經濟學界其實只注重比較A++跟A+等級論文發表量。坦白說,我看到的是香港科大的梁 主任略勝另外兩位一籌。本文主要目的是凸顯鄭秀玲論文發表的品質差的離譜,而且反正她的論文A級以上都是0所以我把所有A++A+A三等級的期刊合算在A級期刊中免 得像是讓三位亞洲頂級學者在較量就有點傷和氣啦!

這份表格剛好也可以當作新加坡相當國際化的一例。因為只有NUS的系主任是非本國人擔任。不光 如此,而且我2007初到NUS時系主任是印度學者,之後 換了一位論文發表很厲害的大陸學者。現任系主任剛上任不久為紐西蘭籍。台灣真的不容易有這麼國際化的一天。

 

筆者還整理了近25年台大經濟系歷任系主任如下。在網路年代,這些學者的從政經歷與媒體發言的藍 綠光譜都可以輕易Google查證他們是否專注於學術,與他們的媒體發言是否公正。大家也可以公評我所加的註解有沒有錯。有沒有參加 公職或是發言立場與那一個政黨一致就是比較客觀的定義。我的注解盡量避免主觀判斷好壞。除了何志欽之外,我 只陳述客觀的部分。

  1. 陳博志 (1988-1990): 綠營曾於民進黨時期歷任政府重要公職常於媒體發言,發言立場永遠與民進 黨立場一致。
  2. 薛琦 (1990-1993): 藍營。曾於國民黨時期歷任多項政府 重要公職
  3. 張清溪(1993-1998): 綠營台 灣法 輪功理事長。應該沒有擔任過政府官位但是曾多次參與綠營選舉活動。媒體發言大多與民進黨一致,尤其是反中國與反 國民黨的部分。但他也偶有批評民進黨做不好的文章
  4. 劉錦添 (蔡英文姊夫) (1998-2000): 泛綠如果我沒搞錯不 曾任政府公職。不常於媒體發言。然而少數發言立場多與民進黨一致。
  5. 林建甫 (2000-2004): 泛藍如果我沒 搞錯不 曾任政府公職。常於媒體發言。發言立場多與國民 黨一致。
  6. 何志欽 (2004-2006): 綠營。曾任民進黨政府財政部長。 (我個人主觀認為覺得他類似另一位前財長且曾任台大經濟系教授的林全一樣。雖曾在綠營為官然而媒體發言尚稱中立專業比較有學理根 據。)
  7. 周建富 (2006-2010): 純學者。
  8. 王泓仁 (2010-2012): 純 學者。
  9. 鄭秀玲 (現任): 泛綠早 年為學術研究欠佳的純學者。接任系主任後媒體發言與綠營立場一致。

筆者在台大當學生的90年代中後期更可以說是綠色恐怖的尖峰。當年台大經濟系一口氣流失了三位在台灣論文發表居前 五名的優秀學者 (另有網友提供資訊知名的熊秉元教授也 因為類似原因離台大經濟系): 巫和懋教授(1997離開台大經濟至台大國企),朱敬一教授(約90年代末期轉國科會,台大為兼任),管中閔教授(1999離開台大經濟至中研院經濟所)。坦白說我當年也只是個學 生,老師間發生的事情我知道的也有限。從台大經濟系的立場來看,少 掉三位在台大經濟系內當時論文最多的前三名學者,那不是一定有非學術的考量嗎? 另 外一個客觀證據是巫教授曾經在專訪中婉轉的說 (見巫 和懋堅定不移向前走/李彥甫)

" 不過,巫和懋心中仍有一些不平與擔憂,尤其是人事的傾軋。他表示,人事派系的糾紛,使得學術成績必須靠關係,一度讓他感到失望,甚至想回去美國,但最後仍 在堅持信念及家人朋友的支持下,繼續為理想目標奮鬥。他自認,雖然人事傾軋讓他離開母系經濟系,來到國際企業系(前台大國貿 系),但何嘗不是重新出發,另 立一番天地,一如他當年對於自己理想的堅持一般。"

巫教授明確表示不滿"人事的傾軋"至 於是否跟政治相關外人無從查考。至少客觀的事實顯示2000年後擔任系主任的學者的政治色彩明顯淡去。而且如果筆者沒有搞錯,周教授跟王教授應該算是從不碰政治的純 學者。然而自從鄭秀玲系主任接任後,政治干預學術似乎又死灰復燃。

經濟學是高度量化只講客觀證據的科學。經濟學與 一般大眾理解的社會科學不同。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學術論文一定要有統計與數學。鄭 秀玲系主任近期引起軒然大波的服貿相關投影片與懶人包裏的內容卻鮮少有經濟學術理論或是實證研究支持,光這一點就已經跟她的經濟學者 身分不符。這種行為不 光讓台灣一般民眾誤解經濟學,也會讓外國人誤以為台灣的經濟學界水準皆是如此。尤有甚者,鄭秀玲系主任更扭曲諾貝爾得主Joseph Stiglitz對於自由貿易協定的三條建議 (詳見鄭秀玲如何誤 導民眾(一): 扭曲Joseph Stiglitz 的三條建議)。根據Joseph Stiglitz的英文原文,他從未說過經濟規模要 對等與自由度要對等才能簽貿易協定。原文本意只有一條: 那一條就是反對鄭主任不斷宣稱的服 貿條文要對等。錯誤引用直接影響了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聲譽,鄭主任不該主動澄清公開道歉嗎關於Joseph Stiglitz對 於黑箱作業的批評,鄭主任也隱瞞了原文主要批評的是行之有年的美國貿易協定黑箱審查流程。在一般人心目中最民主最自由的 美國其實審查自由貿易協定時也沒有 逐條審查。為了減少國會議員對自由貿易協定審查的延宕與利益關說干擾,美國有特別法使得國會議員只能對貿易協定整份接受 或是整份否決。如果鄭主任中立客 觀,不是有義務讓社會大眾知道"黑箱審查貿易協定"是美國的實務嗎? 身為台大經濟系主任不是應該有義務 客觀的告訴大眾 "黑箱審查" 與服貿協定有利也有弊嗎?

這張台大社科院的新大樓鳥瞰圖還真夠綠。

結語:

  1. 鄭 秀玲的英文論文發表很差是客觀事實。如果有人能拿出客觀證據反駁很歡迎。
  2. 筆 者對於鄭秀玲懶人包的直接批評詳見四篇相關文章: 鄭秀玲如 何誤導民眾(一): 扭曲Joseph Stiglitz 的三條建議
  3. 綠 營支持者常給我的回應是"英文論文發表差又如何?" 我在PK朱敬一那篇一開頭就有提到。以 後如果你看到不分藍綠有任何教授當官或是在報紙上發表評論,你都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去看看那個教授的研究做的如何?他在學 術界是被認可的專家嗎?台大或是中 研院有很多論文發表很好讓人尊敬的真專家,也有很多博士畢業後就偶爾勉強擠一點時間出來做一點學術研究的假學者。那些假 學者在學術界沒有成績也不是專家。 假學者說的不一定有錯但 是假學者不能算是一般民眾心中想的專家。假學者的發言不見得比銀行分析師,財經記者,財金名嘴,政治人物說的正確多少。
  4. 在台灣要發表學術論文在英文期刊是比國外難。所以能上A級期刊的老師都 很值得尊敬。如果鄭秀玲一輩子都專注在教書跟上美容院洗頭,我今天一點也不會想拿她出來"研究"她的論文發表。重點是她仗著外人不知道學術界的狀況用台 大系主任的頭銜招搖撞騙。我們就來看看這位系主任的學術水準到底如何? 結果是幾乎0蛋。 其實我拿三大系主任還有朱敬一院士跟她比,就像我下面提到的是空軍對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經濟學界的人一看標題就知道一 定是看笑話。如果是台大經濟的林向 愷或是其他人當系主任還不會這麼難看。 綠營支持者有興趣我還可以找一些朱爺管爺的徒孫輩來比比鄭秀玲,那論文發表水準就可能比較勢均力敵一點了。要是拿徒弟輩的來比鄭秀玲恐怕還是輸多贏少。
  5. 博 士念不好的學校又怎麼樣? 第一:她可能博士前的成績不好。因為據我所知跟經驗,台大經濟系的學生蠻容易進前50的學校攻讀博士每 年台大經濟最好的一兩位都是念前十名的博士班。其他幾乎都是前50名的學校。第二:博士念不好的學校會使得學到的知識差一點,像 坦白說我在NYU都少學到 一些只有在更好學校才能學到的頂尖知識。在NUS我們也不斷思考怎麼改進我們的博士班。NUS經濟商學系的博士班還是跟美國前 10差很遠第三:第一第二點確實在學術界也不是那麼嚴重重要。如果自己個人很努力自 修作研究,還是有不少後來成功可以研究作很好的例子。但是鄭秀玲的情形顯然不是。她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平凡。在她的例子上博士念很差 就有兩個涵意。(1) 她的學歷跟論文發表狀況互相佐證她從來不是個好學者(2) 不要忘了她是台大的系主任。她差還影響到台大。下面很多教授朋友提到台灣系主任不一定研究好,我同意我文章也一開頭就有 簡短討論。讓社會大眾知道系主任學問可以很不好也就是我的目的。
  6. 我正在寫另外一篇跟政治無關的大學生選系的文章,突然領悟到其實台灣老用學術水準差的學者當系主任是有傷 到台大的國際學術印象那 是台大世界排名不高的原因之一,台灣(經濟商學)學生想出國念博士跟碩士申請學校也不如香港新加坡中國容易,跟台灣系主 任用輪值日生的方式多少有關。


    標題錯了吧?    于 2014/04/21 16:40
    標題錯了吧?   

    附上真正的政治干預學術的舊聞來平衡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10/23/n3992663.htm?photo=2

    系主任乃是主任身兼研究人員
    並非卓越研究教師代表....
    你真想比應該以全系來評比

    第一,我沒有說中國學術界比台灣少政治干預,我要證明的是台灣號稱自由但是還是連台大都有政治干預。我會把你的LINK留著。就像你說的當作平衡。但是台 灣不是自己覺得自己比中國香港新加坡都"民主進步"嗎? 那鄭秀玲系主任的情形怎麼解釋?台灣有比較好嗎?

    第二,"系主任乃是主任身兼研究人員,並非卓越研究教師代表...."
    這就是台灣才有的情形。我一開頭等於也有為這個怪異現象提出一些解釋。我這篇文章用客觀證據證明另外三所大學不是這樣。 我可以拿香港新加坡的其他7-8間大學的系主任來比,鄭秀玲的論文發表差成這樣怎麼比都輸都很難看。

    在國外當系主任還是要有一定的學術研究水準。不是像值日生用輪的。而且一般台灣民眾也可能還以為台灣系主任就是學問最好。本文一開頭也有提到本文目的就是 要告訴讀者台灣系主任學問可以很不好。

    第三,你可能沒有看懂我文章的意思,我一點也沒有說台大經濟系年輕教授論文不好。我也沒有暗示台大經濟整體而言輸清華。我有明說台大經濟很多論文表現不錯 的年輕教授,我還可以加碼告訴你論文不錯的包括前一任的系主任。那為什麼要讓一個論文發表這麼差的鄭教授當系主任?

    我沒有好好算過,台大經濟系約30-40位教授,我猜鄭秀玲的論文發表可能排在25甚至30名之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算算。其實那樣比較也蠻有趣 的。不過既然鄭秀玲的支持者通常很喜歡跟中國比較,很喜歡說什麼都要對等,我們對等比較一下很有趣吧?

    我可以澄清我就是針對鄭主任個人,沒有批評台大經濟其他教授的論文發表的意思。 評斷其他教授的的論文發表狀況不是我的目的。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統計。 鄭秀玲不一樣在於她藉系主任的身分一直作出誤導民眾的言論。 所以本文希望讓大家看清楚她在過去27年來的學術表現。

    #2 Lazywind    于 2014/04/21 19:48
    Lazywind   

    作者還漏列一位在法律經濟學領域的學者熊秉元,他也是因為台大經濟系政治偏向嚴重而離開。至於鄭秀玲,我不曉得她當初如何在台大經濟系混到教職,所寫的反 服貿報告品質還遠不如大學畢業論文應有的水準。
    非常感謝提供! 我個人不像鄭秀玲可以信口開河講話一點證據都不用。 我對我提到的三位教授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所以敢作上述指控。 我跟熊教授比較不熟,所以就不方便隨便把他也牽扯進來。我個人心裡猜測跟您的意見是一樣的。

    我對鄭秀玲的看法與您一致,看看台灣的經濟學者沒什麼人敢出來講話,所以決定出來把他們的惡行都公諸於世。反服貿照著經濟學理論實證等也可以說出不少支持 的道理,實在不能接受鄭秀玲用電視名嘴的方式亂寫報告。

    #3 Lazywind    于 2014/04/21 20:36
    Lazywind   

    黃兄大概是我的學弟 :)。台灣雖有不少經濟學家支持服貿,但能夠一直出來講話的,卻是屈指可數。就我所知,大概只有台大農經系副教授羅竹平寫過幾篇文章,還在天下的獨立評論 一一回答反服貿者對他文章的意見。

    熊秉元從未公開說明他何以離開台大經濟系,但他曾私下與我一位學妹提起,台大經濟系十分偏綠,他覺得受到排擠。這也是很可惜,在台灣願意以法律經濟學為領 域的學者其實不多。

    我希望黃兄多寫一點。ECFA有四大項,而服貿是其中的一項,四大項若能簽訂,就等於是完成了台灣與大陸之間的FTA,也能夠因此順利與他國協商洽簽 FTA。這不只是台灣的經濟利益,也是在全球生存的思考戰略。反服貿的不但完全無法理解其重要性,死都不相信,而且一直將之貼上統派標籤,也不斷 將自己貼 上民主、自由的標籤,以示其「正當性」,沒有什麼比這更荒謬了。

    觀諸施俊吉(他算是我半個師兄)的服貿觀點,居然可以寫出這麼外行的論點。我相信他其實知道,但就是基於綠營立場,鐵了心,胡說八道,這是台灣的悲哀。至 於陳博志,他以前教過我,是綠營中我比較敬重的學者,人很聰明,思考細密,不免受到政治立場的影響,他的言論不見得正確,但可以想一想。至於鄭秀 玲,那是 個不入流的學者。
    我是B80和R84那一屆的。當年申請學校不順利所以多耽誤幾年,所以我當教授的資歷不算長。去美國前其中有一年我也在經濟系當助理所以雖然我沒念過經濟 系,但是聽過不少事情。

    我想你聽過的熊教授的事情跟我聽過的三位教授的故事算是相當一致。只是我盡量拿出可以查證的事實才寫。

    有機會我會多寫ECFA相關的經濟評論。多謝提醒這部分。只是有時候也會心虛自己的專長不是總經。不過看到那麼多人可以隨口說出連經濟系大學部學生都知道 不對的事情,也是有所感慨。

    我不認識施俊吉但是他的幾次評論都很好笑。可能就是要用那樣的言語才比較容易煽動群眾。就像我這一個月來也有點體會,好好說經濟學只有20-50個人看, 講些跟服貿有關比較有攻擊性的話就上百上千人讀。這是種有趣又無奈的社會現象。

    我到經濟系的時候陳博志已經開始從政路了,我倒是聽過幾次張清溪說他類似的好話。我修過兩門課的老師劉憶如聽起來跟陳博志現在有幾分類似。我想人的政治立 場是會影響他們的評論。劉憶如以前當老師的時候說的話跟今天不太一樣。15-20年是很長的時間,可以了解這些老師的說法會隨時間跟人生經歷而有 所改變。

    悄悄话

    #5 就事論事就好 就論論人大概搞錯方向了    于 2014/04/22 09:41
    就事論事就好 就論論人大概搞錯方向了   

    立論觀點是野蠻特殊的
    經濟系跟商學院的教授就是這樣評等論文表現。我沒有任何扭曲造謠,不信你可以去問任何你相信與熟識的經濟系或是商學院的教授。關於期刊分等有不同意見歡迎 來POST文。尤其英文期刊分類我不介意換成對鄭秀玲最有利的期刊分等來比比看。

    所以如果你相信我說的是真的,至少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台大要選論文發表這麼差的學者當系主任? 其實不管藍綠心裡都有數。

    甚至我也不怕再多得罪一個親綠學者。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台大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論文發表,只比鄭秀玲好一點。我沒辦法比她是因為社科院長不一定是經濟系的 教授。而且台大社科院長畢竟比鄭秀玲少在公開場合說不符合經濟學家身分的話。

    #6 路過路過    于 2014/04/22 11:09
    路過路過   

    ABC級期刊是怎麼定義的??
    可以詳細參考跟政治無關的

    如何評斷經濟學商學教授的研究成果?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398991

    每一個大學為了評鑑自己的教授的表現好壞,都會有一個期刊分等表。我待過的NYU跟NUS都有。同樣的台灣國科會也有一份分等表。任何分等表上面的頂級期 刊(約前五名)大致都會相同。名次越後面的期刊就越沒有公認的排名。甚至坦白說每個學校的期刊分等都是自己的教授造出來的。所以每個學校的教授或 多或少會 把自己常常發表的期刊塞進TOP5-10名的排行。

    像鄭秀玲的例子剛好比較極端所以很好評比。因為如果照台灣國科會的期刊分等,他27年只發了2篇前100名的英文期刊。在這種期況下不管用哪個大學的期刊 分等表都一樣慘。

    #7 Lazywind    于 2014/04/22 17:41
    Lazywind   

    代為補充作者黃兄的一些意見:

    1. 黃兄在其所寫的「鄭秀玲PK朱敬一」這篇文章中,即已根據國科會列出經濟學A、B、C 級期刊。這個名單是可信的。仍有懷疑的網友不妨以Ranking of Economics Journals 等字眼在Google上搜尋,也可以得到其他的名單,差距不大。

    2. 關於台大經濟系主任的任用,就我過去的理解,該系的教授們並不熱衷於這個職務,這是因為它屬於為系上服務的職務,而不是權力地位的象徵。因此出任該職的教 授,不一定是學術有卓著聲譽的,但也有相當優秀的(例如王泓仁教授),但鄭秀玲是最弱的一位。也有的本身有一定的成就,但來到台大教書之後,卻喜 於學術行 政,本身的研究實力下降。林建甫即為其中一例。

    3. 即便是非技術性的研究報告,還是有一定的基本規範,絕對不能踰越。很不幸,鄭秀玲的反服貿報告處處違反了這些基本規範,包括移花接木、張冠李戴、主觀臆測 等等。在我看來,鄭秀玲其實是以台大經濟系主任的身份,去唬弄年輕學生。學生不懂事,猶可理解,但大人帶頭惡搞,使服貿議題blown out of proportion,令人不可思議。

    4. 其實只要與學界有些淵源,一看作者黃兄相關系列文章(如學術期刊評等)的寫法,就會知道他一定是學術中人。我之前有這種感覺,後來才知道黃兄是紐約大學博 士,這是相當優秀的學校,而且能在國立新加坡大學任教,也不容易。

    5. 這算是建議。黃兄不妨也在聯合報網站建立部落格,或可以將你在這兒寫的文章,也在該部落格發表。
    非常感謝您的補充。我百分之百同意您的論點。我以前也沒有經營過部落格會去研究了解一下聯合報的網站。再次謝謝提醒。

    #8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 于 2014/04/22 20:08
    心如石硯   

    在台灣當今的學術環境下,其實行政工作大家是能推就推,換言之,
    系主任所代表的,往往並非全系最強的老師,也非整個系的看板人物.
    聽過很多教授對於系主任這個工作,其實都是興趣缺缺...

    所以,系主任的研究成果不怎麼漾這回事,自己倒不怎麼意外就是了...
    (當然有更多的,是有著學術以外的事務要忙,才導致論文產出之匱乏...
    您知道的,台灣政界最喜歡找"學者"背書,也讓許多教授的"兼差"都比本業精彩多了.)
    台灣這些情形我大致知道,我有不少台灣教授同學朋友。 不過就是不知道非學術界的民眾知不知道? 很多人都把鄭主任稱為"專家",把她的"投影片"當"研 究"。 我只希望這篇文章能戳破這兩個假像。 也希望民進黨要是再利用台大經濟學者出來講話時能有所收斂跟顧忌。

    我是猜想鄭主任一定會快快樂樂繼續作下去。 要是鄭主任真下台換一個研究好的學者,那一個教授說不定比鄭秀玲還恨我。:)

    在美國好大學,系主任通常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們因為年紀較長所以比較少作研究,但是早年都是極度優秀的學者。因此擔任系主任各方面都很合適。 我還是 菜鳥剛到NUS就問過我們NUS的長老級學者說為什麼我們要讓研究很好的中生代學者擔任系主任,那不是浪費他們的時間嗎?我得到的答案是新加坡的 系主任權 力很大,可以決定(主導)雇人跟升等(沒有投票這一道手續),如果不把權利交給研究好的學者,研究不好的學者不會在意學術研究很容易會把系帶往 很"local"的教學型大學的方向。

    我不確定HKUST跟清華的考量是什麼,但是我看到的是通常會希望系主任像門面,要有一定的國際學術能力,不然是會有點難看。 中國現在很有銭,很樂意砸錢作門面。 所以白主任跟鄭主任比才真的是比空軍對陸軍還差的遠,應該是空軍對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吧?


    #9 Nobody    于 2014/04/22 21:54
    Nobody   

    分享一下我對文中黑箱的看法。
    在面對與中國之間的任何交流,只要套上統獨等相關疑慮問題,絕對就會陷入無限迴圈,但不可諱言,我們中國的關係是特別的,引述 姚立明 的話:「簽完服貿,中國將會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我接下來兩個命題,各位覺得可以相容嗎?第一、中國是政治上最大的敵人。第二、中國是軍事上 最大的敵 人。(但是服貿簽下去以後)中國成為台灣最大的經濟夥伴,將來不會有問題嗎?」。這句話,難然不完全100%完全對,但至少至少有1%的可能性。 哪怕是這 麼1%,我們不應該因為是美國的「黑箱審查貿易協定」or國際慣例都是這樣,我們就也要跟黑箱,面對這1%的可能性,難道不該透明、僅慎一點嗎?
    本文主要討論鄭秀玲的行為,並沒有要討論服貿的好壞,更沒有要討論統獨。你如果有看我其他文章就知道我一直說的是服貿有利有弊當然我對總和判斷是利大於 弊。既然要說我也不怕。

    已經轉貼發文,其他回覆詳見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18277585   

    #10 AUSL Via    于 2014/04/22 23:18
    AUSL Via   

    U mean a guy is not good enough, then what he said is not right?Are u good enough to say she is not good enough?
    你的語氣有種像是念哲學系社會系或是政治系的感覺。就只玩弄字面上的邏輯。

    鄭秀玲不好不是我的主觀判斷,有客觀事實可以查證。歡迎拿客觀事實來反駁。所以跟我好不好無關。

    鄭秀玲的論文發表很不好事實,那又有什麼影響? 我猜你沒有看
    我另一篇跟朱敬一院士對比的那一篇一開頭我就寫了。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675138
    我可以再COPY一次

    以後如果你看到不分藍綠有任何教授當官或是在報紙上發表評論,你都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去看看那個教授的研究做的如何?他在學術界是被認可的專家嗎?台大或是 中研院有很多論文發表很好讓人尊敬的真專家,也有很多博士畢業後就偶爾勉強擠一點時間出來做一點學術研究的假學者。假學者說的不一定有錯,但是假 學者不能 算是一般民眾心中想的專家。假學者的發言不見得比銀行分析師,財經記者,財金名嘴,政治人物說的正確多少。

    #11 SL    于 2014/04/23 03:10
    SL   

    http://heartinkstone.pixnet.net/blog/post/176587203-%e6%b2%89%e9%bb%98%e8%9e%ba%e6%97%8b%e6%95%88%e6%87%89%2c%e6%ad%a3%e5%9c%a8%e5%be%8c%e5%ad%b8%e9%81%8b%e6%99%82%e4%bb%a3%e7%9a%84%e6%a0%a1%e5%9c%92%e4%b8%ad%e8%94%93%e5%bb%b6--
    敝人已經在此篇下方大發高論長篇留言痛罵藍綠兩黨政治操作的奧步, 您的文章寫得太好, 敬請輕移蓮步至此連結, 撥冗閱後不吝指教, 謝謝!
    謝謝分享看法

    #12 SL    于 2014/04/23 04:05
    SL   

    這篇點出重點:很多時候國立大學的資歷是用來"普渡"用的,
    魏啟林算是很成功的例子, 只是拿來當官後反而綁手綁腳, 一要放棄歐洲國籍, 二當官後不方便隨時進出中國要申報, 現在悠游"重視學歷"的商界群挺好,
    鄭主任相較有什麼料? 商界連名校耆老都見過了, 只有政界勉強可用一下,
    黃俊英也普渡了羅世雄, 搞政治畢竟要和個性有關, 藍綠喜好不同, 鄭教授為了市場口味難免重了點, 至少他沒拿鞋子給聞, 感恩!
    之前看網友分享什麼教授寫的服貿文, 完全不懂,
    拿印刷業來說, 這是個在台灣已經混不下去的傳產, 因台灣人不愛看書只能印選舉傳單, 實務上來說"單價高品質差", 如果量大都會到中國福建下單, 因為藍燈書屋的高價精裝書都在中國印, 台灣要印什麼鬼報什麼價? 中國公司承攬印刷的英文開發信發的非常勤, 還有白痴認同服貿對印刷業的開放不公平, 說中國能到全區台灣只能到福建, 我舉了印佛書也不會增加多少佛教徒的例子(助印是佛經寫的之功德說, 在路邊放到發黃浪費資源, 助印者根本不在意), 其實是中國比較怕台灣或其他國能到處設, 如何思想控制? 這種沒實務經驗而且無視政治人性心理的言論, 還有人相信, 真是蠢到不思議, 就算中國能設台灣全區, 印刷業也不會來, 成本太高是也, 來台灣印選舉文宣則是活得不耐煩,
    我倒是評估如果服貿通過, 台灣一半的教授都會被中國的優秀教授比下去失業, 1個月前服貿剛搞就鐵口直斷, 在這篇獲得驗證, 實在開心不起來!
    樓上有學者分析加入優劣, 台灣不用"中華台北"名稱和旗幟, 能參加國際活動嗎? 這是國際霸凌社會的政治問題, 民進黨連這小小名稱問題都沒膽到國外絕食抗議, 淨會欺侮自己人, 老是像小孩要同胞選邊站畫中隔線, 然後陷入一種循環(找議題->搞社運->倡立法->談統獨->美國中國反對->從頭開始), 敝人不學無術不看電視不投票, 都能在好好研究服貿一個月後導出這邏輯, 從法律切入國家統獨定位來搏眼球和選票, 反正在美國中國反對下只是廣告一場, 根本不是愛台灣只是愛自己,
    江揆藉機搞個房產政策, 李登輝任內就開始發明的奇招, 地產是"不動"產,供給和需求要以"地點"為準才能供需平衡, 蓋一堆養蚊子的爛房擺明就是想貪汙,在媒體扯半天, 一堆相好已經準備擬好標單要投標了吧!
    鄭教授要是有料, 混商界比混政界賺太多, 而且可以安心養老不被丟鞋, 這些不需要念太多書不需要懂經濟, 只要了解人性都可以猜出一二, 就像想買賺錢的股票就不要碰沉迷宗教或女色不專心經營的公司啊!
    鄭教授如果誤判形勢, 中國現在勢力愈來愈強, 美國都不得不當上賓來商量, 看中國扣押日本船報仇真爽, 什麼漢賊不兩立以德報怨(來搶利益就打, 不搶就裝清高), 為了自己利益利用權位犧牲同胞的戲碼, 演來都不覺得良心不安嗎?

    #13 SL    于 2014/04/23 04:32
    SL   

    #8
    當時留言不敢罵太多, 這年頭沒錢的人更要學著懂法律, 很多有錢的爛貨超會欺侮窮人, 不過現世報的不少所以還是不要做壞事,
    台大還有一位很妙的教授, 退休後以基金會名義在台大占地蓋別墅, 這位很值得研究一下,
    目前我最想看交大女校長的研究, 他到底是怎樣迷上白狼的邏輯?
    某國立大學還不知哪來的預算, 聘一個自稱是藝術家的奇怪人物, 不是美術學歷專業也沒有任何得獎作品, 卻常常雇請裸模拍照, 可能藉機"調姿勢"才是重點, 因為網站作品毫無才華也不可能得獎,
    版主要寫"珍希"教授我可以貢獻ㄧ些奇人異士名單, 鄭主任要閃邊還不夠格呢!

    #14 RU31    于 2014/04/23 15:38
    RU31   

    一樓和十樓的大概是法輪功的人,見不得大陸人比自己人好,特地幫自己人講話。
    鄭秀玲是法輪功的人。
    每個板都很容易有不同的意見來POST文囉。;)
    歡迎有空再來分享意見。

    #15 y    于 2014/04/24 02:03
    y   

    經濟學並沒有那麼"學術" 因為那畢竟只是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做統濟上的結果 但除非"慣性不變" 否則是難以準確預測未來的
    重點還是哪個政治掌控的經濟阿
    因為貨幣的信用擔保本來就是政治阿
    不懂政治的經濟學家是真的經濟學家嗎??
    我想你應該從來沒學過經濟學吧? 主修經濟商學的同學就知道經濟學的研究就是數學。沒有辦法證明因果就沒有辦法上我所提到的A+ A++期刊。你可以去看年輕人愛看的彭明輝對經濟學者的批評,基本上就是經濟學太數學不實際。這麼說我會接受是一般人對經濟學的批評。

    "除非"慣性不變" 否則是難以準確預測未來的"
    這句話不錯,所以當慣性存在時統計就有用,不然就沒用。
    慣性不同時就只能靠理論模型來幫助預測

    你心中想的應該是總體經濟學
    經濟學有很多子領域 很多子領域有很聰明的經濟學家發明了巧妙的方法可以證明因果。比方說朱敬一教授是勞動經濟學家,那領域特別多可以證明很強因果的研究。

    "重點還是哪個政治掌控的經濟阿"
    也許你是念政治的吧?這句話對我而言看不懂也邏輯不通

    "因為貨幣的信用擔保本來就是政治阿"
    我念財金系出身,當年還一心想念財務博士,你這句話也很奇怪? 什麼是你所謂的政治? 世界上三大貨幣 美元歐元日圓擔保的算是政治嗎? 古時候有一陣子貨幣的擔保是黃金,限在黃金不是貨幣但是還是有類似價值,這算什麼?

    "不懂政治的經濟學家是真的經濟學家嗎?? "
    你完全不懂經濟學,你可以去問你信得過的經濟系教授這句話
    下次你看到陳博志林向愷也可以問這個跟政治無關的問題。不過你問的時候要小心喔 不然他們兩個搞不好還誤以為你要諷刺他們攻擊他們...

    經濟學裏頭有數學經濟學,連對我而言都會說那是無聊的數學。沒那麼數學的有賽局經濟學,台灣最好的學者之一是巫教授。還有管教授的專長是計量。而且台灣國 際級的經濟學者(那些中研院士)一半都是計量經濟學者。計量經濟學基本上就是統計學。這三個領域的研究都是數學。跟政治一點關係也沒有。

    你講的話最直接有關的就是大家在吵的總體經濟學,就算是總體經濟學家,也不用涉及所謂的政治。因為經濟學本身是科學,讓科學發揮實用與應用價值是政府部門 的工作。教授應該專注研究跟教學是個科學家,官員才該管政治。你可以批評的是教授發明的東西有沒有實用價值。要讓那些東西有實用價值可能會牽涉到 政治但那 是政府的工作。不是發明理論或是預測模型的人的工作。台大某些教授就是常年不做研究沒有學問沒有知識居然還敢東指西指不知羞恥。


    #16 訪客    于 2014/04/24 12:18
    訪客   

    拿新加坡、香港來比?用語言優勢拿加強你的觀點嗎?
    拿中國清華來比?是因為中國人擅長灌水嗎?63篇?不覺得太極端?
    20幾年前畢業什麼學校能證明什麼?
    管中閔朱敬一這些「爺們」水準如何?大家都已經看得很清楚
    妳要幫鄭說話換方法吧。她27年來沒作研究就算跟台大其他教授比也輸。跟朱爺管爺的徒弟徒孫比還是輸。跟英文灌水都無關,因為鄭幾乎0蛋。反正顯然妳主觀 已定沒必要多説。有本事拿出客觀證據來辯。妳上面每一個問句都代表了你的偏見。不信我,你可google查證,我都有提供證據給你查證。還有啊, 如果鄭比 朱管爺的徒孫論文還差就跟英文無關了吧?妳想看我也可以比,就怕妳們傷心失望。

    #17 Lazywind    于 2014/04/24 19:33
    Lazywind   

    黃兄在上一篇回文中提到經濟學的方法,我想我應該可以表達一些這方面的意見。

    年輕的時候,我常感到困惑甚至反彈,為什麼讀到大學程度以上的經濟學,會需要那麼多的高等數學做為學習的基礎?經濟學難道不就是分析人的行為嗎?數學可以 擔此大任嗎?奧地利學派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是經濟學不需要這些東西。

    後來我的年紀漸增,才逐漸瞭解到它們的必要性。簡單講,數學是邏輯性最強的工具,幫我們修飾並檢證推論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錯誤(人的腦袋有其極限的)。它 也是一種「語言」,使經濟學家們可以透過這種共同的「語言」彼此「對話」(論文發表也是一種對話),而不會過於受到使用自然語言或文字本身不夠清 晰或價值 判斷上的障礙。朱敬一教授曾在其所著的研究所級個體經濟學教科書序言中,也有討論。以黃兄的程度,應該可以理解我的說法。

    以前我曾在學校教書,每次第一堂課會告訴學生,學習經濟學(不管是其中那一個領域)有兩個層次:to understand and to feel。第一個層次其實算是容易的(但要有不錯的數學基礎),第二個層次才是真正困難的,但如果能到第二個層次,就可以返璞歸真了。一般年輕且資質不錯 剛畢業的博士,可以達到第一個層次沒有問題,但那一種學生可以在學校當中就達到第二個層次呢?大概美國top 10的經研所學生可以,但也不會是全部。
    您說的非常好。 我以前開始學經濟學主學的是財務相關的應用賽局。 我有類似的想法。 就是那些數學那麼難跟實際的世界不同學了作什麼? 沒有了數學模型,就沒有了客觀的共同語言,也就不容易有客觀證明因果的方法。 也就很容易流於現在大家在網路上的你一言我一語的那種經濟學。

    您說的後半我也同意。 比方說克魯曼跟Stiglitz基本上也是反對美國跟別國簽FTA。 他們的報紙上的文章也是沒有數學只有邏輯。 但是他們這些真大師不用數學只用推理基本上都是對的。 甚至他們的邏輯推理比差的數學模型還要對。 我看他們的文章也常要停下來思考消化。 而其他"銀行經濟學家"跟鄭秀玲寫文章也是只用推理沒有數學但是什麼樣奇怪的話都會跑出來。 沒有經濟學造詣的人看起來都一樣。 這有點像是武俠小說中那些武功絕頂的人不用真的拿刀槍(數學或是統計) 出來比劃就可以分高下。 旁觀者沒有一定的造詣也看不出來誰贏誰輸。

    #18 lichen1943    lichen1943 于 2014/04/24 19:53
    lichen1943   

    感謝你這麼用心地分享
    人生幾何
    目地或觀念偏差就可惜了滿身的學識學位與地位
    國父說
    有千百人的智慧應服務千百人
    可惜的是
    一般人的智慧陷入偏差
    心不中正
    言不篤信
    行不端正
    這樣的謬誤
    卻不知不覺
    大搖大擺
    大張旗鼓
    為年輕人做出了最壞的示範
    很令人痛心

    古時,要想成為博士:其一,必須恪守孝道;其二,必須精通《易》、《尚書》、《孝經》、《論語》;其三,在學識上必須兼綜載籍,窮微闡奧;其四,必須有潛 心治學的志向;其五,必須身體健康;其六,必須社會關係清白。

    今人確定不如古人嗎
    非常感謝分享。 在這裡寫多了或是回不順眼的留言,有時也會讓自己的修養變差。

    悄悄话

    #20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于 2014/04/25 17:06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我幫你整理一下
    1.她論文很少
    2.他是綠的
    所以這個經濟學教授不可信

    兩行話可以解決你大一大篇廢話

    對了 這篇可以請多少錢?
    因為很多人寧可相信沒有證據的廢話
    看到有證據的話還是不相信
    我在新加坡當教授薪水很高不需要錢

    #21 公平正義    于 2014/04/25 17:17
    公平正義   

    鄭秀玲這樣回答,你怎麼看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8415687.A.283.html   
    她等於沒有否認我上述的客觀事實吧? 顧左右而言他一直說自己很有良心做的是對的。還有 Joseph Stiglitz 的錯都不算了嗎?

    關於學歷,她聲稱
    "我當時拿到眾多名 校如Cornell University 和 University of Michigan等入學許可。但為減輕家裡負擔, 最後我選擇了提供全額獎學金的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

    這我沒特別意見。 我也認識不少人為了金錢原因只能念比較不好的學校。 我同情任何這種經歷的朋友。 但是我認識的台大經濟的朋友不少是有更好的學校不給獎學金,為了獎學金屈就TOP20-50的學校。 我們不用爭論這部分太多了吧? 我想她的文字等於默認我指控她念的學校不好了吧? 我也同意學校不好不是那麼重要,只是她論文發表不好的佐證。

    至於她要辯解她論文不好的說詞要我回應亦可。我考慮另行專文。在我看來我覺得他在為她論文發表不好找藉口。就像她自己說的 "...我和一般純粹的經濟學者不同..." 就代表他跟學術界的經濟學家不同囉。 "不同" 可以是比較好比較壞或不能比,那就自己判斷囉。

    至於她說
    "一直著重於跨領域研究並發表論文於跨領域期刊,例如Scientometric,在資訊科學領域排名 前5名,包含有電腦資訊、管理和經濟等文章。"
    她的第一篇Scientometric發表於2009年,那1987-2009年之間都在作什麼?

    然後她2009年之後只能發Scientometric,連發了8篇。任何混學術界的就知道這樣有兩種可能(1)那期刊很爛 (2)作者跟期刊編輯很熟所以只有發那本期刊才容易上。

    然後評Scientometric這本期刊本身,她可能沒有去看我的經歷? 就像我一直說的總經不是我的專長,產經才算。 他提到的資工資管跟經濟正好就是我在學術界的最大的特色。 這也是為什麼我先前是經濟系跟資管系合聘教授。 簡單的說我很夠格說那本期刊不是好期刊啦! 聽她又在騙外行。要不然我另外專文再寫一篇找客觀事實證明Scientometric不是TOP5。 我也不知道有沒有必要?

    #22 訪客    于 2014/04/25 17:21
    訪客   

    "在國外當系主任還是要有一定的學術研究水準", 我在美國TOP5,我們的系主任怎麼是用輪的? 大陸經濟系怎樣我不知道,大陸理工科系是金字塔,正教授下面一堆副教授助理教授帶人做事,成果上頭都掛名,跟台灣單一老闆的研究團隊比發表不是很奇怪? 然後比畢業學校就更噁了, 吳茂昆校長畢業的學校哪個排名你看得上眼? 沒有邏輯關係的就不要列在同一章表好嗎
    你是說管理學院或是經濟系嗎? 我一直強調我說的是管理學院或是經濟系。 如果你待的TOP5是這些系的話可以分享出來。 上面有人說我寫太長,不寫長也會有人東挑西揀。

    第二段我也不用回吧? 我在說經濟系。經濟系很多論文單一作者,通常1-3人。不懂就不要亂說。

    如果你講話這麼不客氣我也不用對你客氣。你眼睛有瞎嗎? 我有明說不好學校畢業也可以成功。另外就是你又拿物理系來比經濟系。不同領域差很遠,沒學問只懂理工就不要亂扯。 諾貝爾獎得主中醫學跟化學很多都是"非傳統英美名校"的教授,物理學中等,經濟學幾乎都是名校教授。這是不同領域就有不同的特性。 我想你也沒看我其他兩篇在討論鄭秀玲論文的文章吧? 我一直說不同領域不一樣。 我說的是經濟學跟商學。

    #23 picky    于 2014/04/25 18:00
    picky   

    台大經濟系的問題,是書生太多,有學術能力、見解的人,不願出來,只願自己關起沒來舒服舒服。結果半瓶響叮噹的就出線了。
    這我同意。 台大經濟那有很多讓我佩服的人。 所以我才一直強調我是針對鄭秀玲。

    #24 訪客    于 2014/04/25 18:31
    訪客   

    所以你是說...台大經濟系主任不可以對台灣政治社會有看法嗎?隨便一個草莽匹夫都可以挾帶政治目的批評台大系主任了,人家成就高度勝你百倍豈有不能說的 道理?

    完全不懂拿其他系主任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要比也是你把自己學經歷貼出來證明你比台大經濟系主任有立場評論吧?按照你的邏輯是不是全台灣考不上台大的以後 都不要投票了,因為他們學養太差不足以行使公民權力,知識太淺不夠格有政治意見?好險我們有個連草莽匹夫都可以恣意發言的民主社會,不然人家位高 權重又這 麼會玩政治手段,你似乎該煩惱一下身家性命安全對吧?

    再來,姑且不論你那藍得發紫的有色眼鏡究竟能不能看到事實,即便人家泛綠是又礙著誰?針對政府的批評也要言之有物人家才信嘛,現在就是政府發現自己政策漏 洞百出快被人民看破手腳了才派一堆政治打手出來抹黑轉移焦點,你要不要自己檢查一下這篇是在反駁對方論點還是在謾罵抹黑轉移焦點?

    沒學問只會嘴砲就不要出來丟臉了啦^.<
    你有好好看過我的文章再批評吧! 有邏輯的人看就知道你說的有道理還是我。

    你眼睛瞎到看不到我有說我的學經歷嗎?

    #25 r-one    于 2014/04/25 19:05
    r-one   

    對你批評鄭秀玲的部分沒有興趣,但是對你將經濟學的重要性看得這麼高非常有意見。

    經濟學向來就是個尊崇「理型」的學問,因此,無論是自由市場,還是各種模型,都是簡化了非常多因素而得的結果,這樣的學問,卻在政策界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相反地,重視階級正義的社會學者,或是體制正義的政治學者卻一直不被政策界重用,你能說是因為經濟學很科學,或是因為經濟學很厲害所以才被用嗎?錯了,因 為經濟學給予簡單的數字,並且那個數字可以透過加減參數來改變,很容易變成幫執政者背書的棋子。

    你說經濟學是科學,所以只要做好研究,給執政者參考就好了,但是你卻無法否認,經濟學家本身已經被捲入了自己研究的"經濟"之中,在影響經濟,透過什麼力 量?就是政治和權力,若經濟學永遠無法考慮這些複雜的因素,就永遠不該聲稱自己有多麼重要,頂多是眼盯"理型"的不切實際的學究而已。

    如果鄭秀玲是法輪功成員,也深知中國的步數,那她為什麼不能利用經濟系主任的位置來說話、來影響大眾?你說她說的不對,有陷阱,那就是你經濟學家再次看不 透真實世界,世界本來就不是一堆架空的模型,模型裡永遠算不到中國以經促統的巧思,算不到經濟系主任的位置可以這樣被使用,如果版主繼續自詡為" 科學 家",那就勢必要隨著時代的洪水被淹沒。
    我對政治學不了解也無法評論。如果要我批評政治學,我會說政治學似乎也沒有解決台灣的政治亂像吧? 政治學也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現在民主國家看起來也很多問題? 我年輕時也都跟現在的學生想法類似,你們也許不信,但是我沒有投過國民黨任何一票。我到了美國住六年時期,一部分是陳水扁,一部分是美國的"民主"在在都 讓我對民主失望知道民主制有很多問題,這些帳應該算政治學者頭上吧?

    至於社會學,我算是學過一點社會學的皮毛。我學過的社會學告訴我社會學是反科學反因果跟反客觀證據的。尤其你可能不知道,在商學院最早的時候就像是各個社 會科學的戰場,有心理學 社會學 經濟學 統計學,漸漸的相信社會學的人越來越少。因為社會學在商場上不能幫公司什麼,那些數學統計模型可以幫銀行公司賺錢。

    我終於可以幫鄭秀玲說句話了,她自己否認自己是法輪功by"從未參加宗教活動"。我自身經驗是沒有證據她是法輪功(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法輪功是其他數位 台大經濟的教授。

    就算她是法輪功也不代表她知道中國的步數吧? 她知道的步數跟平民一樣多吧?

    "那她為什麼不能利用經濟系主任的位置來說話、來影響大眾?"
    我說過幾次囉,她當然可以評論。但是要有客觀證據跟理論根據。她的話都是主觀的臆測。就像一般電視上的名嘴一般。

    "你說她說的不對,..."
    最客觀的錯就是我那四篇中第一篇關於諾貝爾獎得主的文章。她誇張了一點吧? 你覺得她是不小心的還是故意的?
    對不認同她言論的人來說整篇投影片都是類似的謊言。

    "模型裡永遠算不到中國以經促統的巧思,"
    也許這是你價值觀的重點。你可以去看
    "[評論] 姚立明在新聞追追追談的人民抗爭正當性"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18277585
    直接跳到第三點開始看我有回應。我覺得那邊我應該還算中立。

    "算不到經濟系主任的位置可以這樣被使用"
    也不盡然,經濟學一向假設人是自私的。 我都把經濟系系主任的歷史都列給你看了,我當然很清楚為什麼她要做這個系主任。

    其實個人事小,我一個人可以輕易的移民到我認同的國家。但是人很特別,對自己出生成長地有特殊的感情。我想也許我跟鄭秀玲都只是在作我們自己覺得對的事 情。

    #26 lichen1943    lichen1943 于 2014/04/25 19:17
    lichen1943   

    加油
    用有色眼鏡
    而且邏輯觀念不強
    大概很難用心思考你的說法
    不過
    有邏輯訓練
    可以理解你的立基點
    我想我可以理解你想表達的是
    不要用頭銜來誤導群眾
    事實上用黨派意識( 狂熱失去清晰的頭腦 )加上利用頭銜
    誤導群眾
    這不是一個學者的作為

    感謝你用心的揭發不為人知的細節
    再次謝謝支持!

    #27 Chihwei Chang    于 2014/04/25 19:37
    Chihwei Chang   

    看的出來您對自己的學術能力與成就相當有自信,以及您相當痛恨假知識分子。少數幾個人基於甚麼立場說甚麼話,那是政治的範疇。相比於政府、我對您利大於弊 的判斷更有興趣。不知可否撥些時間,以經濟專業的角度,詳細說明您的立論基礎,而非只是片段的、被動式的反駁。如此能省些無謂的筆戰,也才是真正 的重點。
    "您對自己的學術能力與成就相當有自信..."
    這我不敢當。在流覽台大經濟系年輕教授的論文成果的時候不止一次讓我慚愧跟對自己的成就不高而反省。

    "...我對您利大於弊的判斷更有興趣..."
    所以您是指服貿的立場嗎?
    我同意我沒有完整的說明我如果說利大於弊,理由到底是什麼?
    我在各處片段有提及各式各樣的局部看法。
    也許我是應該好好整理我自己的論述。

    不過任何一個有良心的學者如果要給建議不是有政治目的話就更要客觀小心不要犯錯。這也是一個為什麼我沒有整理我自己的論述的原因。

    我在別處也有提及服貿牽涉很多產業,幾乎沒有人可以每個產業都了解細節。所以我也不可能都知道。我最有資格評論的是電子商務產業因為我是資管系的教授而且 研究大多與電子商務有關,我反而一句話都沒說過,因為我沒有去研究過找到客觀的數據,我就不應該像鄭秀玲一樣直接用主觀去猜測一些事情。

    像我念過財金所也曾經修過財務博士的課,我另一個熟的產業可以算金融。我一部分的論述在最新寫的那篇文章中。我也可以承認我那篇文章的語氣不夠中立客觀。 但是施俊吉他們比我有身分地位多了,說話不是更應該謹慎客觀嗎? 但是他們有嗎? 像我有提及綠營論文最好的經濟學家可能是胡勝正院士,不光如此,他的研究還是總經為主台灣可能他是第一。 他最有資格評論可是我都沒看到他說任何話? 也許就是一樣希望如果發言就要盡量客觀正確不要不小心就說錯話。

    #28 訪客    于 2014/04/25 20:42
    訪客   

    鄭秀玲 (現任): 泛綠。早年為學術研究欠佳的純學者。接任系主任後媒體發言與綠營立場一致。
    發言一致就泛綠喔?
    那我說馬英九當選 蔡英文當選算什麼?
    我解釋的不夠清楚。我對泛綠的定義確實是=發言與綠營立場一致。
    所以我把林建甫前系主任歸泛藍,他說不定也不高興。但是我覺得很公平。
    不然你可以提供你對泛綠的定義為何?

    #29 訪客    于 2014/04/25 21:04
    訪客   

    看來有人認為黃兄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書,只能拿到22K。還有人幫你的長文準備了只有兩行字的「懶人包」哩。:)

    壬色列理工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在美國的很多經濟學排名名單上找不到。即使有名單能夠找到排名,也列到很後面。例如,根據NAP排名,它是第107名;根據 IDEAS排名,它是第80名。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美國經濟學會所列出的各排名名單聯結:

    http://www.aeaweb.org/gradstudents/Rankings.php

    有趣的是,我在網上找到一份全球200排名:Rankings of Academic Journals and Institutions in Economics。台大經濟系排行184,壬色列理工學院呢?在那裏?

    再來看看以前鄭秀玲喜歡投稿的Scientometrics這份期刊,很不幸,它也經常不出現在經濟學術期刊的排名當中,甚至不在排名100名之內。例 如,以下的聯結:

    http://www.journal-ranking.com/ranking/listCommonRanking.html?selfCitationWeight=1&externalCitationWeight=1&citingStartYear=1901&journalListId=294

    去年六月底我第一次讀到鄭秀玲的反服貿報告,我不禁搖頭三嘆。這樣一篇所謂的報告處處違反了最基本的規範,連大學畢業論文應有的水準也沒有。就以鄭秀玲提 到Stiglitz的任何貿易談判應對等為例,要不就是鄭秀玲英文太差,沒有讀懂Stiglitz整段的意義(Stiglitz原文還附了例子說 明),以 至於整弄錯;要不然就是為達到特定目的,而斷章取義。

    有網友認為經濟學會淪於幫執政者造假。真實的情況是,不論是經濟學、社會學或是任何一個領域,都會出現學者不以誠意、正心為出發點,幫執政者或者是反對者 刻意造假的情況。

    非常謝謝您幫我解釋。

    #30 Lazywind    于 2014/04/25 22:46
    Lazywind   

    我在上一篇忘了打上我的匿稱Lazywind。:)

    上一篇提到Scientometrics這份期刊,其實根據上篇我所提供的聯結,它列上319份經濟學術期刊,Scientometrics都沒列進去, 也就是連排名319名都沒有。

    有些網友對經濟學的瞭解實在很欠缺,提出的辯解說法,我看了也只能搖頭。鄭秀玲做為一個個人,她當然可以表達對服貿的意見,但是她以經濟學家的身份寫成報 告,就應該遵守最基本的寫作規範,即便是非技術性的報告也是如此。而從她的報告內容中,有很多對實際情況也不清楚,心中先有了反服貿的「答案」, 然後再去 找所謂的「理由」。就算是在投資銀行工作的二、三流經濟學家,膽子都不敢這麼大。

    除了黃兄的文章以外,網路上其實也可以找到不少批評鄭秀玲所寫的報告,如果有心瞭解,不怕找不到的。但是那些將鄭秀玲當「英雄」的跟隨者,都對這些批評很 不高興。黃兄做了正確的事情,為了讓他不要太孤單,必要時我也會插進來寫幾句話。

    最後,從鄭秀玲反服貿報告事件來看,不少年輕人實在是很好騙,這麼輕易就相信一份沒有遵守基本規範的「報告」。

    感謝支持!

    #31 Rocky    于 2014/04/25 22:49
    Rocky   

    很多人說,為什麼鄭秀玲不能有自己的意見?我的見解是,她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意見,但是當她以臺大經濟系教授、甚至是系主任身份發言時,就要知道這個身份讓 她的發言格外受到社會重視,而這個重視來自於這個社會給予「一流大學」的「一流學者」的「專業知識」的「信任」。但她如果不珍惜這個社會給予的信 任與託 付,謹言慎行,而任意以自己的「二流專業」、替自己信奉的「政治立場」服務,那麼就辜負了這個社會的期待,該被撻伐!

    這裡牽涉到兩個問題:「二流專業」與「政治立場」。政治立場,了解情況者就了解,其它不用多說。即使不談政治立場,格主這篇談的「二流專業」,我覺得是最 重要的問題:錯誤的分析比沒有分析更糟糕!格主提到她錯誤引用 Stiglize 文章的例子,充分顯示了她寫懶人包的態度:不明究理、強詞奪理、缺乏邏輯!如果這是一般學術文章的 citation,那麼顯然是不及格的。不令人意外的,那個懶人包的內容充斥著這種禁不起檢驗的內容。這就是二流學者、二流專業!很遺憾地,許多學生、民 眾沒有專業的訓練(不怪他們,這是學者專家的工作),卻因為她的頭銜而全盤接受了懶人包的內容!哀哉!

    我不否認鄭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愛臺灣的心,但若沒有嚴謹的專業能力做後盾(這就是格主的重點),以二流的分析得到錯誤的結論,則愛之足以害之!
    完全同意,謝謝!

    #32 訪客    于 2014/04/25 23:34
    訪客   

    看了你的文章我覺得你犯了邏輯謬誤
    你的文章大部分都針對鄭秀玲的學歷以及他的論文不好
    又說他的主張與民進黨相同所以說她泛綠
    進而說明他的主張是錯的
    我覺得要反駁就要針對他的言論主張比較有說服力
    不然就像在抹黑
    只著重在人身攻擊而不討論他所提出的說法
    還有我當初投馬英九但我反服貿
    以你的說法我是泛藍還是泛綠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二分法的
    難道因為跟執政者意見不同就一定是泛綠!?
    這篇文章主要確實是說鄭秀玲的學歷以及他的論文不好。
    我對泛綠的定義是與綠營主張一致。

    關於鄭秀玲的言論有誤,請參見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一): 扭曲Joseph Stiglitz 的三條建議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二): 扭曲CEPA(香港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三): 扭曲服貿協議對中國人民來台的規定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四):"大規模經濟"跟"垂直整合的好處"

    #33 訪客    于 2014/04/26 01:04
    訪客   

    樓上大概沒仔細看或根本只從PTT連來看完這篇就急著po文,你質疑的部分不是他這篇的重點,你要的討論格主另以專文一部分一部分的討論了
    是的,謝謝幫我澄清

    #34 SL    于 2014/04/26 06:09
    SL   

    請教授不要生氣, 網友背景百百種, 不懂也不可能靠幾句留言教到懂(敝人承認自己不學無術), 就跳過去吧!
    數學是科學之母, 任何研究的科學最後都會用到數學,
    經濟科學本來就是數學, 剛開始學的個經總經其實只是教導名詞定義和彼此關係, 但是關係強度和時間等太多變量, 只有高微等數學才能建立模型, 模型就要用來未來預測, 並且利用預測結果來制訂有效的經濟政策, 統計數據可以隨時代進公式中, 來判斷是否政策需要調整,
    台大有非常多公費留美名校博士, 我不太清楚這些同事看著鄭主任表演不夠專業的行為, 為何沒人出來做專業上的補充? 許多網友就算學有專精確實沒見過這種學術世面, 所以鄭主任靠著台大名聲比天高啊! 教授要教井裡的人天有多大, 最好請人先用力跳上井, 不然教授打字把手打斷把自己氣死人也只是看到井口的天啊!
    很多人也不知道藝術是數學, 從遠古繪製圖像常是記錄科學方面的經驗, 以便在未來預測並改進技術, 比如比例就可以算出長度和時間, 多少笨蛋最後淪為圖手沒在想, 做出來的作品是垃圾罷了!
    魏啟林是不太熟的長輩, 還有不認識的許士軍到元智開創超級事業第二春, 目前有不少國立大學教授都是他們的學生, 這些大老忙自己的, 就是看出服貿是政治找議題的鬧劇之一吧!目前金融業有非常多金融model設計者是數學高學歷者, 金融業很多高薪工作考高微, 如果數學邏輯好, 法律文字邏輯也不會有破綻,
    版主說鄭主任專業不足, 論文有問題, 所以鄭主任是以不專業假裝專業來包裝觀點,如果觀點代表政策就大有問題, 所以質疑版主的人, 更該以比版主更專業和更多數據資料等來反駁, 鬼打牆咬住版主有偏見, 卻拿不出料來反駁有料的結果, 就是證明自己既笨又呆, 這是基本邏輯謬誤還能再談什麼邏輯?
    台灣教授的薪水至少約100K(起薪約70K還要加研究), 新加坡行情是台灣3倍, 香港行情是台灣2倍, 基本上敝人不學無術認為版主教授寫得很好, 內行人就會去查專業, 外行人才會看背景因為其他看不懂, 拿著台大招牌更要小心點, 不然用私人身分學歷為自己政治意見背書不要怕沒人聽不是更清爽點?
    非常謝謝您分享意見。

    如果先前已經有人出來指證鄭秀玲,我也只會在電視前看看就好。就是看連Stiglitz這麼明顯的士都沒人敢說? 鄭秀玲在學術界沒發論文在電是頤指氣使像是自己是台灣最懂的人? 我就決定我來試試看能不能讓一些民眾改觀。

    其實魏啟林當年也教過我最基本的行銷學。我只是一個很大的班裏的小學生。他其實是另一種不好的教授的典型。每次上課講笑話從頭講到尾。學生都哈哈哈了一學 期結束後, 我連那個什麼幾P幾C最基本的通通沒學到。

    有機會我會寫寫國外教授的薪水,先前有一陣子這話題很熱門。其實美國州立大學教授的薪水在網路沒有隱私的被公開的。新加坡香港卻實薪水是再多兩三倍。這算 是間接我想在這裏POST文的遠因。我想在香港新加坡的台灣人教授如果可以在台灣領7-8折的薪水應該都會回台灣了吧?

    #35 SL    于 2014/04/26 06:18
    SL   

    教授竟然改個人介紹把資歷都寫了

    #36 SL    于 2014/04/26 06:45
    SL   

    看到版主在#21的回覆大吃一驚, 記得申請密西根應該比康乃爾容易? 我知道台大就有個公費留學康乃爾的博士助理教授還是副教授, 傳奇的聯考類組"榜首", 鄭主任在高手如雲的同事間解釋這些是幹嘛?
    像敝人說自己不學無術, 他直接說"考不上公費"不就好了, 而且很妙, 我印象中美國商學院很挑家世不給獎學金, 商學院不是用來普渡眾生是用來服務有錢人的, 不然華頓收辜仲諒在台灣只能上私大的程度是怎樣? 就是想要增加學校捐款和擴大學校影響力呀! 獎學金的資歷應該不難查吧!
    我畢竟只是有不少經濟系的朋友,有些申請學校的資訊不夠精確。您說的事情我一回完我也有想到。縱使台灣沒有錢,每年都有至少一個公費名額。而且其實嚴格 講,鄭秀玲的家庭負擔說沒有真的為自己辯解到。因為大部分的經濟系教授應該都是靠自己不是靠家裏,但是有人可以有頂級名校的獎學金啊? 有人可以有公費有人可以有TOP20-50的獎學金啊? 跟我同期的經濟系公費同學就念我們NYU。

    商學院我可以澄清一下。美國商學院很有錢。但是博士生收很少。如果是Business Economics, 一般只收1-2人,每個系都只收1-3人,只有財務比較大可能收3-10人。所以這些博士生每個都有獎學金。NYU大約第10名可是因為在紐約而且哥大商 學院小,所以NYU有很多MBA所以很有錢。我當年獎學金是學費全免加22K(美金)一年。那是基本款。老師可以靠加獎學金搶人。我聽過最多的是 3萬美金 加價值12K的宿舍免費。等於是42K美金一年。所以窮學生念商學博士不會有錢的問題。

    看家世收人的是MBA。那很挑家世。其實我們NYU是有名的學店型的商學院。不光MBA大學生入學也是挑家世。所以其實我也反對台灣改什麼繁星制度。因為 有一天就有可能會變成那樣。

    #37 L, S (not SL)    于 2014/04/26 08:19
    L, S (not SL)   

    可能因為我不稱自己是很會唸書的那種聰明人,所以你文章批評他的一些邏輯我不太懂.我的疑問是,就算是在學校成績很好,念的學校超強,全額獎學金,發表文 章很多等等的人,並不代表他看法就一定是對的或是他的立場沒有任何其他原因使他偏向某一政黨.我一直以為智力跟智慧是不能畫上等號,而且服貿議題 也不只是 經濟問題,所以用他的資歷等來評斷他這次作為怎麼覺得搭不起來.我知道這些頭銜多少都會有影響這個人的可信度,不過我向來都是比較推崇以說話的內 容來決定 要不要採納這個人的意見,而非他哪個學校畢業寫了多少篇論文等等.
    一直到第三行我同意。可能文章太長您沒空看完,最好有同樣的評語。

    關於直接評論鄭秀玲的言論可以參見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一): 扭曲Joseph Stiglitz 的三條建議
    等四篇。

    如果您有空看完後有不同意見歡迎來表達

    #38 張笠聲    于 2014/04/26 11:46
    張笠聲   

    凡事泛政治化會有惡果 有何科學證據證明或政治判斷否?
    問地球表面上可否有任何國家因為過度民主造成惡果?
    「台灣過度民主造成許多惡果」是一科學主張與否?其真值為何?有科學根據?或是你身為學者的科學猜想?亦或是可作政治猜想?
    包括你本人利用科學討論政議題治時不都是「泛政治化」的嗎?「因為他是科學所以應避免觸及政治主張」,「科學歸科學,政治歸政治,科學不應有政治目的」這 篇文章和你的部落格本身就是是政治主張非科學的主張不是嗎!
    「研究作得爛,其政治主張必然是災難」是一科學猜想還是政治猜想?
    你在政治議題上自己是以學者身分包裝政治主張的人因為當你想要在意見上影響他人時,本來就是政治行動,並且你也是穿上科學的外衣的人,沒有比鄭秀玲好,也 沒有比較差。
    但這是不好的事情嗎?那是因為你的前提是「政治比科學低下」
    也就是「民主治理遠不比(科學)精英治理來得對眾人好」
    以你的邏輯來說,你可以宣告你是泛藍,因為國民黨就是這麼想的一個政黨。
    關於你前四行的問題,請參見
    "過度自由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那一篇。
    當然那些論述不能算科學證據。

    比較可以算科學證據的是台灣的經濟數字。那跟政治無關可以參看
    "亞洲四小龍 2000-2014 的經濟表現"

    "部落格本身就是是政治主張非科學的主張不是嗎!"
    這不算我的本意,我大半文章跟服貿沒人看,只有服貿有人看,有2-3篇文章是真的回應網友的問題。所以變得越變越多。

    「研究作得爛,其政治主張必然是災難」
    我從沒這麼說過。我文章最後有相反的論述。我說研究不好說的不一定有錯。請參看結語第2點。

    我覺得我比鄭秀好一點點的是我有拿出比較多的客觀證據來。她幾乎沒有。這是我的政治目的。我希望他們以後發言時謹慎客觀一點。所以像另一位樓上網友說的我 只有批評他們沒有自己對服貿的論述。

    我那一句說"政治比科學低下"?請找出來?

    "「民主治理遠不比(科學)精英治理來得對眾人好」"我也沒說過。我承認我覺得新加坡的政府跟制度比台灣好。新加坡是菁英治國但是不是教授治國。科學學術 與政治本來就應該是兩條不同的生涯。

    照我自己的定義,發言與國民黨立場一致算泛藍。關於服貿這件事情我不否認我算泛藍。我默默無名第一次大量公開發表評論,我不會永遠跟國民黨說一樣的話。但 是陳博志林向愷永遠都說綠營好話。客觀來算鄭秀玲可以算只有兩次。 我可以保證我不會說連勝文的好話也不會去投他。但大概也不會罵他吧? 我對現在熱門的核四也中立。這樣算藍嗎?

    #39 張笠聲    于 2014/04/26 12:01
    張笠聲   

    對不起我真的有點生氣
    民主的價值就是在非科學人和科學人都有平等的一票去決定他們的未來
    不是科學可以代替每個人去決定公共政策
    科學可以去影響別人的想法 但不應站在上位
    因為得到科學資源的人
    是社會的既得利益者
    但社會不是完全由這些人組成的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下科學判斷
    但是每個人都可以下"他們自己對自己未來利益"的判斷
    這全部的人才是政治的主體,所以每個人選擇立足點是平等的,不論科學與否,這才是民主的價值核心
    所以相信精英治理可以作出較好選擇的人,包括共產黨,國民黨,都令人憤怒
    你的科學說的是什麼我不理解?
    台灣教授不多科學資源?

    "因為得到科學資源的人是社會的既得利益者"
    這不通吧? 是政治人物 成功的企業家 有好老爸的才是既得利益者,台灣學者很沒錢沒權,馬政府確實是很愛用教授當官。那也只是他自己的偏好,以前沒那麼多教授部長,換下一任總統也不一定用教授 當部長了。

    我沒反對你說的一部分? 例如"他們自己對自己未來利益的判斷等等" 其實你要抗議我好像也錯篇了吧?這邊我只有討論鄭秀玲的學經歷,你的指控很多我都沒說?

    也許你先看完我那篇"過度自由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那一篇再來抗議吧? 那邊有一大半你期望的回應。我相信我的答案不全然是你想要聽的。但是也不會完全是對立的。

    #40 Lazywind    于 2014/04/26 13:06
    Lazywind   

    樓上有網友做出太多的延申性的說法,並不是在黃兄的文本與邏輯之內。西方有句話"put words in one's mouth",將話放在別人的嘴巴裏,可以形容這個現象。

    「相信精英治理可以做出較好選擇的人,令人憤怒」,這句話我個人完全同意(但也不是在黃兄的文本裏)。鄭秀玲最大的問題就是她不是精英,卻以精英自居,以 台大經濟系教授的身份,寫出完全脫離應有專業水準的反服貿「報告」。坦白說,那是寫作文,不是寫報告。

    「民主政治,票票等值」,我個人也完全同意(有誰反對嗎?),因此每一個人都有權利發表意見。鄭秀玲當然也有這個權利,但她若以專業自居(她已經多次公開 如此表示),就必須接受更深一層的檢驗。爛意見也是意見,但並不表示爛意見應該成為政策,否則大家每一件事都公投就可。民主政治下,最難做到的是 如何在民 粹與專業之間做出平衡,這是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中最大的挑戰之一。

    再以鄭秀玲對扭曲Stiglitz「貿易談判應對等」看法為例,鄭秀玲可能是英文太差,完全沒有讀懂,也可能是刻意斷章取義,以使讀者產生錯誤的印象,誤 以為連諾貝爾獎得主也是如是觀。如果問題在於前者,那就是鄭秀玲的英文專業有問題;如果問題是後者,那就是鄭秀玲違反了她自己在ptt版所宣稱的 良知。其 實她整篇報告處處出現了這些基本問題,既缺乏查證、也充滿臆測,這不是一位以專業與良知自許的教授應該做的事情。

    #41 路人甲    于 2014/04/26 15:03
    路人甲   

    姑且先不用管鄭教授的學術不用管她有多少篇論文發表,看到有人說鄭教授的研究成果和能不能當系主任有沒有直接的關係,看到現在說法兩極。
    當1天和尚敲1天鐘,請大家的焦點注意在鄭教授當經濟系主任是否稱職?
    鄭教授是否真的有做好系主任份內的工作?大家可以去打聽一下。

    這件事情的根本是她用她系主任的身分大量對公共政策評論而且不符合經濟學的一般推論。 一般台灣民眾不知道以為她學問好所以盲從專家而被誤導。

    我在這篇稍早的回應或是另外一篇朱院士那篇有提過,如果她只作純學者,縱使她論文發表不好,我一點也不會想寫文章討論她。

    你說的另一部分其實台灣也應該反省討論一下,就是為什麼系主任變成用輪值的。 說值日生比較難聽 說像軍中的值星官就好聽一點。 我舉了三個例子,在國外好大學的系主任論文發表的狀況也要被考慮啊! 像是那些世界大學排名很容易有一項是學者對該大學或是該系的學術印象。 如果不熟悉台灣或是台大的狀況很容易來逛網頁的時候就從系主任看起。 論文發表不好就會讓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以為那個系作研究的風氣不佳。

    #42 訪客    于 2014/04/26 15:14
    訪客   

    中國清華大學白重恩那63篇是「真的.....」?
    那不但台大鄭秀玲慘輸而已,連新加坡國立大學Julian Wright及香港科技大學梁兆輝都一樣慘輸
    現在是在演「中國隊長」嗎?
    你當其他人吃素的嗎?還是當大家不知道研究多難作?
    到底中國清華大學白重恩那63篇是真的?還是造假?
    如果你是學生的話,真的該反省一下,你有看我整篇文章嗎?
    你只看那個表囉? 台灣學生真的都這麼懶惰嗎?
    光看我這篇文章的內容就已經跟你的問題很不一致
    更不要說我在PK朱敬一跟另一篇文章中有詳盡解釋怎麼比。

    首先是我說了好幾次中文的不算分,連鄭秀玲要幫自己說話辯解也不敢拿她的中文論文發表來辯。

    第二是我三篇相關文章都有提到在國外只比較A++ A+ 兩個等級的文章 通常對這些系主任來說 A B C等級的文章都是跟學生寫的甚至是幫忙或是指導學生寫的。大師甚至會覺得有BC期刊是丟臉的事情。

    第三 我有明說我看到的是HKUST的梁主任最好
    因為他的A++最多。 他是重質不重量的好學者

    你可以幫我檢查白主任的中文論文。 我承認我懶得仔細中文的論文一篇篇看就是數有幾篇。 有錯我更正。 基本上我再強調一次,我在比英文論文發表狀況。 國外也是一樣。 不然你叫我們紐西蘭系主任怎麼寫中文?

    #43 SL    于 2014/04/26 15:26
    SL   

    我對版主關於魏啟林的經驗有點失望, 魏是個外務非常多的教授出身董事長級經理人, 當教授是"工作需要",社會上本來就會有很多人利用"職權"來愚弄勒索別人, 魏是用來結交權貴和找投資機會, 所以不專心在專業, 會給學生這樣的印象和教學是不能意外的, 他還算好, 我遇過因工作需要認識的理工背景台大教授, 直接以公事為由要求提供看起來不像公事用的"贊助", 就看評估對方價值後自行決定是否買單,
    我和版主一樣, 有一咪咪沒死的理想性, 所以才會加入討論, 台大有非常多校友分布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工作,這種半移民的侯鳥形態, 就是因為在台灣沒錢途也看不到錢途(在中國外商銀行的台大人很多有1000k), 很多對台灣已無熱情, 版主算很難得,台灣人如果再不用功,以為拿一張選票證明自己高級可以決定台灣前途,厲害的人移民落跑, 克里米亞的自爽式無腦民主將會是借鏡,
    既然網路總有專業不夠還不找專業打手來筆戰的愚民, 把經濟科學硬要扯上政治社會學, 實際上宗教鬼神更可以扯上政治,以前"神權統治"應該有學過, 什麼都可以扯上政治因為是"管理眾人之事", 國父當年革命奔走外國演說募款, 後來得到國際同情, 各國官方應允只要革命成功, 中華民國成立之時就給予承認, 如果沒有"外交承認支持", 中華民國不可能存在, 所以只要涉及到國際事務都是國對國的政治事務, 一國決定自爽但其他國不承認是無效的, 鄭主任經濟專業被同行批得不堪, 政治上無視國際現實, 老是把自己專業背景搬出來愚民, 如果臺灣簽的服貿很爛政府無能, 就該效法國父到美國中國等關鍵國遊說演說尋求國際支持, 也沒國父當年的政治暗殺風險, 如果只想上媒體靠半桶水專業向多數不懂專業不用功只愛抱怨22K的愚民取暖, 實在太大才小用, 所以任何"對等"談判在國際實務上是不可能的, 因為經濟體不同供需條件不同, 小的經濟體只有配合大經濟體的條件, 不然經濟制裁等國際霸凌就會出爐,
    敝人一向不學無術也不愛念商學書籍, 也把服貿條文看完, 因為接觸行業有限所以一直等專業人士的討論, 目前為止都是看到用專業綁架, 仗著專業唬爛的居多(有些醫師背景還扯健保法規唬爛),以為大家沒有實務和法律常識, 政治意圖明顯, 不爽的人何不藉此用功來請教版主順便踢館? 反正實務上考不上當不成版主的學生也算一種撈到,
    當年巧遇某台大助理教授, 震驚於為何升遷如此緩慢? 大概會讀書會考試還考得上公費但是做人沒有教怎麼做, 某升遷迅速的國立教授說, 過年過節都送校長和系主任超貴水果禮盒, 教授們在評鑑制度的自由心證下, 沒學起來就是對自己過不去, 可見專業不是真的會影響升遷的問題啊至少在台灣的圈圈裡
    唉...台灣需要改革進步的地方真的很多

    #44 訪客身份    于 2014/04/26 16:00
    訪客身份   

    很快掃了一下留言,幾項負責任的更正:

    (1)鄭秀玲不是法輪功的。
    (2)熊秉元是年資到申請退休的,不能算半途離開。退休後到私立大學。至於他未退休前是否受到排擠,我不清楚。
    謝謝分享

    #45 訪客    于 2014/04/26 16:00
    訪客   

    #42
    臺灣就是很多你這型眼光的人, 所以林毅夫才會為了有更大的舞台而離開, 中國經濟統戰自鄧小平決定開放時就開打了, 而且廣納世界人才, 現在毒品嗑久了突然要戒毒的臺灣, 不想漸進式的妙招只會愚蠢斷然拒絕, 會有什麼後果自己想吧!
    台灣太封閉了些,不光沒中國技術人才'教授或是白領來工作(這不要緊) 其他亞洲各國都很少。 相對的,台灣是這些人才的輸出國。 這也是GDP不高的一個原因之一。

    #46 RU31    于 2014/04/26 20:31
    RU31   

    鄭秀玲不是法輪功?
    第一學府的經濟系主任講的 好像有點特別 有台大經濟版友嗎?
    可以翻譯一下,你們系老大的話嗎?

    kougousei:法輪功思考都比較特別
    sdhpipt:練法輪功的,你覺得呢?
    huchihkuei01:法輪大法好
    vonnewman:從系主任開始全都是...........法輪功
    amimi0629:法輪功思惟獨特 吾人難以跟隨
    zerowingtw:低能至極。法輪功害人不淺
    推 arenc:法輪大法好
    http://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395592063.A.393.html   
    我個人經驗 "小時候" 台大經濟系我很肯定有4-5位老師是法輪功,鄭秀玲那時候是新老師小咖我也不知道她有沒有加入一起練。所以我個人完全無意見。歡迎有人有真相可以分享。

    #47 SL    于 2014/04/26 20:48
    SL   

    看了一下白重恩的資料:
    目前担任《世界银行经济评论》等国际期刊编委,《经济学报》联执主编,《经济研究》等顶尖国内期刊编委、学术委员或学术顾问。并曾担任国际期刊《比较经济 学杂志》(2004年至2006年)编委。
    林毅夫2008年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資深副行長,
    也看了一下主任們的連結, 我們給這些優秀學者的舞台是什麼?
    白重恩的論文題目非常精彩, 多數是關於總體經濟和政府經濟學, 對國家經濟策略或產業策略制定有重要的幫助, 光是經濟模型的設定就非常巨大, 難怪需要數學博士的背景, 資料的蒐集也需要政府提供數據和其他重要協助, 很多研究報告只要是資料蒐集有問題, 不必看選擇的統計方法就可以丟垃圾筒,
    其他兩位主任專注在個經領域, 研究報告內容有效於個體經濟的相關法規制定, 或者企業策略的擬訂, 資料的蒐集比較簡單, 模型也不龐大複雜,比較像是一般大學教授拿手的範圍,
    版主這麼用心蒐集資料和連結, 尚有人不用心閱讀查證, 就貿然猜測他人可能造假, 只是顯示某些人若有機會, 就有公開偽造國際學經歷, 不怕貽笑國際不知羞恥的傾向, 台灣確實有這種不老實被抓包還能全身而退的環境, 所以版主人在比較文明的新加坡工作, 不領台灣薪水不繳台灣所得稅, 沒太多利害糾葛, 週圍沒有不學無術者隨意誣陷, 才能安心大聲說真心話, 如果很多台灣人是這種品質, 沒專業又愛造謠生是非, 22K算很高, 外籍幫佣的水準, 都不會亂傳雇主是非吧!
    白主任在國際學術界是真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他先前在美國BU作過一陣子,在國際學術界做研究有比較好的論文結果並不奇怪。中國很肯砸錢請有學術成就的海歸 中國人回去擔任系主任或是院長等等。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快的辦法讓清華"看起來"有進步,"門面上"看起來追上香港新加坡。實質上,請這些人回 去也是會 讓中國的學術越來越進步。

    總之有人如果有客觀證據說白主任灌水的歡迎提出來。我是直接用他們的網頁來比較的。確實沒有查證他門網頁有無造假。

    #48 訪客    于 2014/04/26 21:07
    訪客   

    如果鄭主任不是出身數學背景大概也玩不起總經, 分析服貿是哪招啊? 果然是演給外行看的熱鬧戲, 信什麼教信什麼黨是個人自由, 是專業就要分清楚
    這我完全同意

    #49 Lazywind    于 2014/04/26 22:25
    Lazywind   

    熊秉元是30歲的時候,也就是1987年進入台大經濟系教書,他那一年離開我不清楚,但如果要以大學教師25年退休年資計算,他的退休年會是2012或稍 早一些(例如,是否有當過助教)。但實際上他離開台大的時間比上述的2012年早很多。

    在國外發表論文的確不容易,根據黃兄的統計,中國大陸清華大學白重恩教授在美國A與B級期刊,共有19篇之多。這是相當不容易的成就,即便排除其他論文, 就已經足以顯示白重恩是真的。

    嚴格講,要寫出關於服貿的分析報告並不需要相當優秀的論文發表經驗。但學術界有個習慣,如果我們看到一篇很爛的研究報告,通常會問,他(她)是那個大學的 研究所畢業的?或者是,他(她)過去的學術研究成績好不好?因為這些資訊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關於鄭秀玲的反服貿報告,其品質水準的確很低落,最嚴重的地方是欠缺最基本的查證,而且充滿了不是educated guess的臆測。我不妨打個比方,鄭秀玲畢業於排名80至110的壬色列理工學院,我可以因此而建立一個很主觀的臆測,「鄭秀玲原先唸的是排名較前的研 究所,但因為一再被當,才輾轉到了排名這麼後面的研究所」。我如果將這個臆測寫在究報告裏,別人一定會問我有無查證,如果沒有,那這段臆測無效。 很不幸, 鄭秀玲的反服貿報告,到處都出現這些最基本的問題,連educated guess都談不上。那不是報告,而是作文。
    謝謝支持!

    #50 訪客    于 2014/04/26 22:54
    訪客   

    Lazywind: 熊老師何時退休,你要再查證。不過熊老師的事實在與現在的議題無涉,我就此打住。

    #51 Lazywind    于 2014/04/27 00:09
    Lazywind   

    樓上訪客,這點我已盡我所能去查證了,我沒法查到他何時不在台大,但應該不是在2012年。我必須承認這是臆測,但我不會將之寫在研究報告內。:)

    #52 HAH    于 2014/04/27 08:55
    HAH   

    說臺大經濟系人事傾軋是公開的秘密吧。現在臺大社科院院長林惠玲也是泛綠,在反旺中和反服貿等一直都跟鄭秀玲在一起,其中之一的副院長是剛剛上任的吳聰 敏,是泛綠親日派。吳聰敏1952年出生還在不退不休,熊秉元等年紀較輕的老師卻早早退休?
    謝謝支持!

    #53 訪客    于 2014/04/27 09:34
    訪客   

    樓上的 HAH,有政治立場有什麼關係?每個人都有立場,只是你在行使工作職權時,是否把政治立場凌駕專業,將專業扭曲為立場服務。我不同意鄭秀玲在這次事情上的 處理和作法,但你提到的林惠玲和吳聰敏,我看不出有何問題。退休的事情,查查年資再說吧。讓我們就事論事,不要牽扯他人,避免人身攻擊,也不要隨 便臆測。
    我可以講句公道話。這位訪客的言論我也完全同意。我當年只是經濟系的過客外人,修課的老師沒幾位。吳聰敏老師算是跟我有比較多互動的了。簡單說他是位謙謙 君子。你若問我個人意見,我當然覺得他比鄭秀玲適任多了。他當年不光熱心幫忙一個完全不認識的小助理解答困難的LATEX問題,雖然他有他的政治 立場,這 麼多年來我沒什印象他在報紙上發表的言論讓我覺得是政治性高過專業性。 相對的有些現任或是前任台大經濟教授發表的意見就讓我覺得那是什麼鬼東西,你在媒體上這樣講那你在課堂上講什麼?

    以我對吳教授的"偏見"來看,我猜他如果擔任系主任不會像鄭秀玲這樣惡搞。他會在還合乎經濟學理論的範圍裡幫泛綠講話。甚至可能用閉嘴來幫泛綠。其實我猜 這也是一部分他從未擔任系主任的原因,他不像個不熱心服務的人,但他應該有他的原則來作事。

    其實我已經找到吳聰敏教授跟胡勝正院士對服貿的評論,只是現在我自己工作忙,留言又變多。我也想趕快整理一下貼出來。因為他們的意見跟我散在各篇文章中的 看法,其實沒有什麼太大不同。

    在國家這個層級其實服貿的影響一點也不難懂跟預測。難的是每個產業的配套政策跟當"餅變大了"怎麼要分那塊大餅才會使得每個台灣人都更好。當然這是"錢的 部分"。如果有其他非金錢的價值觀的牽涉進來,問題又更複雜不一樣。

    #54 YehBingyan    YehBingyan 于 2014/04/27 22:34
    YehBingyan   

    我覺得台灣任何政策上至層級就會無解了,這麼多年媒體的宣傳功不可沒。看看各種辯論基本是雞同鴨講,連兩派學者都不能坐到一起理性探討,何況普通民眾。依 我一個外行看,對服貿既沒有支持派講的那麼好,也沒有反對派講的那麼差。台灣目前的問題是領導人根本不懂發展現代產業需要做什麼,且下面的技術官 僚能力也 很差。從李登輝的 國際營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陳水扁的 台灣設計大陸製造,馬英九的 簽訂FTA解決一切問題。以後蔡英文的 不要從中國走向世界,要從世界走向中國。看看這些人都在鬼扯什麼?

    政治影響經濟,這句話在台灣很適用。今天台灣的問題就是不能正確認識中國大陸,所以對自己的定位出現了問題。想想看,連指導思想都有問題,各種政策措施都 有效嗎?臺大管理經濟金融這些學生和學者還以為對岸是世界工廠呢,這種思維怎麼競爭?事實是,台灣不管發展何種產業都要和中國大陸競爭,這是逃不 掉的。按 照聯合國劃分的幾百項產業分類裏,中國大陸是世界唯一所有產業都具備的國家,看看他們的十二五規劃,如果完成產業升級,台灣的機會就不多了。遺憾 的是,台 灣領導人沒有眼光和能力對產業發展做規劃。台灣的學者學生民眾早就在日復一日的政治正確的媒體轟炸下失去判斷力。
    您說的很好,我只澄清一下,我那個國家層級的意思只是對整個台灣而言會總數會賺比較多錢。台灣底下有很多產業,不同產業狀況不同就開始變複雜。

    至於那些鬼話,我是覺得人民愛聽,所以政治人物愛講。人民健忘,政治人物任期短,所以說說就算了。

    中國是進步很快,我對台灣不樂觀主因為人民只喜歡聽政治人物講中聽的話。 台灣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繼續維持不錯的經濟成長。 只是那些政策與策略不容易被提出討論也不容易被執行。

    #55 Lazywind    于 2014/04/27 23:00
    Lazywind   

    吳聰敏我不熟,但人還不錯,這些年他也致力於台灣經濟史的研究,算是很有心的學者。他最近寫›了一篇「從服貿協議的爭議看台灣的困境」,是從提出問題讓大 家思考的角度出發寫成,包括他所提出的台灣的三個選項。全文四平八穩,至少要比鄭秀玲的鐵口直斷但又一面倒的胡說八道,要好得太多了。

    我倒是覺得黃兄不妨以該文為基礎,另寫成一篇專文,我也可以參與表達我對該文的意見。

    黃兄可以說是「一戰成名」,部落格人氣旺盛。:) 我覺得這是好事,台灣有一種聲音過於突出,走向極端化,以致於掩蓋了應有的思考,這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是不好的。
    不敢當啦。能多一些人看到真相跟多一些人學會比較理性的判斷跟思考對台灣的經濟等發展應該都有幫助。不過看起來我說服的人有限。但是慢慢來囉。

    我有機會確實打算彙整胡勝正院士的評論跟吳教授的評論。我前文提及的就是那篇。基本上算是蠻中性跟符合經濟學分析的文章。

    #56 lichen1943    lichen1943 于 2014/04/28 13:27
    lichen1943   

    " 我覺得這是好事,台灣有一種聲音過於突出,走向極端化,以致於掩蓋了應有的思考,這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是不好的。 "
    說得真好
    感謝了
    謝謝分享意見!

    #57 Lazywind    于 2014/04/28 20:22
    Lazywind   

    回lichen兄,坦白說,一直到了反服貿運動之前,我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還抱持著謹慎樂觀的態度,如果再能配合台灣與主要國家(包括中國大陸)簽訂自 由貿易等經濟協議,就形成兩個支柱,對台灣在國際政治與國際經貿兩方面會有很大的幫助,就好像一個人有兩腿,缺了其中一條就很難走得順利。。

    但反服貿運動的種種表現,尤其是鄭秀玲一篇反服貿報告這麼容易就讓許多年輕人相信,使我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看法打了折扣。
    對我而言也真的是類似的想法。台灣會在任何爭議性議題吵來吵去已經是常態。讓我最失望的是自由貿易協定的簽定在經濟學上已經是相對比較有共識的結論。但是 鄭秀玲光靠懶人包就可以讓那麼多的學生倒向她那邊,這是我決定要出來寫文章的一大原因。

    #58 SL    于 2014/04/28 21:17
    SL   

    台灣的民主政治到目前為止, 最難接受的是中國人吧! 他們會誤以為民主政治造成施政無效率和耗費社會資源, 而懷疑他們因市場開放變有錢, 而慢慢產生的民主自由思維, 只要中國一日不民主化, 就不可能和平統一台灣, 所以不見得是壞事,
    (BTW, Lichen女士是位關心國家社會的女老師喔!)
    我了解的中國其實似乎處在一個很特殊的演進中的社會狀態。他們似乎開始有某種底層的民主,就是如果地方政府有些事情沒處理好,他們也會大呼小叫集結抗議。 但是他們目前似乎還沒有去要求中高層的民主如直選等等的權力。再來的變化我也不知道。

    謝謝各位分享有用有趣的資訊!

    #59 Jack Foo    于 2014/05/08 05:01
    Jack Foo   

    Professor,kindly reflect on
    "Singaporeans not as wealthy as GDP figures suggest
    HK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Lion City on the basis of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http://www.scmp.com/business/economy/article/1420215/singaporeans-not-wealthy-gdp-figures-suggest?page=all

    #60 訪客    于 2014/05/18 14:19
    訪客   

    (只對於你對經濟學的認知有意見)

    "經濟學是高度量化只講客觀證據的科學。經濟學與一般大眾理解的社會科學不同。"

    經濟學雖然用到大量的數學 但它絕對不是只是數學..
    數學僅是表達的其中一種方法
    國外又一堆傑出的學者的高級論文根本不用一堆高深的數學

    你所謂的高度量化只講客觀證據的經濟學只是經濟學的一部分而已
    不要把國內學者過度崇尚量化迷戀計量經濟 當成經濟學的世界只有量化不得帶有任何價值判斷

    Marshall在寫給Arthur Lyon Bowley的信裡有寫道:「(1)把數學當作速記語言,而非探討的工具。(2)用這個方法一直到把想法完全記下為止。(3)將之譯為英文。(4)舉例說 明為何這些想法在真實生活裡重要。(5)把數學燒掉。(6)如果你做不到(4),就把(3)燒掉。我經常做這最後一點。」

    #61 訪客    于 2014/05/18 14:26
    訪客   

    再來現實世界的經濟學本來就跟政治 社會密不可分得
    經濟學的世界遠比課本來的寬廣
    若現實經濟 只討論"經濟" 那只是知識的潛妄

    #62 訪客    于 2014/05/18 14:39
    訪客   

    Marshall那段更貼切的如下

    Alfred Marshall研究經濟時也提出了他的方法論:
    (1)把數學當做是速記的語言,而不是研究的目的。
    (2)一直使用數學直到完成分析。
    (3)把分析的結論用日常語言表達出來。
    (4)再用生活中重要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5)然後燒掉數學的部分。
    (6)如果你做不到(4),就把(3)燒掉。而這正是我常做的事。

    #63 陳嘉帆    于 2014/05/20 21:22
    陳嘉帆   

    謝謝作者用心撰文,讓台灣大眾可以知道真相。台灣需要更多像您這樣的專家站出來說公道話。不然台灣的言論自由就要淪為謊言與口水戰的無限回圈了(實際上已 經是了,哎)。

    學者私底下有政治立場沒關係,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藉著自己的專業頭銜(他的投影片第一章就打著臺大經濟系主任)刻意"誤導"一般民眾,那是"政治學者"。 最近看到很多高學歷的人也迷信專家讓我感到很心寒,台灣填鴨式教育徹底失敗,應該學習西方開放式問答教育。以懷疑的態度讀文章。我從沒學過經濟 學,都覺得 鄭秀玲教授的文章有不符合常理之處,其他高學歷的人光唸書,都不會思考嗎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20525983
Apr 28 Mon 2014

[回應] 鄭秀玲:在學術殿堂,良知是最終審判

關於鄭秀玲的原文可見蘋果日報,【鄭秀玲:在學術 殿堂,良知是最終審判】,該文可以算是回應我先前【政治干預學術: 台大經濟系主任論文發表慘輸中國清華系主任】。

我原文的主旨是鄭主任的論文發表不 佳。然而 我細讀鄭主任文章後,覺得文章大部分都並未討論論文發表不佳的原因與為何論文發表不佳還要擔任系主任? 由於鄭主任簡短聲稱Scientometrics為前五名的期刊,本文主要目的是根據鄭主任的回應來詳加探討鄭主任的論文發表情形。

鄭主任文章前四段 (一直到[碩士畢業後,...]之前) 主要在自述自己於碩士前的學思歷程。這部分明顯與我原文沒有任何直接關係。

第五段中鄭主任有提到
[1984 年我毅然辭去公職,決定赴美求學。我當時拿到眾多名校如Cornell University 和 University of Michigan等入學許可。但為減輕家裡負擔,最後我選擇了提供全額獎學金的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 RPI是全北美歴史最悠久的理工大學,和傳統的經濟學名校不同,本校講究實務與理論結合。...略]

我前文也已經明確提到,對任何學者 而言,博士學歷只是評斷學問的一個次要因素。最重要的還是論文發表。在鄭主任的例子中只是我一個佐證鄭主任27年來的研究成果不好的可能 原因。

至於鄭主任對於就讀RPI的解釋是 減輕家庭負擔,我個人相信。因為我認識的大部份的台灣學者都是家境平凡,很少人能自費負擔4-6年數百萬台幣的博士學費與生活費用。然而台大經濟系與台灣籍的學者仍然有不少人可 以申請到前五十名經濟博士班與商學院各系的獎學金台灣政府每年也都有舉辦公費留學考試幫助家境平凡的有志青年留學,所以我個人認為鄭主任這部分邏輯上 並沒有辯護到她的 博士學歷相對台大經濟系同事有差距的事實。 關於台大其他教授的博士畢業學校,讀者可以查詢 台大經濟系官網。 其他教授的畢業大學排名可 以參見我提供過的 US News 或是 LazyWind 網友提供的 美國經濟學會的 排名。

接下來的第七段鄭主任大致是解釋博 士畢業後的實務經驗。 第八段才終於提到學術論文發表。 我將整段原文拷貝以便讀者參照
[基 於上述多元的學習和國內外產官學工作經歷,我和一般純粹的經濟學者不同,一直著重於跨領域研究並發表論文於跨領域期刊,例如 Scientometric,在資訊科學領域排名前5名,包含有電腦資訊、管理和經濟等文章。我應該是台灣少數對電信、創新 和產業經濟等領域進行跨領域研 究的經濟學者。因此,我才會這麼敏銳且憂心的看出蔡衍明旺中倂購案對我言論自由的影響; 看出此兩岸服貿協議對我國家安全、中小企業生存和貧富差距的嚴重影響。]

這部分也是我這篇文章回應的重點。

(1) 首先是鄭主任年資頗深,1987年畢業,1992年加入台大經濟系鄭主任發表第一篇B期刊是1990第二篇是2005,鄭主任提及的Scientometric第一篇發表於 2009年。除此之外,並無發表其他C級以上的英文論文1987至2009 約22年間鄭主任的論文實在是少了些。而且1990-1995與2000-2005兩次五年的期間鄭主任沒有發表任何文章。我想這樣的成 績應該是鄭主任對研究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心力才會造成的。

(2) 而自從2009年之後鄭主任只發表文章在名不見經 傳的 Scientometric 上。這對學者而言可以算是一 個異常的現象。大部分的學者會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刊於不同的期刊上。一般而言,如果只發在一個期刊,有兩個可能 (1)那本期刊非常容易 上。(2) 作者與編輯熟識所以特別容易上那本期刊。

(3) 更重要 的是這本期刊到底是不是如鄭主任所聲稱的是【在資訊科學領域排名前5名】? 鄭主任聲稱這是本跨【電腦資訊、管理和經濟】經濟的期刊。我們可以來細究這本期刊的排名。

(3a) 我們先來來看台灣國科會的期刊分類
經濟學:在筆者的前文 鄭秀玲PK朱敬 一:經濟學家的論文發表大評比 已經提供國科會經濟學門的期刊排名。該期刊並未進入C級期刊以上。  
商學各領域: 國 科會人文處管理一學門  國 科會人文處管理二學門 這兩份文件中含有數百本期刊包含所有商學的領域。但是仍然沒有看到 Scientometric
資工系:搜尋半天找不到國科會的分類表。若有網友找到資工系的分類,歡迎提供。只找到一份 工 程科技領域蘇炎坤教授簡報
郭教授的投影片中含了上百篇論文也是沒有Scientometric。而且筆者所 知電腦工程在乎的是學術會議的論文發表,相關論述可見
為 何 SCI 論文數不適合評鑑資訊科學。

(3b) 接下來筆者也用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全校系統來查詢。同樣的是屬於 "Not Tiered"換 言之NUS不鼓勵教授投這一本期刊。上了NUS的教授會不算點數也沒有Bonus而且筆者要強調這系統是給NUS 全校使用。所以NUS任何一個系都不認可這本期刊。

(3c) 最後筆者終於在SCI官方完整的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中找到這本期刊的相關資訊。這個資料庫包含所有SCI與SSCI的期刊。在SCI底下有7個資工的子領域其中有一個領域是[COMPUTER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在這個類別下排行第25。排序方法是5年Impact Factor

根據這些客觀資料,Scientometrics 並不是一本好期刊,筆者也不知道鄭秀玲系主任的[在資訊科學領域排名前5名] 是從何得到結論? 看起來鄭秀玲系主任似乎相當習慣用主觀的判斷來取代甚至扭曲客觀的事實。也許鄭主任對於良知的 定義與我們一般人理解的不太一樣。

 



    SL    于 2014/04/28 10:11
    SL   

    繼要學者站出來背書的網路"建議"後, 這回專業期刊當局又該"站出來"解釋?
    分享一個工作遇到的例子:
    某宗教狂熱之上億資本額企業經營者, 在電視和其他媒體鼓吹宗教給自己的幫助, 以其宣稱之平均業績來說, 每年約有外銷百件個案, 經可靠管道詢問後, 最近數年平均每年不到10個個案, 敝人因為看到辦公場所的狀況, 才會想問,
    如果鄭主任沒辦法給個合理解釋, 姑且稱之為"行銷手法"或"業務話術", 鄭主任精彩的服貿論文, 應該是專業人士看完"想問"的起因,
    附上賴建誠教授的連結:
    http://blog.ylib.com/lai/Archives/2006/12/09/1635
    在經濟領域上, 能夠主觀的是經濟史, 但是主觀的下場是不被重視, 客觀量化後就開始成顯學,
    主觀"信不信"不是問題, 客觀"要怎麼信"才是問題
    謝謝分享這篇文章,有空我會好好拜讀。我不是念經濟系出身還是有少學到一些東西。經濟史方面我就沒修過任何課也沒什麼涉獵。

    #2 訪客    于 2014/04/28 14:19
    訪客   

    鄭秀玲在 ptt 的回應的最大問題,就是她那句聽起來正氣凜然的話:「在學術的殿堂裡,良知是我們的最終審判。我們任何時刻都要抬頭挺胸,勇敢守護自己相信的理念。」這句 話將學術致於何地?究竟我們的理念應該跟著學術真相走,還是讓學術成為服務「自己相信的理念」的工具?!台大教授的水準真令人詫異。

    學術是要追求「真理」「真相」,而不是將學術視為一種手段,為自己信仰的所謂良知或真理做辯護!良知當然重要,但在學術、良知、真理的關係中,應該是「秉 持良知,以學術為手段,探求事情的真相」。在學術的殿堂裡,真相才是最後審判的標準!!有良知而沒有學術能力,不會得到真相!!這就是鄭的問題。

    以學術為手段,將自己主觀認定的良知視為真相,會產生什麼結果?偽科學!二流科學!哥白尼的時代,許多人為教廷的地心說辯護,這當中很多人就是因為地心說 符合當時代的宗教思想,認為那是真理,因此視哥白尼的日心說視為洪水猛獸。白人至上主義、反猶太者,也有一套自己的理念、自己認為的良知,但在這 些人抬頭 挺胸、勇敢守護自己理念的行動下,為我們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動亂與不安?緊抓者自以為是的「良知」、「理念」,就可以合理化一切嗎?

    政治家可以有也應該要有立場,他可以選擇對他有利的觀點發聲。學術工作者則需以誠實為最重要的良知:誠實面對資料、誠實使用方法、誠實呈現結果;不誇張、 不扭曲、不做沒有根據的臆測。

    「立場」不等同於「良知」!如果將特定立場視為良知,那麼立場與你不同者,就是沒有良知的人?如果將特定立場視為良知,無法就事論事尋求真相,並以二流的 學術手段為自己的良知理念做包裝,則這絕非國家之福,更不是一個真正有良知、有反省能力的學者所應做的事。

    是啊! 說的非常好。謝謝分享!

    我是覺得不想像對她的"主觀論述"再多費唇舌所以對於那些部份就沒有多作回應。

    #3 strangelady    strangelady 于 2014/04/28 16:18
    strangelady   

    (在下為SL)
    專業就不能談感覺,
    不專業的人通常都在談感覺問題,
    對於能夠量化領域的科學學術界,
    良知的信念在於"追根究柢的研究精神",
    而不是針對自己"感覺上的信仰",
    這不是勇敢,
    這是證明自己不夠專業

    完全同意! 謝謝分享。看完兩位的高見讓我覺得好像我的回應軟弱了一點。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398991
Mar 30 Sun 2014

如何評斷經濟學商學教授的研究成果?

當我開始當教授之後才逐漸領悟到學術界是怎麼一回事。本文只討論我熟悉的經濟學 跟 商學院的科系。在這兩個領域,教授研究成果最重要的發表管道是學術期刊。學術會議論文發表一點也不重要。我大概知道理工科系的情形。例如資訊 工程跟電機系 的話學術會議論文發表就變得比較重要。我聽說純人文科系有些會看重"寫書"。基本上我可以大聲告訴你,在商學院或是經濟系基本上只有學術期刊 的論文發表是 重要的。

每一個學術領域都會有幾十本幾百本期刊,那教授的研究成果又該如何評斷?

在越好的大學就越是重質不重量。最極端的例子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基本上 只看得獎 人發明最重要的論文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其它就算他寫了1000篇論文也好還是像John Nash一樣因為精神病只有幾篇論文也好都不是衡量的重點。當然要真正衡量一篇論文的真正的品質只有讀了內容才知道,可是學術界其實很鑽牛角尖。如果談的 是經濟學,經濟學又很難懂,所以變成只有極少數專家懂那一篇的論文的真正的品質。一般而言,就算是在美國前十名的大學,評審一個教授升等 的研究成果最終免 不了還是在數論文發表的數量。不過"數的方法"可能跟一般人想的不一樣。

雖然世界上有千百經濟與商學期刊,美國的頂尖大學(約前20)基本上都只 算前三名 的期刊的論文發表。如果能進第四名,也許算半篇。第五名以後基本上不算分。越好的學校越看不起只能發Top5期刊之後的學者。我這段話只 適用於商學院,不 適用於經濟系。經濟學因為比較成熟跟更科學所以期刊比所有商學領域都還難上,品質也比所有商學期刊都高。一個簡單快速的算法是經濟系 TOP5的期刊可以算 甚至超過一篇其他領域的TOP3。TOP10約等於其他領域的TOP3。經濟學的TOP20期刊約等於其他領域的TOP4-5。這些是粗 略的算法。有些經 濟學家可能會抗議認為我低估經濟系的期刊,有些商學教授會認為我高估經濟學的期刊。這就見仁見智。

那些期刊可以算是真正最頂級的商學經濟期刊呢? 其實每一個好學校的教授都心裡有數,只是不太好意思明說,因為自己能發在那裏的數量有限。我也一樣少。
網路上有幾個比較客觀公正的來源可以參考。

  1. UT DALLAS TOP 25,
    http://jindal.utdallas.edu/the-utd-top-100-business-school-research-rankings/
  2. Financial Times 45,
    http://www.ft.com/intl/cms/s/2/3405a512-5cbb-11e1-8f1f-00144feabdc0.html#axzz2xSkYOPOS
  3. Business Week 20,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WikiProject_Academic_Journals/BW_Top_20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看到這些LIST大同小異。對於台灣本土學者而言,任何 一本都很 難上,只要有一篇,都是令人尊敬的好學者。尤其如果那一篇論文不是自己在美國的博士論文或是在國外當教授的時期發的話,更加讓人直得尊 敬。20年前筆者還 是學生的年代,台大教授只要有一篇上述的期刊就算是本土天王了。

這些頂級期刊這麼難上,世界上教授又成千上萬,那些上不了的人怎麼辦呢? 所以世界上就誕生出越來越多沒有人看的學術期刊好讓教授們的研究成果有地方發表,也讓教授們看起來好像真的有很多研究成果。在香港與新加 坡的大學,或是說 美國約前100的大學,評斷教授的研究水準就會開始計算TOP10的期刊了。不然如果只算TOP3期刊,大家都只有2篇3篇最多5篇就有 點難看了。到了學 術更不國際化的台灣或是發展中的中國就會開始繼續往下算。能在台灣本土做研究發進前10名期刊的學者,其實都是值得獎勵與尊敬的認真學 者。有機會我們可以 再聊學術期刊怎麼決定收與不收一篇論文。簡單的說就是"不公平",同一個教授同一篇論文,如果在MIT跟在台大,論文發表的難易度就不一 樣。這也是為什麼 我說在台灣做學術研究,如果能發在商學各領域前10期刊,就可以算是認真盡責的好學者。

台灣國科會其實也有好幾次做過商學經濟學期刊的分等級。那些文章可以 GOOGLE找到。以經濟學為例,我找到一份
經 濟學國際學術期刊分等表及其與國內期刊之對應關係(附件二)
其中有A+等級期刊20本,A級期刊23本,
能發表在這些地方 的台灣經濟學家才是真A咖。尤其A+ 之中有四本打星號的其實是A++更是應該算成兩篇A+。
國科會還列有B期刊55本跟C級期刊53本能發在這 些地方的可以算B咖或是C咖。到了這個等級的期刊其實也無所謂真的排名了,到處都有不同的排名。
同樣的,每一個商學領域(管理 行銷 財務 會計 資管 生管 科管)都有自己的頂級期刊,A B C 級的期刊對 照那些期刊就可以知道每一位學者的學術論文發表的好壞。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5287873
Apr 01 Tue 2014

減少社會對立:如何找回公正客觀的新聞 媒體?

一般人勸夫妻吵架是勸合不勸離。 台灣媒體每逢重大政治事件好像反過來希望搧風點火爭搶"眼球"。 台灣目前有四大報紙,這些媒體(新聞台也是一樣)運用中文文字的巧妙來煽動或是討好自己支持群動的方式還蠻好笑的。

我大概看了一下過去一周四大報紙的頭版標題。COPY幾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笑一下。之後再用經濟學角度想想有什麼可能減少台灣媒體 對台灣的禍害。

中央社台北2014年 3月26日電 台灣主要報紙今天的頭條新聞標題如下:
自由時報:馬邀入府對談 學生要求在凱道。
蘋果日報:僵局有解 學生將與馬對話。
聯 合 報:解僵局 馬邀學生對話。
中國時報:下午->會談露曙光 晚上->指府缺誠意 馬邀對話 學生暫拒。

我想今天自由時報的記者可能是菜鳥或是蘋果 新挖來的...中國時報的就是老鳥

中央社台北2014年 3月27日電 台灣主要報紙今天的頭條新聞標題如下:
自由時報:拆穿江宜樺、王卓鈞謊言被害人林老師現身倒地被拖行 警棍打爆頭。
蘋果日報:馬:服貿非黑箱 學生:沒誠意無共識對話觸礁。
聯 合 報:藍妥協 服貿重回委員會回到原點了王金平今將召集朝野協商。
中國時報:與馬對話學生仍不點頭 對地點、誠意有疑慮漏夜研商。

我想昨天那個自由時報的記者應該已經被開除了 或是昨天被臭罵了一頓...

中央社台北2014年3月29日電 台灣主要報紙今天的頭條新聞標題如下:
自由時報:層層封鎖 府氣氛肅殺。
蘋果日報:決戰凱道各出奇招 府急設溝通平台 學生上電視動員。
聯 合 報:《經濟學人》評論反服貿抗爭:馬進退兩難的兩岸政策。
中國時報:化解學潮 大學校長建議引入第三方公正人士:各推五人組溝通平台 馬接受。

從氣氛肅殺 => 溝通平台 => 看起來很公平的溝通平台

中央社台北2014年 3月30日電 台灣主要報紙今天的頭條新聞標題如下:
自由時報:馬悍拒退回服貿 今天 全民佔凱道。
蘋果日報:10萬黑潮 今湧凱道。
聯 合 報:馬回應 不贊成退回服貿。
中國時報:4項讓3項 馬不撤服貿 學生:凱道見。

悍拒真是下的好啊!!! 4項讓3項更是巧!!!

中央社台北2014年 4月1日電 台灣主要報紙今天的頭條新聞標題如下:

自由時報:白狼號召今衝議場 在野轟馬 靠黑道保駕。
蘋果日報:白狼挺服貿 2千人喊攻立院 政院警告 不容以暴制暴。
聯 合 報:學生訴求總統正面回應監督條例 周四送立院。
中國時報:藍止血 服貿退回重審。

從馬靠黑道保駕 => 不容以暴制暴 => 白狼怎麼不見了? 藍營民眾看到也可能很高興,覺得終於有人主持公道了啊!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經濟學還蠻愛提到"外部性 的"。最傳統 跟一年級常學的例子就是工廠的汙染公害。如果一個工廠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政府就應該課稅。不然的話工廠會"過度生產"因為製造汙染的 成本是社會大眾一起承 擔,產品賺錢是工廠自己賺。所以政府要想辦法讓工廠用心感受到製造環境汙染是會痛的"賠錢"生意。課稅是一個常用的方式。

其實台灣媒體亂狀也是一個 "外部性","製造汙染公害" 的例子。媒體為了自己賺錢千方百計的努力增加讀者或是刺激收視率,完全忘了應該要公平中立的報導新聞事實。在不會犯法被NCC罰錢的範圍內,能怎麼誤導新 聞討好自己的忠實觀眾就怎麼走極端的去做。觀眾在接受偏頗的報導後更加兩極化而互相對立。從媒體經營者的觀點來說,那是好事。兩 極化的觀眾代表了自己的忠 實客戶增加了。社會對立是他家的事情,反正社會越對立,媒體賺越多。也因此形成惡性循環。就像如果三星的用戶只用三星,蘋果的用 戶只用蘋果,兩家公司 ceo連作夢都會笑。

在媒體的例子下直接課稅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拿四家報紙舉例。邏輯上就是要讓走極端的報紙受到處罰,走中道的公正媒體受到獎勵。如果有制度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對整頓台灣媒體 亂象應該有幫助。我想到的辦法可以解釋如 下。ncc 發照時或是每年要求每家報紙都交1000萬(當然可以更多)出來。之後,由公正機構甚至四家媒體自己一起定期做民意調查(向一般 民眾做民調)。問題類似" 你覺得xxx報的報導有沒有偏離事實?"越多民眾覺得不公正的媒體就要從一千萬中扣越多罰款交給表現公正的好媒體。  民調問題不能反過來問這很重要,我們不能問民眾"你覺得xxx報紙好不好看?"  因為市場力量就等於是問這個問題。 而市場經濟在這個例子上已經失靈了,極端的民眾就是愛看極端偏頗的媒體這個制度如果真有實行的一 天,問卷設計當然極度重要,ncc或那個主辦單位一定要先測試一下問卷的結果,要確定民調之後會受到懲罰的媒體是那些極端的媒 體。 要不然優質中立媒體搞不好跟中間選民一樣落得兩面不討好而收到鉅額罰單瞬間倒閉。

, , , ,


    SayNoToIdiotBall    于 2014/04/13 13:57
    SayNoToIdiotBall   

    請搜尋[自由時報相關爭議列表]
    感謝提供這一個有趣的WIKI

    #2 CADDIE    于 2014/04/13 15:01
    CADDIE   

    中國時報:4項讓3項 馬不撤服貿 學生:凱道見。

    光從這一則頭條,就看得出來中國時報竟然是相對最報導中立事實的媒體

    事實就是三項讓四項,其中不讓的是撤回服貿

    真的是照妖鏡,放在一起對比,妖魔鬼怪立刻現形

    #3 lichen1943    lichen1943 于 2014/04/18 12:07
    lichen1943   

    "邏輯上就是要讓走極端的報紙受到處罰,走中道的公正媒體受到獎勵。如果有制度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對整頓台灣媒體亂象應該有幫助。"

    這真是好的想法呢
    謝謝您的肯定,只是不知道台灣有沒有實現相關政策的一天。

    #4 訪客    于 2014/04/18 14:42
    訪客   

    媒體為了自己賺錢千方百計的努力增加讀者或是刺激收視率,完全忘了應該要公平中立的報導新聞事實。在不會犯法被NCC罰錢的範圍內,能怎麼誤導新聞討好自 己的忠實觀眾就怎麼走極端的去做。觀眾在接受偏頗的報導後更加兩極化而互相對立。從媒體經營者的觀點來說,那是好事。兩極化的觀眾代表了自己的忠 實客戶增加了。社會對立是他家的事情,反正社會越對立,媒體賺越多。也因此形成惡性循環。就像如果三星的用戶只用三星,蘋果的用戶只用蘋果,兩家 公司ceo連作夢都會笑。

    #5 訪客    于 2014/04/18 14:45
    訪客   

    民調的方式
    可能會產生偏頗
    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進行懲罰媒體不實報導
    我寫的當然只是理想。目前也沒有好的其他辦法。
    不過科學上如果(1)民調樣本夠大,(2)抽樣夠有代表性,(3)問卷的問題設計不會造成誤導。問卷應該可以問出真正的民意。
    除此之外,我目前只想到找專家來評嗎?台灣好像很少公正的專家。
    訂出新聞的規則嗎?(就是新聞誤導到一定程度就罰款)我想這不容易判定,某些媒體跟某些人也會藉口箝制媒體自由而反對。

    #6 訪客    于 2014/04/20 09:03
    訪客   

    很多新聞報導實確擾亂人心
    妨害社會
    比如說 反政府定調的言論
    政府恫嚇人民.....
    不是以事件真實面報導
    而用自我心證的方式隨意報導
    當然這些言詞又出自沒有學養的國會議員或政治人士
    我們的社會就毀在一群沒有素養的人手中
    新聞記者的培養
    政治人物的學養
    不是一再的反應出國民教育水準的低落
    教育的方向顯然是有很大的問題
    您說的很好...教育很重要對社會的影響深遠...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我的文章會流露出對台灣經濟前景的失望跟覺得大概很難救了...就算我們忽然有辦法讓 10-20歲的青少年都提升他們的教育水準,至少也要10年後他們才會漸漸開始出社會。
    扭正媒體亂象倒是一個短期可以做到的事情。剛好看到我朋友在臉書上分享一篇不錯的相關文章與您分享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263   

    #7 Oakley Chen    于 2014/04/25 22:57
    Oakley Chen   

    台灣媒體真的是很大問題:
    1. 2300萬的收視市場,但卻有數十家電視台,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導致各家電視台獲利不佳,基層員工與記者多被經營者嚴重壓榨,反社會情節重,且觀眾喜歡重 口味的負面消息,導致市面上的負面報導遠大於正面報導
    2. 平面、數位與網路媒體背後都有黨政人士干預,成為黨政操弄民眾的工具
    3. 目前台灣媒體已被壟斷,成為鬥爭特定人物的工具,可參考下列新聞連結:

    "代理新聞台過多 年代掌壹電視生波"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829/35255976/?fb_action_ids=749112861780632&fb_action_types=og.likes&fb_source=aggregation&fb_aggregation_id=288381481237582
    ""

    願天佑台灣!
    是啊~

    這可能也算是太民主自由化的一個結果吧? 台灣好像很容易搞成什麼都太多: 大學太多 銀行太多 電視台太多 可能就是有人跟政府伸手要政府為了選票就一定都說好吧?

    #8 凡人    凡人 于 2014/04/26 11:00
    凡人   

    就這篇文章表面很正確,但我換個方式解讀 (抱歉用比較粗魯的方式解讀)
    安定不等於進步,甚至說安定就是不進步,所以這篇文章毫無意義。

    由這你應該可以感覺到,你所謂的公正客觀,本身就是很困難。
    中道與公平中立的標準是什麼?
    因為NCC與公正機構本身就是問題或說要用什麼制度產生完全公正的機構?
    所以關鍵不在新聞媒體,重點在人。
    感覺上你學的可能是比較軟性的主修,像是社會學文學類的,對我而言很跳TONE 邏輯上難回應。

    "安定不等於進步,甚至說安定就是不進步"
    為什麼?

    "所以這篇文章毫無意義。"
    這邏輯不通吧? 重點是媒體要中立的報導事實。跟你的安定說的關係?

    你後半我可以接受多了。"中道與公平中立 公正客觀"很難定,是的。

    所以我提出了用民調啊?
    我沒說用NCC跟機構判斷。我這篇文章的創意重點是用民調來決定。統計上樣本夠大 問卷設計沒問題,民調可以反映全民的意見的機率分配。那是我所定義的中立公道。

    #9 凡人    凡人 于 2014/04/26 16:03
    凡人   

    民調的問題在於多數人認為對的事不一定就是對。
    罰款會造成有錢人有發言權,可以攻擊別人,但沒錢的只能閉嘴。
    所以多元社會有多元聲音是正常,會對立是因為人是一元人,不是多元人,無法聽進其他聲音,只在自己固有的知識中思考。所以有問題的是人,是人助長了媒體的 歪風。

    比如有兩個人都在談論亞當斯密但一個讀的是《國富論》一個讀的是《道德情操論》兩個人是談不起來的。只有大家多讀書才能解決對立。

    "多數人認為對的事不一定就是對。"
    這我很同意啊 你看我的經濟非政治文章應該可以感受到我類似的看法

    "罰款會造成有錢人有發言權,可以攻擊別人,但沒錢的只能閉嘴。"
    在這個例子上不是這樣的。
    現在的問題是偏頗不公正的媒體才有人看,他們賺太多錢,公正報導反而沒錢賺所以才需要特殊政策扭轉回來

    "所以多元社會有多元聲音是正常,會對立是因為人是一元人,不是多元人,無法聽進其他聲音,只在自己固有的知識中思考。"
    這些我都同意,
    不過媒體的問題是他們在新聞部分都沒有公平中立的報導。
    他們的社論可以寫些不同的意見,在報導新聞的部分台灣媒體都太過頭了些。然後大多數人像您說的很懶得求證求知,所以會受到媒體的影響,勝過自己求證求知來 的獨立思考判斷。結果就是惡性循環類似台灣的現狀。


http://www.7headlines.com/article/show/411863966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South of the Border, West of the Sun
Feb 23 Mon 2009

CECA的政府文宣與反文宣

以下附錄落落長的兩篇,一篇來自"中時",一篇來自"自由

 講的是有關"CECA"彼此立場不同,論點也不同,簡單重點如下

中時:

 

引『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說法,但內容其實是伊啟銘在說

1. 東協加三將使國內就業需求減少十一萬四千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結論)

 2. 東協加三(就是中國,韓國,日本),將使這些亞洲各國出口中國,關稅大降,原10%以下關稅將會降至0%

3. 如此將降低台灣出口東協與中國競爭力,台灣經濟成長將下滑0.7%

4. 台灣的石化、機械、紡織品及汽車零組件業等產業影響最大

結論:

 「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已刻不容緩」,否則未來「台灣經貿 將面臨生死存亡關頭。」

 

自由:

 來自前WTO大使顏慶章的說法 

  • 1. 簽CECA與因應金融海嘯,基本上完全無關,也不必然連接到東協加一。

 

  • 2. CECA即使小到是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性質,我方是否能排除對我不利的產業(如農產品)簽署?

 

  • 3. 據WTO的定義,即使稱謂不同,CECA的本質就是FTA(自由貿易協定)的一種,所有的談判也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政府同時也要利用這段時間去與國內的民 眾與業界進行遊說的工作(自由貿易,必然有利某些產業,傷害某些產業),否則反對聲浪必大,如南韓反美國牛肉進口

 

  • 4. 台灣與中國簽CECA並不等於台灣就可享受到東協加一機制下的利益,如果台灣要加入東協加三成為加四,還要另一回合的談判。

 

  • 5. 實施貨品零關稅,必然會對產地證明檢視得比較嚴格,從而增加進口商的作業成本,若台灣產品只因那二、三個百分點關稅稅率的經濟效益就不具競爭力,這顯然被 誇大了。

 

  • 6. 國內不必因沒有參與東協加三給與太多的評量。因為依據WTO規範,參與FTA、RTA必須要付出回饋性的市場開放,因此利弊互見。

 

  • 7.東協加三條文特別強調,會員之間是依據全球所共識的國際法,提供 國家與國家之間關係的憑藉,因此中國如果不調整對台灣主體地位的堅持,台灣也不可能被邀請去談判這個事情。

 

結論

 若CECA只是FTA,沒有牽涉到將來經濟整合的安排,仍須受國會監督, 這是民主憲政國家的合理表現。

 如果CECA的範圍不只是FTA,還延伸到未來中國與台灣之間經濟整合的 安排,甚或涉及更進一步結合的規劃,則我們看歐洲國家要加入歐盟,涉及到不只免稅還包括經濟及非經濟的整合,這絕對要經過全民公投。


我的感想

簡單來 說,CECA是不是單純的經濟協定,應該由全民監督,攤在陽光下,不應是密室政治(密室殺(台灣)人?),誰知道你偷偷摸摸簽的東 西,有沒有私相授受,喪權辱國?

不要把全 民當傻瓜,恐嚇民眾,不簽CECA台灣會倒,所以什麼狗屁條件地位都要接受

CECA 的內容(無字天書,無人看過),簽訂方式,應公佈,你認為很好,人民並不一定認同,不要自以為是,搞極權專制

選票投給 你,不代表幹啥事都被授權,選前多的是相信你講燒成灰都是台灣人的蠢話,現在呢?滿意度只有20%的人,不要再硬幹了,把決定權還給 人民吧!!


附錄


中經院: 東協加3 我恐逾11萬人失業

更新日期:2009/02/23 03:32 黃馨儀、林上祚/台北報導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東協加三將使國內就業需求減少十一萬四千人;經濟部長尹啟銘昨日更發聲明指出,「加入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 已刻不容緩」,否則未來「台灣經貿將面臨生死存亡關頭。」尹啟銘表示,未來會循WTO模式,以公平、對等、尊嚴的原則來洽簽。

由於CECA是新 加坡與大陸對談時所用的名稱,未來台灣並不傾向用此名稱,國貿局長黃志鵬則透露,以往台灣是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稱加入 WTO,未來應該會以相同名稱來洽談。

尹啟銘:簽CECA刻不容緩

自二○一○年起,凡大陸與東協間進口關稅稅率在十%以下的品項,將全部降到零關稅,而至二○一二年止,南 韓日 本將再加入此行列。東協加一明年正式上路,東協出口大陸關稅將降至零,台灣產品出口大陸與東協,將處於相對不利地位。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東協加一可能導致台灣經 濟成長率下降○.一五%,台灣生產總額下降十二.四億美 元, 以塑化業下降七.三億美元最大。如果東協加三成局,台灣經濟成長率將下滑○.七%,各產業生產總值將下降五十二.二億美元,以紡織業下降十 五.八億美元最 多,東協加三將使國內就業需求減少十一萬四千人,精密機械業減少八千六百人最多;金屬加工業減少七七五○人居次,紡織相關產業就業需求減少近 一萬二千人, 約占該產業國內就業需求的十分之一。

台灣到底要不要加入CECA?對我國產業與出口又會造成多大衝擊?近日來引發產官學界熱烈討論,民進黨主席蔡 英文更大力抨擊。昨日尹啟銘晚間突然發表聲明,強調為避免台灣未來被邊緣化,台灣一定要加入CECA,若一味秉持鎖國政策,彼此 的關係一定會雪上加霜。


循WTO模式 對等尊嚴洽簽

尹啟銘說,八年前台商赴陸投資金額僅占對外投資金額的三成五,如今已大幅成長至七成,而去年台灣對香港、大陸地區的貿易順差,也高達六百六十 七億美金,較以往足足成長四倍,可見大陸市場對台灣的重要性。

但自明年起,凡大陸與東協間進口關稅稅率在十%以下的品項,將全部降到零,台灣的石 化、機械、紡織品及汽車零組件業等產業,將成為首波受到衝擊的產業。經濟部國貿局黃志鵬憂心表示,由於大陸市場占我國石化產品出口比重達四成 三,未來在產 品進口時將要被課六.五%的高關稅,若沒有及時加入CECA,明年台灣出口壓力將排山倒海而來。

尹啟銘則強調,未來對較敏感、有爭議性的品項與產業,例如農產品,原則上會先保留不談,而將石化原料、機械產品等對雙方皆有利的產業,列為優 先項目。


鄒景雯 星期專訪/前駐WTO大使顏慶章︰簽CECA 必須說清楚講明白

記者鄒景雯/專訪

馬總統召集財經會議決定與中國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我前駐世界 貿易組織(WTO)大使顏慶章就此受訪指出,簽CECA與因應金融海嘯,基本上完全無關,中國如果要伸出援手,不用等到談CECA,現在隨時 可以做。即使 簽了CECA,也不必然連接到東協加一。政府對重大政策必須審慎評估,不宜先做成必須要簽的結論後,再來填補理由。

他同時強調,CECA若延伸到未來中國與台灣之間經濟整合的安排,或者涉及更進一步結合的規劃,基於人民當家作主的原則,絕對要先經過全民 公投,以經由社會充分討論而獲致共識。

問:馬英九說,CECA是他的政見,當然要落實,現在全球遭受金融海嘯衝擊,CECA就是在促成兩岸經貿正常化,挽救台灣經濟,高孔廉也 說,CECA有急迫性,沒時間表,你如何看待?

顏慶章:馬總統兌現競選政見,有高度正當性,但政見只是很簡單的訴求,而透過CECA促進兩岸經貿正常化具有很深的意涵,必須對CECA做 慎重的了解。況且政府對於這麼重大的事情,應該讓民眾有更多的了解,將來在政策的推動上,才可能獲得更大的認同。

台灣與中國是WTO會員,雙方發展任何經貿關係都需接受WTO的遊戲規則,不能跳脫WTO的規範,照理政府對此也應該讓民眾了解,但是目前 感覺各部會首長講的內容都不一樣,這滿值得新政府去考量的。

CECA即使小到是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性質,其包括貨品貿易,還是也包括服務 貿易在內?這就是一個政策的評量,若是服務貿易也在內,對我們的服務業會有什麼商機?何種挑戰?若是勞務貿易擱一邊,兩岸CECA必然包括貨 品貿易,那請 問農產品要不要包括在內?台灣部分農產品在與中國農產品競爭時是較處於劣勢的,如果排除農產品能否簽署?因此今天不是那麼簡單一句話因為是政 見所以要兌 現,亦不宜先做成必須要簽CECA的結論後,再來填補理由,這個評量的過程不能省略,必須充分加以補強。

同時,簽CECA與因應金融海嘯基本上完全無關,中國如果要伸出援手,不用等到談 CECA,現在隨時可以做。有人說有急迫性,就是要趕快簽,沒有時間表,就是指其執行期程可能會很慢,WTO容許會員們簽訂FTA後可最慢在 十年內執行完 成。可見這與解決這波景氣下滑是兩碼事。

問:馬英九是有重申中國勞工與農產品都不會開放,你認為中國會同意嗎?最近對岸商務部說要簽CECA不能有歧視性限制條文。

顏:根據WTO的定義,即使稱謂不同,CECA的本質就是FTA的一種,在國際上從 事FTA談判的國家,是在WTO會員的正常義務之下,彼此之間相互承諾,要去承擔一個更高的義務。因此可想而知他們是在歡欣和樂的情況下去談 判,不可能雙 方還在對罵而要去簽FTA的。此外,所有的談判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政府同時也要利用這段時間去與國內的民眾與業界進行遊說的工作,例如美韓簽 訂FTA,就 引起南韓農民極大的抗議,尤其美國牛肉的進口,南韓畜牧業走上街頭。

由此看台灣要與中國簽CECA,顯然跳越了應歡欣和樂的情境,因台灣與中國加入 WTO雖已經七年了,但是雙方至今並沒有按照WTO正常的會員關係,雙方互相都有歧視性作法,妳提到馬總統說中國農產品不開放,這又成了低於 WTO會員的 關係,這些沒有調整以前,又要跳去成為一個超越WTO會員關係,這在政策調整上是個艱鉅挑戰。

不開放農產品 艱鉅挑戰

即使農產品不開放,對台灣農業部門可能維持不變,但是對其他非農業部門,也不是全部 的產業都有利,帶來的是商機還是挑戰?利弊得失須權衡。有段時間中國毛巾銷售到台灣引起傾銷問題,毛巾業者希望政府課徵反傾銷稅,表示在製造 業的領域,消 費者與生產者之間有時候會形成利益上的衝突,政府如何在這過程中得到最佳的談判策略?這必須要很認真的去評量,不見得是絕對有利的事項。

問:但馬政府卻說東協加一明年就要實施零關稅,如不趕快簽,台灣將喪失競爭力、走向邊緣化?

顏:東協加一明年開始有部分產品將實施零關稅,這就是FTA按照他們的進程可能出現的面貌,如果這會對台灣產生重大衝擊,即使現在要去和中 國談CECA,時間上也來不及,即使簽了,也不必然連接到東協加一。也就是說我們憂慮的現象和要去解決的方法,二者間是沒有關聯的。

台灣與中國簽CECA並不等於台灣就可享受到東協加一機制下的利益,如果台灣要加入東協加三成為加四,還要另一回合的談判,試想,主權回歸 中國的港澳都未給予加入的身分,不知做此主張者論據何在?所以這種說法不具有邏輯關係。

我們要承認FTA的會員,依據GATT和WTO達成的貨品範圍,他們彼此之間可以依 照規劃進程稅率逐步下降,最理想到零關稅,非成員國家不能享受此機制,要依照WTO會員的關稅稅率來適用,中間會有些差距,但是這個差距的經 濟效益我認為 被誇大,因為WTO對這些區域貿易協定RTA或FTA,在GATT二十四條有嚴謹規定,一方面是怕這些RTA或FTA形成少數會員濫用的現 象,另外屬於 RTA、FTA的成員國之間,因實施貨品零關稅,必然會對產地證明檢視得比較嚴格,從而增加進口商的作業成本,WTO秘書處曾就此研究,認為 FTA或 RTA與WTO會員之間的關稅差距會抵銷掉五個百分點的經濟效益,如此一來差距是有限的,因此若說台灣產品只因那二、三個百分點關稅稅率的經 濟效益就不具 競爭力,這顯然被誇大了。

已經施行達十多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是個例子,墨西哥已經有許多資料顯示,由於加 入北美貿易協定導致其農民的收入更加困難,藍領工作者失去更多工作機會;加拿大也有報告顯示對加國的經濟沒有幫助。分析結論是這對企業家有利 於其就生產要 素尋找整合的機制,但畢竟一個國家的構成不只是企業家,還有藍領、白領、一般民眾。製造業之外,還有農業部門參與者。

北美貿易協定 可為殷鑑

從北美貿易協定產生的光明面與黑暗面來觀察,我認為國內不必因沒有參與東協加三給與 太多的評量。因為依據WTO規範,參與FTA、RTA必須要付出回饋性的市場開放,因此利弊互見;同時WTO也會持續將會員關稅往下降,這亦 使得FTA或 RTA排除其他會員的不利影響會逐漸降低。

當前中國與香港已佔台灣出口總值的三十六%,宣佈將展開CECA洽商,等同宣示台灣在經濟發展上將與中國愈趨結合,政府一定要慎重,才可避 免積重難返的決策誤失。

問:既然CECA的本質就是FTA,那麼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怎麼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搞混了?賴也提及對方代表來台,她是以官方身分接見,因此 在野黨不應有不切實際的論斷。

顏:蔡英文沒有搞混,是賴幸媛自己搞錯了,依據GATT第二十四條,這個條文已經出 現六十年了,凡是WTO會員之間達成優惠性的貿易或服務貿易的協議,而對其他會員有排他適用的效果,不管名稱叫什麼,通通屬於WTO定義中的 FTA。我很 訝異賴在陳總統任內擔任國安會諮詢委員,自稱是二○○一年台灣加入WTO的「談判執行人」,竟會對WTO起碼的規範有所誤認。

至於賴指的來台代表,應是強調陳雲林去年十一月四日來台的過程,當時陳談笑自若,賴是生澀畏怯的讀著講稿,使台灣民眾不忍卒睹,她居然要大 家重新回憶那段景象,也令人難以理解。

問:我們看香港CEPA的例子,經貿的內容是逐年完成執行,但政治的框框開宗明義就架上了「一國兩制」,可以想見將來兩岸CECA的軌跡, 胡錦濤已經定調為一個中國,馬英九所謂第三個選項,並稱一中就是中華民國,你的看法是?

顏:如果從GATT一九四八年開始運作延續到現在的WTO,很明顯的事實是,簽訂FTA的成員國之間,從來沒有聽過去否認對方是平等存在的 主權國家,而能產生超WTO會員關係的浪漫情懷,所以這是個難題。

東協加三所憑藉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的吉隆坡宣言,簽署的東協十國再加上中國、日 本、韓國,簽署者是溫家寶總理、小泉首相、韓國也是總統,都是正式官銜,這是極其重要表徵,將來的問題是,以台灣和中國的關係,要怎麼去簽這 個東西?如是 溫總理與馬總統簽署,這是一個進展,如連這個表徵都不能得到合理討論,就很難想像這個CECA如何去建立一個可長可久的超越WTO關係。

東協加三條文特別強調,會員之間是依據全球所共識的國際法,提供國家與國家之間關係的憑藉,因此中國如果不調整對台灣主體地位的堅持,台灣 也不可能被邀請去談判這個事情。

問:若所謂的CECA是由海基、海協兩會江丙坤與陳雲林簽一簽就了事,這在法律上有意義嗎?

顏:這就是整個問題的爭議所在,如果中國先行設定一些政治前提,而我們去簽訂經貿互動的安排,這當然是對台灣國家主體地位的侵蝕,我認為要 審慎為之。

公布協定內容 進行公投

問:你如何看待馬英九說公投花錢且曠日廢時,CECA沒有必要訴諸公投?

顏:今天什麼是CECA?大家都沒有可得了解的面貌,如果CECA只是FTA,沒有 牽涉到將來經濟整合的安排,或許可以不必公投。即使如此,國際通則對此仍須受國會監督,因此立法院應該代表人民就CECA的內涵與簽署方式, 對行政部門進 行監督,這也是民主憲政國家的合理表現。但如果CECA的範圍不只是FTA,還延伸到未來中國與台灣之間經濟整合的安排,甚或涉及更進一步結 合的規劃,則 我們看歐洲國家要加入歐盟,涉及到不只免稅還包括經濟及非經濟的整合,這絕對要經過全民公投。公投本來就是直接呈現人民意願的方式,對台灣民 眾來講,最關 心的事項就是與中國的關係,一定要讓大家表示意見,政府也要對什麼是CECA說清楚講明白,否則就違背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的承諾。

問:一黨獨大的政府,要幹就幹,就是不公投,你能怎麼樣?

顏:我不知道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勢必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朝野衝突,這也將影響CECA能否在有效的基礎上運作,因為任何一個經濟整合在 簽署時倘若雙方人民相互猜忌,或一方被對方所否定,這個機制是建立不起來的。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发表留言

    #1 ann0520    ann0520 于 2009/02/23 19:56
    ann0520   

    歐利桑,我看CECA沒有馬上簽署也不會死啊!什麼刻不容緩,我真是不明白那個豬腦用在哪裡?況且零關稅到底對誰有好處?我們的塑化業、紡織業、汽車零 件、金屬加工、機密機械,這些有錢業者,不都老早都企大陸開了,從大陸出口大其他國家或進台灣,我們公司貨品出口到大陸,426關稅調來調去,害 死我們公司了!話說回來,在不對等下談判,是拿肉包子給狗吃嗎?
    看的出來....我的"恨"意嗎?
    哈哈哈~~看得出來妳的氣憤,之前這些做石化的,搞汽車的跟這些大官摳摳摸摸,眉來眼去,搞什麼勾當這下很清楚啦!!
    搞這種"密室殺人"又不給你看發生什麼事,柯南也要叫投降!!
    到時候每天吃的菜,紡織成品,玩具~~100%都是大陸貨!!失業的比不簽之前更多!
    那些白爛鬼扯的,死後都要下拔舌地獄,台灣的先人做鬼也不會放過他們!!

    #2 georgetsai    georgetsai 于 2009/02/24 01:40
    georgetsai   

    高孔廉罵蔡英文"渾蛋"這是後續發展~~補上這些搖尾集團,詞窮後的窘態!!

    #3 ayu77    ayu77 于 2009/02/25 14:50
    ayu77   

    哈哈~看到ann姊氣到快腦爆筋了~別氣~別氣~我會捨不得捏~為了這些"人渣"氣壞身體不值得拉~

    老早就覺得高先生不是什麼好東西~果然講"粗話"真是丟臉~這種人還有資格再當官嗎?一點教養水準都沒有~你罵人混蛋~罵人就是罵自己~那高先生你自己也 是渾蛋囉?政府本來都再講反話~他們講的話阿當笑話來聽就好~馬英久這種沒有魄力的男人~只會威威縮縮的躲在後面不敢出來~到底是不是一國之主 阿?有沒有擔當阿?是個男人嗎?娘娘腔~每次看到他講話真的快受不了了~馬上"慘兮兮"大家都民不聊生囉~他們卻一直吃香喝辣~高枕無憂~真是 好"幸福"阿~死也不會死到他們的人~

    那時候我起床的時候~老姊跟我說[有個白痴說~不簽ceca就是不愛台耶~]那時候我真的不敢相信耶~我無法理解這種話竟然還講的出口~笑死人了~簽 ceca跟愛不愛台灣有何關聯?我們是擔心簽了會不會對台灣造成影響~會不會被賣掉~幹麻簽扯到那麼遠~之前不是嫌民進黨無聊一直說愛不愛台聽膩 了~現在換他們這些"高尚"的官員反嗆說不愛台~真是無恥~明明知道簽下去會對台灣影響甚大~卻一直再那邊講好聽話欺騙阿呆~真的是把台灣人民當 傻子來看待~只有他們這些"叛國賊"智商比較好是嗎?
    重大公共政策須經充分揭露,充分討論後,取得大部分民眾同意後(公投?)方得實施,但好笑的事,現在的公投法的規定,就算題目是"你是否同意,明日地球仍 會繼續自轉?"都不會過,因為投票率不可能達成~~~
    簽CECA,的確,如果跟除中國外的國家,那極可能只是一個經濟問題,但與中國,就算是FTA,仍是個政治問題,因為中國所做的任何事都是為了併吞台灣
    就像有大公司要跟你做生意,如果只是為雙方的經濟利益,自然可行,但你如果知道,大公司的目的是要惡意併購你,你還要鄉愿的說"只是生意!"嗎?
    人蠢不可恥,但被抓包又硬ㄠ罵人就真可恥!!
    與中國的任何"條約"都不可能是單純的表象,一堆藍丁白爛(包括學者),現在大聲疾呼的是"這不是中國惡霸要強搶台灣小姑娘的事,這只是單純的吃飯約會送 禮物~~!"
    真不知道,這些藍丁白爛,如果為人父母,是否會讓自己的女兒冒此危險?如果不會,為何要讓台灣冒此危險?
    我們兩會的搖尾幫辦,政府宦員順著胡六點,馬區,急急表態,"渾蛋"一句,顯示自己忠字當頭,搖尾最勤(沒有侮辱狗的意思,只是碰巧狗也會搖尾)
    簽不簽CECA的確跟愛台無關,但我知道哪些人最愛中國!!

    #4 robinhood1986    于 2009/02/25 23:46
    robinhood1986   

    確實不論任何問題,只要是跟兩岸有關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變成"不單純",歸根究底就是老共死都不肯放棄"統一大業",在這一個前題下就算真的是很單純的問 題"我們台灣人"恐怕也不敢相信他們沒有別的企圖啊.....
    這個議題在新聞版面上又被"世紀大審"掩蓋了,自由貿易對台灣並非全然有利,中小企業,內需產業,簽洗咖,洗葩都可能是重大衝擊,財政部應研議"政策得利 稅",對得利的大企業徵收,補貼"中國爛貨"傾銷台灣的損失。
    涉外單位官員,應設定3等親內不得投資,設廠,並將財產公佈,並交付信託~~
    這樣,你還如此願意為祖國奉獻,繼續搖尾,我也服了!!

    #5 ayu77    ayu77 于 2009/02/26 08:23
    ayu77   

    對阿~被人抓包還硬凹~真是無恥~要送大禮給阿共也不要講的那麼的大聲~什麼?為台灣好?你相信嗎?我看相信的都是那些愛"祖國"的笨蛋~台灣就要被賣 了~他們還無關緊要看了就氣~我一個深藍朋友竟然還跟我說簽就簽~沒什麼大不了的~馬英九說對台灣好~為何還要阻止~靠~聽了當場要吐血~這種就 是標準的無隻阿呆~馬英九說的話全部都是對的~到底有沒有腦袋阿?一點判斷思考能力都沒有嗎?氣死人了
    最近也是因深藍朋友的無知與無國家觀念非常的震驚與憤怒,他們的看法是只要是馬英九當政,最後給老共統一亦無不可,經濟蕭條,施政無能,干她屁事,只要火 不燒到她家,死的不是她的人,一切都可接受,真是黨國教育下的最佳範例!!!

    #6 ayu77    ayu77 于 2009/02/27 11:36
    ayu77   

    大哥跟我一樣都有深藍朋友~不知道大哥的朋友是怎樣?像我這裡~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愛跟我講政治~每次都不是我主動提起~然後他們主動提起卻會被我辯 到啞口無言或者是生氣~然後他們就不講了~真的是很受不了~愛講又愛生氣~我想他們可能想說可以把我洗腦~反而是我讓他們生氣~何必這樣?藍綠朋 友之間見面一定就要談到政治嗎?還是有很多可以聊的阿~有時真的受不了藍朋友= =

    以後如果未來對象是跟我不同色彩~我看這樣會紛爭不斷~還是選一樣的比較好捏~
    基本上我也與這些藍朋友避談政治,公共事務,偶而提及會發現他們封閉不同的資訊來源,單純的相信政府御用媒體告訴他們的事,你要告訴她他們所相信的人,其 實沒那麼可靠,這個政府的能力亦比他們所相信的低落很多,中國的善意其實包藏禍心,這些他們並不想知道,這會破壞了他們所認為的假象,安定,安全 的國家
    這些人其實每天的關注都是自己的工作,家庭,甚少把心力投注看來無關自己的事,經濟惡化,他們首先相信他們所支持陣營的說法!
    對獨立自主的想法淡薄亦是一大特徵,喜歡強而有力的依靠,喜歡有上級長官決定事務,痛恨改變,痛恨混亂與不確定!
    這是整個教育的問題,有的人就單純接受了被教導的事,從不質疑,也沒有太大的好奇心(我們的教育並不鼓勵挑戰權威與發掘不想讓你知道的事)
    綠營的人,基本上就是反骨,反權威,質疑"官方說法",我想這兩類人要和平相處並不是容易的事,基本價值觀就不同!
    當然如果自己的另一半跟自己的價值觀剛好顛倒,的確是會有很多問題的!!

    #7 中國國民黨_禍國殃民    于 2009/03/04 13:47
    中國國民黨_禍國殃民   

    「一死罰」ECFA_國民黨賣掉台灣主權的陰謀
    ECFA 的正確讀音 應該比照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 ETC 的讀音:
    E 的台語諧音為台語「統一」的「一」
    C 的台語諧音讀作台語「生死」的「死」
    Fa 合併讀成一個音:台語「處罰」的「罰」
    也就是說
    ECFA 的正確台語諧音叫做「一死罰」

    台灣和中國簽署了「一死罰」ECFA
    則台灣在法理上正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國正式統一台灣)(註一)
    台灣失去主權、人權、經濟等所有方面的自主權
    簡單的講
    和中國簽署「一死罰」ECFA,台灣只有死路一條


    馬英九應先履行競選政見__和美國先簽FTA或CECA (註二)
    再依據台灣和美國簽署FTA或CECA的經驗
    作為台灣和其他國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 類似協定 的依據(註三)

    如果台灣人民 不事先 積極 主動 審查FTA或CECA的細節
    反而 消極地 放任 中國國民黨 擅自與中國 在「一個中國」框架下 簽署 「一死罰」ECFA
    那麼「一死罰」ECFA將成為 消極怠惰台灣人民對自己的最嚴厲的處罰
    台灣將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陷入萬劫不復的悲慘地步

    註一:
    參閱 自由電子報「學者:兩岸簽CECA 實質與法理統一」一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20/today-p1.htm

    註二:
    馬蕭政見:
    http://2008.ma19.net/files/ma-policy4you/pdf/diplomacy.pdf
    第三頁,第一行與第二行:
    「……我們希望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或《綜合經濟合作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CECA)。」

    另參閱 自由電子報「和中國簽CECA 不是馬英九的政見」一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25/today-o1.htm

    註三:
    馬蕭政見:
    http://2008.ma19.net/files/ma-policy4you/pdf/diplomacy.pdf
    第三頁,第二段:
    「……我們希望與日本早日協商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第三頁,第三段:
    「……我們肯定並重視東南亞國協迄今的成就,希望將來能分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最後達成「東協 10+3+1」的目標。……」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8900917
Apr 07 Mon 2014

國片救經濟:三億成本的票房冠軍電影不 等於經濟成長

雖然這篇文章的開頭像是暗示KANO對經濟成長沒貢獻,但是我想要澄清我"猜測"KANO對台灣的經濟貢獻是正的。為什麼我用"猜測"這個動詞,看完文章後你應該可以理解。

寫這篇文章的動機是我同意電影與文創業 絕對是台灣值得發 展投資,有潛力又有競爭力的產業。可是台灣目前的常用民粹手法來行銷跟製作國片,筆者就被騙看過不少普普的國片。這樣下去,很容 易就會出現大成本製作的賠 錢貨。而且本文一大重點就是要分析給大家看沒有國外票房只有國內票房的電影對台灣到底有何利弊得失? 換句話說我希望藉由這篇文章讓大家了解什麼樣的國 片跟文創產品才對經濟成長有貢獻。

而我先舉一個絕對賠錢的例子跟一個賺大 錢的例子讓大家逐步了解一部電影對經濟的利弊得失。在以下的分析過程中我當然簡化了一些電影從業人員的收入的好處。不是那些部份 不重要,而是希望藉此解釋我想要表達一部電影對經濟的主要影響。

例子一:

想像大名鼎鼎的蔡X亮導演突發奇想花了三億製作了一部藝術性相當高的 電影。電影內容很簡單,就是買了價值三億的三星手機,然後找一個演技派男星用慢動作花了三小時很有感情的把三億的三星手機都打爛 來證明愛台灣。結果票房很慘沒什麼人看。我們可以算算總帳。

成本(1):花了三億跟韓國人買手機。
成本(2):蔡導跟演員的時間還有心血。
獲利(1):如果有贏得影展獎項的話對台灣形象有幫助。
獲利(2):對於少數進場看電影的觀眾可能會多些愛國心或是藝 術鑑賞力。但是那些進場觀眾也可能因為看不懂電影而生氣而損失幸福感。

總結: 我這個喜歡王晶導演作品的學者是覺得拍這種電影對 台灣而言,是還不如直接把三億鈔票燒掉吧? 因為南韓跟三星是台灣的頭號大敵,把鈔票燒掉都比把三億鈔票交給頭號敵人好。

例子二:

名氣更大的李X安導演拍了一部全部在台灣取景的3D親情片。演員都是素人沒什麼成本。三億大多花在一 間台灣本土的3D特效 公司上。結果影片大賣,光是非台灣本土的國際市場就賣了三億美金。
成本(1): 請注意,三億成本花給台灣公司時,那三億其實對於 台灣整體而言不是成本。是有正面意義的擴大內需的消費或是投資。
成本(2):導演演員跟3D公司的時間心力。
獲利(1): 三億美金直接賺進口袋!!!
獲利(2):如果有外國人因為看了影片而來台觀光或是買台灣商 品就更好了!

目前為止我們提到兩件事情在媒體或是文 化部不常提到的。
(1)對經濟成長有益的國片應該要能行銷 海外!!!
(2)對經濟成長有益的國片製片成本最好 能花在台灣身上。

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個簡化但是更貼近現實 的例子。

例子三:

X憲自導自演找了豬X亮一起拍了一部賣座國片。成本三億全部是導演跟大 牌演員的薪水。該片雖然賣座,但是因為題材關係只有台灣票房賣了三億。

成本(1): 導演演員的時間心力。

獲利?(1): 當一部國片賣不出台灣市場的時候,其實對台灣的經 濟成長是本文想探討的重點。其實大名鼎鼎的經濟成長率GDP的計算方式是有很大的盲點的。很多優秀經濟學家已經提出很多批評。這個例子中的國片確實會造 成"GDP成長",也有可能會造成報章媒體常提到的"擴大內需"的效果。但是對台灣的經濟貢獻其實也有負面的影 響。怎麼說呢? 這 部國片對經濟的直接效果很明顯,就是有去看國片的人每人交250-300元給吳X憲和豬X亮,還有相關的製片從業人員。這很可能是負面效 果,因為這個財富移轉惡化了貧富不均的現象。尤其是當吳X憲或是豬X亮把賺來的錢全部拿到國外賭輸掉或是拿到國外買奢侈品花掉的話,對台灣的經濟影響是負上加 負。這會變成像是全體觀眾每人出三百讓本來就很有錢的大明星到國外賭博或是消費。

當然我這樣舉例不公平,如果這些大明星 賺了錢有在台灣消 費,尤其全部都在台灣消費,那就會有擴大內需跟消費乘數的效果。具體而言,假設大明星都把賺來的三億在台灣花掉,那三億就會變成 某些平民的收入,就會產生 經濟成長。平民多了收入還會去消費就會產生擴大內需型的經濟成長。所以關鍵是你覺得大明星們賺了三億後會花到哪兒呢? 是買外來奢侈品?還是花在國內?還是更善良的捐給社福團體? 大明星的錢賺得容易本身就是貧富不均的一種族群, 追星族居然還崇拜買名牌的明星,推使明星更愛浪費買名牌就像自己把錢往歐洲美國丟都還不知道。

獲利?(2): 消費者花三百塊進場也不是沒有換到東西。只是消費 者換到的是比較虛無飄渺的"看完電影後的幸福感"。所以看純搞笑電影換到的是歡樂! 但是如果有人在電影中砍砍殺殺或是老是X你媽+林北連發,對小孩子就會有負面影響。看完"看見台灣"後我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會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大部分的觀眾會發自內心而不是喊口號的愛台灣。看 完"KANO"或是其 他有勵志性的影片後,觀眾會在真實的生活中有更多正面的生活態度,這些都是電影對台灣的正面與負面影響。

三個例子看完了,我希望讀者們應該都對 什麼樣的國片才對台灣的經濟成長有貢獻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 如果我有疏漏歡迎指正,我可以再修正我的文章。總 結如下:

  1.  對經濟成長有益的國片應該要能行銷海外!!!
  2.  對經濟成長有益的國片製片成本最好能花在 台灣本土演員或是公司上。
  3.  當然台灣媒體常提到的,如果國片可以行銷 海外還可以置入性行銷台灣觀光跟台灣產品,那對台灣的經濟成長貢獻也是很大的。
  4.  對經濟成長有益的國片應該要能讓觀眾觀賞 後有心靈上的提升。這部分不包括讓一般觀眾看不懂的藝術片因為既然沒什麼人看的懂,對大眾來說自然無益。
  5.  相對的如果是會扭曲歷史,教壞小孩的片子 對經濟成長是有害的。
  6.  賣 不出台灣市場的國片可能只有財富移轉的效果。這樣的財富轉移對經濟很可能是有害的。因為大明星大老闆從平民小觀眾手中聚 沙成塔賺進大把銀子。但是大部分的 大明星跟大老闆消費都是花在進口奢侈品,這種消費模式對台灣經濟有害無益。如果大明星大老闆賺了錢都花在台灣本土產品甚 至拿來做善事,那這樣的財富移轉就 會帶來擴大內需的效果是對台灣經濟有益的。
, , , , ,


     Yuan Tseh Lee    于 2014/04/26 11:29

    您好
    小弟我認為您的經濟思維相當不錯!也相當合理
    可是有個好奇的問題
    請問"分化族群,扭曲歷史,教壞小孩的片子對經濟成長是有害的"
    這句話您覺得該如何實證呢?
    還有請舉例分化族群的國片呢?謝謝^^
    我寫這段文字的時候心中倒是沒有設定那一部電影或是想要暗示誰?

    我想大家都同意不該讓未成年人看某些暴力色情罵髒話的片。

    有些片子考據不實的話讓人誤解歷史這也不好吧? 至於分化族群,我是說如果有片字有那樣的影響是不好的。 也許我是不應該放前面會造成誤解。我同意更正。其實這篇文章沒政治意涵,只是講經濟學而已。

    #2 Yuan Tseh Lee    于 2014/04/26 13:43
    Yuan Tseh Lee   

    您好~小弟我沒有讀過經濟...一直打擾您
    不好意思...小的我認為您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耶...
    "分化族群,扭曲歷史,教壞小孩的片子對經濟成長是有害的"
    小弟我是想請您以經濟學角度來解釋or舉例一下
    謝謝~抱歉打擾您^^
    喔,教壞小孩子很容易啊! 我很愛看商業電影,比方說杜文澤罵髒話 把鄭伊健古惑仔(加入黑幫)的行為當成是對的等等。

    我最近才看中國一部藝術片叫作"天注定"不知道您有沒有看過? 那部片在中國被禁但是在很多國家贏得影展獎項。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那部片沒有政治而且確實是部好的有內涵的電影。 大意是四個很窮的中國平民的真人真事小故事,其中包括富士康跳樓。 第一個故事是一個窮人被官商勾結的貪官欺壓,然後用非常殘忍暴力的手法把相關的人都殺掉。 導演想表達的是"天注定": 現實逼那些窮人反抗是必然 但是那麼暴力也不對。 中國禁演其實也不是說不通。 因為如果膚淺的人看了可能覺得: 喔 原來有貪官欺負我,我就應該把他跟電影演的一樣給宰了。 哇...那中國農村的謀殺率不知道會增加多少 ....所以這個例子不知道有沒有解答你的疑惑? 不知道有沒有解釋清楚一個電影對社會的影響?

    其實電影故事跟歷史不符合的應該蠻多的? 只是人們誤解歷史也許經濟影響不大吧?

    我的重點是電影的內容是會對觀眾的行為有影響的。那些觀眾的行為改變會有經濟上的正面或是負面的效果。 這部分我們也應該考量。

    希望有解答您的疑惑。有問題的話還是可以讓我知道我也可以更新文章讓這篇文章更清楚。謝謝!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9764278
Apr 08 Tue 2014

過度自由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前 言: 我想我的以下文章在台灣是非主流。我也相信台灣跟新加坡會繼續在自己的軌道上朝不同方向前進

===

近 來新加坡的經濟突飛猛進(參見 亞洲四小 龍 2000-2014 的經濟表現), 新加坡大學畢業生起薪平均約為72K,而我常被台灣朋友問台灣為什麼比新加坡薪水低這麼多? 大部分的人都會歸因於新加坡政府的廉能和高效率。 我會說兩國極端的民主制度才是更深一層的原因。 因為如果只是政府組織跟政策的不同,台灣可以輕易的抄襲任何一個新加坡的政策。 但由於台灣的政治現實,幾乎每一件新加坡的政策在台灣都很難推動。 在台灣,民主自由似乎被定義成人民的權力甚至凌駕法治之上,沒有人好好反思人民擁有每一種自由對台灣的利弊得失。 本文希望能讓更多讀者明瞭到如果台灣希望有新加坡一般的經濟成就,應做的是減少非專家干預政策的自由。 新加坡的成功是建立於許多台灣與新加坡平民反對的政策,例如都更,開放移民,自由貿易協定,或是開賭場。 新加坡的成功絕不是因為新加坡政府給人民比台灣還多的自由。 台灣如果不嘗試改變現行過度自由的制度,台灣永遠不能擁有新加坡的高品質政府官員與政策。

台 灣不成熟民主 演變成只要少數夠多人就可以透過媒體放大聲音綁架多數。 台灣人民把"民主"兩字無限上綱到少數人反對的政策就不能推動。 這樣的情形下,就算有跟新加坡一樣優秀的政府官員,也推動不了有爭議性的政策。 優良的民主制度應該要賦予政府官員足夠的權力在任期內去推動政策,任期到了依照表現好壞決定留任與否,這樣才能發揮民主的正面功效。 在新加坡的制度下,民主、媒體自由、政治自由、一般言論自由、人權、財產權是獨立且不一樣的觀念。 這些觀念在台灣被神格化到忽略了這些觀念跟幸福快樂、經濟成長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新加坡人就是在上述的權利上做了不同程度的犧牲才換來了世界罕見的高經濟成長跟高財富。 對"民主"最直接的諷刺就是很多新加坡平民也是反對政府的政策,但是與台灣不同的是他們不容易直接干預。

新 加坡的政府管 理方式可以簡言為"現代化企業管理"。 新加坡公民就像是股東。 他們雖然有所有權但是沒有經營權。新加坡人是有投票自由可以換掉常年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就像股東可以靠投票換掉董事一樣。 有趣的是他們每年的稅單上真的有一項等同"股利"的政府盈餘退稅。 新加坡是世界上極少數國家可以有制度的讓國家萬中選一的菁英進入到政府部門做事 (詳見 新加坡的 優勢(一): 廉能政府官員那來的?)。 而且當那些優秀人才在做事的時候,不用應付媒體的斷章取義也不用在國會受到劣質民代的無理質詢跟謾罵。 這些官員就像大公司的員工一般有績效獎金跟考核升遷的壓力來督促他們制定良好的政策。 從管理學的觀點,這樣的體制才是最有效率的治理方式。 也因此新加坡可以迅速推動建造兩座巨型賭場、無數次的都更、與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等爭議性政策。 筆者2007年中到新加坡任職時,兩座巨型賭場都是一片平地。 新加坡政府全部使用外勞趕工在2010年初就建造完成。最民主自由的台灣到今天連賭場地點都還在爭執未定。新加坡在2008年就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只 花兩年。都更使得新加坡可能是世界上外觀最新的大城市,而且70-80%的新加坡公民都有比台灣一般公寓漂亮但是價格還更便宜國 宅可住(詳見 台北與新 加坡的房價所得比)。

企業如果用了錯誤的方式去 經營,市場競爭會 自然淘汰管理不善的企業。 而世界上沒有一個大企業是用天天罵小孩的方式來監督執行長。 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執行長簽約或是做重大決策要每一項都向股東或是員工報告。 股東要干預或是批評管理階層只能透過董事會或是年度股東會。 這證明了至少在商場上,代理人加上從上而下的獨裁制度是最有效率的決策模式。 國家間如果經濟競爭輸了,結果會是造成經濟成長減緩與失業率上升,這是台灣的現狀也證明台灣的制度已經輸給其他三小龍的制度。韓國的情形也很有趣,韓國雖 很民主但是經濟趨動是三星現代LG等國家級巨型企業為主政府為輔。換言之,新加坡的成功是靠企業化經營政府,韓國像是直接以巨型 企業取代政府在商場上的角 色。台灣的體制在商場上甚至是一無是處,中小企業在世界上被大企業欺負,政府又被立委媒體牽制無法發揮作用。 台灣近15年的執政成果不好不是藍綠總統的能力問題,根本的原因還是低品質民主與過度自由。不同的讀者可以想想,那台灣還要多久才能選出一個"好的總統" 可以推行改革? 總統要改革,反對的媒體人民跟立委又會輕易同意嗎?

最後,如果四十歲以上的台 灣人都可以好好回 想一下,現在的台灣比二三十年前民主自由多了是事實。 台灣的經濟成長低多了也是事實。 台灣人該反省的是這些年來多擁有的每一種權利與自由到底給台灣帶來了什麼好處? 不是每一種自由都帶給台灣正面的好處。 不談錢,台灣人的幸福感跟快樂就增加了嗎?  台灣人常被批評因為封閉所以欠缺國際觀。 有國際觀就會知道世界各國經濟強弱演變。 很多亞洲人一直自我矮化以為歐洲國家比我們民主先進,但是現在除了北歐跟德國之外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因為提供過多社會福利而深陷財政危機。 印度常被拿來跟中國相比。 印度還多了英語為母語還有跟英美列強比較親近的優勢。 但是印度的經濟成長一直比中國慢。 不少印度人都會歸因於他們的政府因為太民主而無效能也因此很多優秀印度人移民他國。 日本曾經強盛到直追美國,但是也已因為不斷更換首相,政府無效率與保護主義造成經濟停滯十多年。 就算在民主最成功的美國,也不多選民真的在選賢與能。 美國北部與都會區死忠支持民主黨,南部與鄉村死忠支持共和黨。 筆者在美國不只一次聽到有博士學位的基督教徒死忠窮兵黷武的小布希前總統,這就跟台灣特定族群還死忠貪污定罪的陳前總統如出一轍。 這樣的選民跟投票模式,如何能有好民代跟好官員? 如果沒有好的民代跟官員又怎麼會有好的政策? 如果台灣選民這麼在乎擁有高度自由,就要了解與坦然接受經濟低度成長的風險與後果。

, , , ,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 于 2014/04/13 20:54
    心如石硯   

    您提到一個"幸福感"的觀念,確實很重要...^^

    不論是自由權,抑或是財產權等等被稱為基本人權的條件,其實最終的目的,
    還不是希望人民可以有著更美好的生活...
    如果有了無限上綱的自由權,但卻沒有了更美滿的幸福感,
    那樣的自由,其實是有待商榷的...
    (最近一個月來,看著台灣幾近24小時都在播報學運的新聞,
    相信很多人還沒認知到服貿的優劣之前,都要先得憂鬱症了吧...>.<)
    感謝認同,我也希望有更多台灣人能看清楚不是所有自由都是對台灣是好的。

    財產權其實更是一個有趣跟複雜的經濟學的觀念。我沒有說清楚,其實有空我會專文解釋台灣跟新加坡的差異。新加坡在某部分的財產權保障比台灣還強,例如沒有 遺產稅,沒有贈與稅,也沒有股票資本利得稅。但是新加坡人民幾乎沒有土地財產權。新加坡基本上用的是國父主張的土地國有。在新加坡只有少部分土地 是私人的。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國有然後把使用權以50-99年的期限租給私人使用。

    #2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 于 2014/04/13 22:49
    心如石硯   

    最近還有反服貿的學者認為可以採用台幣貶值5~7%的做法,來抵銷沒有與其他國家簽訂FTA的負面衝擊.此舉又引起正反雙方的議論,大家咸認為那是"理論 可行,但實際辦不到"的想法,如果有機會的話,很期待您可以透過專業的角度,分析一下這個意見的利弊得失...^^
    我晚上花點時間來討論他們說的對不對。簡單說如果這真的是施前主委的言論的話,那實在是跟鄭秀玲的言論一樣離譜。這句話比陳博志的說法還要差。我一起整理 一起PO。謝謝

    #3 Pininfarina Fans    Pininfarina Fans 于 2014/04/14 12:02
    Pininfarina Fans   

    那些人喊民主 好像義和團在念咒
    政府得完美 社會得公平正義百分百才能自由化
    中國從清末開始 就甚麼都不用幹了...
    唉~~~對啊~~~我真的就是這麼想。民主跟自由當然有好處。但是不是每一件自由對社會都是好的。民主也要"配套"才能發揮正面的效果。

    #4 Oakley Chen    于 2014/04/25 20:52
    Oakley Chen   

    黃老師:

    您這篇文章寫出很多人的心聲,可以讓我分享給我的朋友看嗎?
    非常歡迎,不加網址我名字都沒關係, 對我而言是真心希望台灣能多點理性討論跟思考的時候。謝謝肯定

    #5 caps0612    caps0612 于 2014/05/02 07:28
    caps0612   

    經過學運那麼激烈的方式後,連反核人士也跟著瘋狂起來。
    學習之,看到今天早上的新聞一些壯年的警察退休朝。
    看到又一個警察往生了,令人很不捨。
    這樣子的自由,是否稱為民主,在學運過後,多少人藉以民主行事。
    但造成原本是要保護我們人民的警察傷害或是死亡。
    是啊,最近的時事發展剛好更符合我這篇文章應該反省台灣人民集會遊行的自由度到底該怎麼規範? 怎麼決定才是對台灣是好的? 台灣這10-20年來有很多集會遊行,有些當然有正面意義跟正面效果,但顯然也有不少集會遊行如果回頭反省,其實對台灣一點好處也沒有。最近更誇張的是似 乎連原本的集會遊行法都名存實亡。這樣真的是對台灣的民生經濟是好事情嗎? 我看到不少人支持放寬集遊法的言論,但是我還沒有看到過可以說服我:放寬集會遊行自由對台灣的經濟民生有正面意義的論述。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15050125
Apr 17 Thu 2014

新加坡與台灣的2013 GDP對比: 支出面分析

現代經濟學每次提到經濟發展或是經濟成長,常用的指標是GNP(國民生產毛額)或是GDP(國內生產毛額) 學過大一經濟學的朋友就應 該在課堂上學過。 沒學過的人可能只知道GDP代表經濟活動的指標,再多就完全沒概念這是什麼東西了。 我常常讀到一些報 章雜誌關於經濟發展的謬論。 為了便於解釋為什麼那些文章的觀點有錯,或是解釋為什麼一些我理想中 的政策才是好的,我覺得先寫一篇短文解釋GNPGDP是有幫助的。

GNPGDP的差距是GDP代表台灣每一年的經濟活動 而GNP代表台灣人每一年的經濟活動。這兩個數字統計上的結果差不多我們以下就專注討論GDP。幾乎所有媒體,政府,學 術界都把GDP的年增率當作經濟成長的最重要指標。可是其實這個指標是一個很奇怪的統計數字,一個被很多人批評過但是還 是大家都用的統計數字。

先講觀念上如果你想評估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或是一間公司一年內的"有錢度",妳會怎麼算? 兩大類囉: 一是那個人/家庭/公司一年內的賺得的錢或是 那個人/家庭/公司累積的總財產。GDP"累積財產"的觀念一點關係也沒有。GDP比較接近一個國家一年內賺 的錢,但是也不完全就是賺得的錢。GDP只有一部分代表的是賺來的錢。一般而言,觀念上GDP是一國一年內的生產總值。 可是他的計算方法也很怪。

GDP怎麼算呢? 我還記得我20-21歲時才第一次學到那個最常 用的(支出面)計算公式。 為了考研究所,背了跟算了 不知多少次的 C + I + G + X - M 用白話文說,GDP有五項成份。 第一是國內消費(C),第二是國內投資(I),第三是政府支出(G),第四是出口(X),第五是進口(M) 出口減進口可以當作是一 項。 我們可以看看台灣跟新加坡2013年的數字為例。

 

台灣 (NTD百 萬)

新加坡 (NTD百 萬, 匯 率1:24)

C 消 費

$8,667,092

59.51%

$3,411,026

39.18%

I 投 資

$2,805,239

19.26%

$917,258

10.54%

G 政 府支出

$1,727,727

11.86%

$2,330,623

26.77%

X 出 口

$10,628,789

72.98%

$17,004,809

195.31%

M 進 口

$9,264,605

63.61%

$14,957,018

171.79%

名目GDP

$14,564,242

 

$8,706,698

 

淨出口

$1,364,184

9.37%

$2,047,790

23.52%

 

這個表格的結果對我而言也是新奇有趣的。 台灣大概有2350萬人口,新加坡只有約5百萬居民跟大約350萬的新加坡公民。 新加坡的面積約等 於台北縣小一點。 常常聽人家說台灣天然資源貧乏,新加坡才真的是除了天然海港之外什麼天然資源都沒有。 新加坡的水跟電都要靠馬來 西亞供應。 新加坡沒有任何礦產。 新加坡連所有的吃的農產品通通都要進口。 可是光把GDP的帳單攤下來,讓身為台灣 人的我也覺得慚愧與無奈。

照比例來說新加坡應該大部分的數字要是台灣的四分之一左右。 可是我們可以看到 除了投資一項差距比較大外,其它項目新加坡式大約一半甚至超過台灣。 新加坡的內需大約台灣的四 成,政府支出居然比台灣還高? (這就是我所支持的大政府經濟體系。) 更讓我訝異的是新加坡的進 出口居然是超過台灣的6成之多。 這證明了新加坡的超高生產力跟高效能也難怪在新加坡工作的人相對薪水 比台灣高不少。 因為四分之一的人力就可以創造比台灣還多六成的貿易新加坡GDP的表現比我猜想的還要好多 了。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368301
Mar 30 Sun 2014

新加坡大學生的平均起薪: 64K vs 22K?

新加坡居住人口約5百萬,目前有四所大學,其中一所新成立。新加坡政府每 年都會普查三所大學畢業生的起薪。調查報告會公布在網路上
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ost-secondary/
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ost-secondary/files/ges-nus.pdf
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ost-secondary/files/ges-ntu.pdf
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ost-secondary/files/ges-smu.pdf
如果URL變了,可以用Singapore Graduate Employment Survey results 在GOOGLE上搜尋。

新加坡政府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希望人民可以了解各個科系的就業前景,根據薪 水與自己的興趣做最好的選擇。政府會參考作為產業發展規劃的一部分。讓薪資透明化也可以給校長院長系主任"業績壓力"。

其實這是台灣解決薪水低的一個簡單藥方。
普查所有大學科系畢業生的薪水並且讓人民知道,這樣台灣人就會少念沒有市場價值的科系,自然可以讓大學生 平均薪水高一點。
台灣政府也可以依此普查結果來決定哪些科系或是大學要提早 關門。

新加坡政府當然有很多教育與產業發展政策。那些就以後再提。本文專注報告 新加坡的 大學生起薪。根據2013年的報告,三所大學中薪水最低的是念南洋理工的藝術設計類科系,平均薪水2638新幣,折合台幣64000一個 月。平均薪水最高 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系的4741SGD,折合台幣115000一個 月。法律系雖然在報告中是第一高薪但這份報導只有Honors,那代表功課比較好的學生所以高估。因此我把醫學當成是 薪水最高的科系。在新加坡一般人民的印象,薪水最高的是醫學系,再來是法律系,再來是商學院。這跟美國一樣。但是跟台灣大大的不同。總而言之,64K到115K就是新加坡 每一個科系平均薪水的RANGE。

有人也許會說這是新加坡精英的起薪所以才這麼高。一部份是對的。大略而 言,我會說 三所新加坡大學畢業生的素質約與台灣國立大學相當。但是絕對沒有好到台清交這麼菁英。原因有數個。新加坡有些富有家庭會把小孩直接送到國 外念大學。這些家 庭通常從小就讓小孩受英美式教育不送小孩進新加坡的LOCAL教育體系。這部分菁英不會在三所大學就讀。新加坡還有一特殊現象就是新加坡 最好的高中生通常 也會去英美名校就讀。其中有不小部分是靠政府獎學金資助。我曾經看過一份報導說新加坡的"建中" Raffles JC的學生70%都到國外念大學。所以這些"建中北一女"的學生如果留在新加坡念大學絕大多數是因為他們想當醫生律師。如果不是的話少之又少。比方說建中 生想念工程或是電腦科學,政府有獎學金送他去念MIT CMU Stanford

所以公平而言大約是64K跟台灣國立大學最差科系的平均薪水比吧? 我也不知道多少大約是多少。最多32K應該還算公道吧? 如果如此那大約是新加坡的一半。所以台灣應該好好考慮恢復技職教育體系,在我的知識中對這個社會一點 經濟意義都沒有的科系其實很多個。念那些大學科系四年所學到有用的知識遠遠不如台灣原來的技職體系所傳授的知識技能,如果我的假設是 對的,那台灣不是應該要改回專科等技職體系的學校嗎?

最後, 民主有時 候很奇怪,現在好像大多數的台灣人都覺得大學太多間了,但是以前大家又都不是這樣想? 那這兇手到底是誰幹的? 是那一任教育部長規畫的? 那個兇手害這麼多的台灣人浪費四年寶貴生命畢業後找不到好工作,最起碼我們應該把兇手找出來放在維基上讓他遺臭萬年吧?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15081547
Apr 19 Sat 2014

台北與新加坡的房價所得比

前天看到一篇新聞提到台北的房價所 得比世界第一? 中國時報: 北 市屋奴苦 四小龍之最。乍看覺得蠻訝異的,所以去找了原版的報告來看看。查詢結果中國時報說的好像是對的。原本英文的顧問報 告是 "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vey". 那份報告中並沒有排台灣。報告中房價所得比最糟糕的是香港,比例是14.9。可是台灣營建署剛公布的資訊顯示台灣的房價所得比是比香港還要糟糕的 15.01。似乎照這個指標來看台灣的房價真的太貴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指標的定義是 房價的中位數 除以 所得的中位數也 就是在台北跟香港大約要15年的薪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一戶平均價值的房子。台北的房價跟所得都比香港低,所以可以說比香港還慘(因為香港 人起碼可以跑到台灣買房子)。

那本部落格的主打國家新加坡呢? 房價所得比在美國人的報告中是5.1。平均五年的薪水可以買得到一棟房子。 雖然在報告中被歸類為房價太高的國家。但是新加坡地狹人稠全球只輸香港。有這樣的成績其實可說是新加坡奇蹟的另一例。跟新加坡排名接近的都是美國英國澳洲 的二線城市。跟美國城市比,比新加坡稍貴的邁阿密,比新加坡稍微便宜的是波特蘭。用這種比法應該可以讓讀者相信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父子跟他 們的手下有多神奇 了!

還不服氣李光耀父子很神奇嗎? 根據這個報告中新加坡的房價中位數為USD$438,000 與家庭所得中位數是USD$86,000換算成台幣房價中位數約為1320萬而家庭年所得中位 數是260萬。我 相信台灣人如果看到這兩個數字一定又都會眾口一致的痛罵馬英九了。我可以幫馬英九說句公道話,不然換你做做看啊! 我是相信不分藍綠台灣沒有人可以讓台北房價降回1320萬+所得中位數提升到260萬。朱立倫作不到蔡英文也作不到。認命了吧~~~如果有個官員有本事讓 台灣的所得跟房價變成那兩個數字你會不會願意付他年薪5千萬呢? 大部分的人都搶著說好吧?

新加坡的房價用這種比較方法是佔點 便宜。因 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新加坡的房市很特別。基本上新加坡有三種房子,大多數新加坡公民住的是國宅(在新加坡稱為HDB)。國宅顧名思義就跟 你想的台灣古時候 的國宅是一樣的制度。由於大部分的新加坡人住國宅,所以新加坡中位數房價就是國宅的房價也是一個由政府制定的低房價。也因此新加坡的房價 所得比可以大勝香 港跟台北。我的常識是告訴我80%的新加坡人住國宅,那份美國報告是說90%的新加坡人住國宅。國宅的土地是新加坡政府的,因此國宅也有 很嚴格的轉移限 制,基本上只有收入不是很高的新加坡人可以買一手跟二手國宅。外國人原則上不能買,有永久居留權的人則只可以買某一些特定的國宅。也因此 國宅沒辦法拿來炒 作。國宅就像是新加坡政府給新加坡公民最大的金錢上的禮物。由於新加坡的土地大部分都是政府的,所以政府可以視情況不斷的蓋國宅增加供給 把房價打下來。這 些國宅的品質並不差空間也不小。品質就跟一般台灣的公寓差不多但是空間通常大多了。既然是政府蓋給公民的房子自然也不會什麼公設雨棚 通通都拿來跟你騙錢。而且很多國宅都跟公共交通建設整體規劃,大多的國宅都在大馬路旁跟捷運共構等等。價錢上也跟台灣古時候的國宅一樣價 錢低廉,就像你看到的一樣是平均1300萬台幣。而且由於不斷都更,所以大部分新加坡人住的都是很新的房子

另一類的新加坡住屋就是有土地所有 權的小平房。這些只有新加坡公民可以買數量很少,所以要不是地點偏僻就是只有富豪級的新加坡人才住。

另一大類就是我先前也(嗚嗚嗚...好後悔沒有買)的私人住宅。 這些住宅通常都是給收入比較高的新加坡人或是外國人住的。通常品質很高就像豪宅一樣但是價格也比較高。先前新加坡政府就是放任市場力量決 定這些私人住宅的 價格。結果就一路飆高。新加坡政府看到價格有點太離譜後才從前年開始有一連串的鐵腕打房。到今年房價才比較平穩下來。但是就算是私人住宅 的價格似乎也未必 有台北市貴。

行筆至此再去查查我在新加坡曾經住 過五年的舊家現在價格如何吧? 貼兩張我舊家的照片如下。那時候每天辛苦工作後最大的自我安慰就是有個好房子可以享受。 我上網查詢後看到一戶中樓層在賣1.27百萬新幣(3065萬台幣)室內實坪約27.2坪2房2衛浴2000年完工。地點並不是中心,就是離 NUS很近的文教區,對比台北市 的話就當是天母陽明大學附近那種區差不多。最讓人心痛的歷史是我的第一任房東太太是個包租婆2009 年初金融風暴時她就跟玩股票一樣在斷頭賣出手上所有的屋子。她跟我開價65萬新幣。她賣了超過半年都賣不掉,來看房子的人超過30組看到 我都火大了,一直 到五月左右她終於以將近70萬"認賠殺出"賣給我的第二任房東。那是一對比我年輕不少畢業於NUS的新加坡年輕夫婦。他們就自己住國宅然 後買個房子當投資 跟存款。顯然他們的命很好賺翻囉。老祖宗的 "有土斯有財" 有一定的道理。 房地產價格真的是現在經濟學的盲點跟貧富不均的大原因之一。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15058309
Apr 18 Fri 2014

出口才是台灣經濟成長的王道

我整理的台星GDP對比的表格可以拿來反駁最近一些名人對於 出口不重要的言論。 比方說不懂經濟學的網路名嘴彭明輝三番兩次說內需市場比較重 要跟內需佔 GDP 90%,彭明輝並且據此來說出口不重要,FTA不重要。 關於他的 相關說法就舉至少兩例: 參見彭明輝的 "沒有大陸,行 嗎?" "服貿:藥到命 除的處方" 而其實彭明輝的 "內需9成說" 言論是來 自於劉憶如在2013年底在中國時報 "台灣經濟深陷3個過度窘境" 的文章。 劉憶如就 直接是我以前念財金系所的老師了。 甚至我的總體經濟學啟蒙老師可以算是劉憶如。 不過我不同意她那 篇文章關於台灣太過仰賴外銷跟太過仰賴電子業的說法。 電子業的集中度我 很有興趣談跟我會另外寫一篇。 這邊我們有客觀數據先來看看台灣的GDP是不是太過仰賴出 口或是消費。

 

 

台灣 (NTD百萬)

新加坡 (NTD百萬, 匯率1:24)

C 消費

$8,667,092

59.51%

$3,411,026

39.18%

I 投資

$2,805,239

19.26%

$917,258

10.54%

G 政府支出

$1,727,727

11.86%

$2,330,623

26.77%

X 出口

$10,628,789

72.98%

$17,004,809

195.31%

M 進口

$9,264,605

63.61%

$14,957,018

171.79%

名目GDP

$14,564,242

 

$8,706,698

 

淨出口

$1,364,184

9.37%

$2,047,790

23.52%

 

劉憶如原來的文章中所說 的9成內需市場有誇大之嫌。 她的算法是C+I+G除以GDP 照這種算法,如果進口比出口多的時 候不是內需還超過100%哩。 而且觀念上政府支出與投資兩項,跟內需市場是不同的概念。 這跟一般常理上的內需市場會當成是消費這一項來計算(C/GDP)不同。 她原文不算有錯因為她有明確的 說她就是要這樣算。 然後之後她再作其她推論。 不過之後每次被彭明輝引用就只剩下台灣的內需比出口重要很多因為內需占9成。但是台灣出口值比內需值還要大耶? 而且其實只要對比新加坡的GDP就 可以發現其實台灣的內需市場相對比重已經偏高。 台灣 的經濟體基本上比新加坡大四倍但是進出口的表現比起來差遠了。 至少從這個表格來看,如果台灣要變成跟新加坡一樣有錢應該做的事情是改善出口而不是 擴大內需,不是嗎?

接下來我們談談內 需(C+I+G)理論上為什麼沒有出口重要。

1. 拿出口跟 消費相比,出口才是真的賺到錢。

一個簡單的例子想像宏達電作出了一支可以賣1萬台幣的手機(材料成本先忽略)。那隻手機如果賣 到國外就算出口,賣到台灣之內就是內需。在GDP記帳上兩者直接的會計效果是一樣的。前者是出口多一萬,後者 是消費多一萬。不一樣的是手機出口的話台灣整體而言會多一萬元(宏達電多一萬元收 入跟少掉一支手機)。但是如果是內需的話台灣實質上一毛錢也沒有多,多的其實只是一支手機(某人付了一萬給宏 達電換來一支手機)。間接效果出口也是贏,因為出口的話台灣總體財富會多一萬,只要那一萬賺來後花在台灣島內,GDP還會透過宏達電員工的消費乘數 效果再增加。但是如果是內需,有人因為把一萬拿去買手機了,所以會排擠其他的消費支出造成抵銷掉一部分的宏達電員工的消費乘 數效果。

我們可以換一個更極端的例子讓讀者體會消費跟出口的差異。 如果我們 討論的商品是高級水果,出口的話台灣的財富會增加。 內銷的話就是水果被某個消費者吃掉了但是台灣人的總財富是一 樣的。 我們最終換到的是消費者吃掉水果的幸福感。 台灣其實一毛錢也 沒多賺到。

在此我要 強調的是內需通常衡量到的是消費的幸福感。 消費量不等於財富的累積。 出口賺到 的錢才會是財富的累積。 以前面的水果為例,如果是有錢人買高級水果給狗吃, 台灣增加的是"狗吃水果的幸福感"跟一坨狗 屎,也就是說最後什麼鬼都沒賺到。 但是如果是外國有錢人向台灣買水果給狗吃,台灣的果 農就真的會賺到外匯,是外國人多出一坨狗屎。

2. GDP中沒有分辨消費與浪費

所以接續我們討論的第一點。 消費那一項到底多 重要也取決跟人民花錢到底是"有意義的改善生活品質的必要消費" 或是 "浪費" 從個人的 觀點來看,如果只賺錢而不花錢顯然也是一種錯誤的人生觀。 消費才能讓人民得 到辛苦工作的滿足感。 但是如果是浪費,那就其實是對社會有負面效果的消費。 資本主義的缺點是 貧富不均。 通常國家越富有貧富不均也會越來越嚴重。 而富人的消費很容 易就是浪費的行為。 所以如果經濟成長的來源是奢侈品的增加,就像我那個買高級水 果給狗吃的例子一樣,其實對國家實質的財富累積是有負面影響的。

GDP的計算其實是盲目到好笑的。 比方說如果不幸發 生天災讓101垮掉,然後我們重新蓋一座101的話,其實GDP是會成長的。 所以每次 任何一國有天災,重建都會使GDP成長。 更好笑的是如果我 們自己花錢把101打掉再重建,那照現行GDP的算法會比天災垮掉重建的GDP貢獻還要多。

3. 政府支出與投資可能造成負的財富效果

對應的,其實政府支出與投資可能是高報酬率的投資也可能是變 成浪費。 另一個GDP的笑話是,如果我們給馬英九加薪,每加一萬台灣的政府支出就 多一萬,而且GDP也會多一萬。 所以直接給馬英九加薪就可以讓經濟成長囉! 這我當然 是開玩笑的也是用這個例子來說明政府支出可能是有意義的投資也可能是沒意義的浪費。 就像新加坡政府蓋 了很多重大建設吸引觀光客為國家賺了不少錢。那些G或是I都是很正確的政 策。可是如果台灣的政府支出是蚊子館,投資DRAM廠跟面板廠等賠錢貨,那就是政府支出或是投資越多賠越多。可 是相對的如果是出口這一項,基本上就是台灣的"營收(Revenue)"是多多益善囉!

4. 進口的負 的財富效果

GDP的 計算中有一項是負的進口。進口大略有三個可能。(1)進 口有可能是進口原料後我們加工變成出口。這部分是我們只要有做出口貿易生意就無法避免的"成本"。(2)進 口也可能是生產設備等等"投資設備",這部份就 是回到財務管理投資學上頭看看那一項投資到底會不會為台灣賺錢? 基本上我們還是可以假設有投資就是好事情。(3)進口也可能是純消費。也許我有點傾向保護主義者,我會覺得這一部分更容易出現浪費跟政府要想辦法減少進 口"浪費品"。比方說回到一萬元手機的例子,如果某位台灣消費者買的不是HTC而是三星手機。那台灣明顯就 比例子一更慘了,台灣的財富跟GDP都下降了一 萬元換來了一支三星手機。當然大家會說三星手機比較好用啊! 這我也不反對。幾乎每次我換手機都基於愛台灣的心會在店裡拿起HTC比一比。但是每一次我都還是把太貴了的HTC輕輕放回去然後買別的牌子。所以我不會說 手機是浪費品

我 心中的浪費品就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名牌服飾名表名車等有錢人才會買的奢侈品。如果有錢人把花在那些東西上的錢 直接捐給需要幫助的台灣窮人來"炫耀自己的財富", 台灣會比現狀好很多。有機會我也會專文討論奢侈品。我印象中最深跟最近一次例子是 大概兩三年前我回台灣去光華商場幫家裏買了一台新的華碩桌上型電腦跟一台 HP的"高檔新型雲端列表機"。全部大概才花了2-3萬台幣。我正在快樂裝起電腦 跟讚嘆科技的進步時,電視上傳來女人我最大的節目片段。林國基在炫耀他胸 前一朵LV的紅色胸花。那朵醜的要死的花居然比我的電腦跟印表機加起來都貴!  做那朵爛花要什麼技術? 台灣就是員工辛辛苦苦做一堆電子產品大 部分的利潤都被老闆賺走。然後老闆的大老婆小老婆都拿去買法國人的那些鬼玩意兒在 國際貿易上就變成我們拿一台電腦換一朵醜的要死的紅胸花。那當然台灣人會工時長又 薪水低囉! 做那朵花不用念大學,大概只要一個師傅,也不用什麼成本。法國人當然可以一天工作一點點時間還比台灣人有錢囉!

總結:

相對應於出口通常就等於收入,希望這篇文章能讓讀者相信出口 的本質跟消費是很不一樣的。 台灣是一個中小型的經濟體。 我們內需市場大也 大不到哪裡去。 台灣不是中國美國印度等擁有數億人口的國家。 不要再妄想擴大內 需可以幫台灣累積財富了!!! 有意義的擴大內需可以改善台灣人民的生活但是不會讓台灣整體 的財富累積快速增加的。如果台灣人民的生活品質已經高到一定程度 (或是說那些台灣有錢家庭)還增加消費那些多出來的消費也 是沒有意義的浪費那 樣的GDP成長也只是紙上富貴而已。

, , , ,


Oakley Chen    于 2014/04/25 23:58
Oakley Chen   

所以台灣在國際貿易協定談判,真的要加緊努力才行啊!
是啊!

有空我也想寫台灣到在出口什麼
新加坡出口什麼
只是上次搜半天台灣的出口資料不夠細。但勉強可用有機會再整理。

人云网分布式索引资料库 https://wuala.com/renyun.net btsync:RIMYQFGSPZPQKQZRLXMQMTAWIVUJRJK2B http://lihlii.blogspot.nl/2013/06/renyunnet-btsync-index.htmlhttp://wp.me/pqLs-bWfFy

没有评论: